组织胞浆菌病误诊误治致死一例
作者:王 兮 桂希恩
单位:武汉市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30071]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594 【病例】 男,26岁。持续发热半年,于1997年1月26日入院。入院前曾在某省医院多次骨穿,找到“利杜体”,诊断为黑热病,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3个疗程无效。查体:体温39℃,贫血貌;肝右肋下8 cm,剑突下8 cm;脾左肋下11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5×109/L,红细胞1.98×1012/L,血红蛋白51 g/L,血小板39.3×109/L;肝肾功能、血糖、血浆球蛋白正常,血、尿及骨髓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肥达反应及结核菌素试验均阴性。腹部B超:肝脾肿大,门静脉高压;腹部CT:肝脾弥漫性肿大。两次骨髓片均找到“利杜体”。入院诊断为黑热病,用葡萄糖酸锑钠静脉注射,治疗一疗程,无好转。改用喷他脒,按4 mg.kg-1.d-1静脉注射,用药至第5天,病人出现间断心慌、胸闷、出汗,当时血压、心律正常,进食后症状自行缓解。共用药10天。25天后,第2次用喷他脒,按6 mg.kg-1.d-1静脉注射。用药第8天时,凌晨病人突然出现头昏、心慌、大汗淋漓,1小时后失语,双上肢、右下肢抽搐,继而昏迷、呼吸衰竭死亡。临终前查血糖1.4 mmol/L,余未见异常。检查保留的病人生前血清,黑热病抗体阴性。复查其骨髓片,均找到病原体,其大小及外形与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相似,但无动基体,经专家鉴定,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
此例确诊为组织胞浆菌病的依据:①病人居住区无黑热病流行,病人也未曾到黑热病疫区;②血浆球蛋白正常;③在骨髓大单核细胞内找到组织胞浆菌;④用锑剂4个疗程及近两个疗程喷他脒治疗无效。
喷他脒为治疗卡氏肺孢子虫病和黑热病药物,副反应率达50%,常见副作用有胰腺炎、低(高)血糖、肝肾毒性及心律失常等。本例第1个疗程的第5天,出现低血糖反应,未引起医生重视,至第2次应用时剂量过大,观察处理不及时,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而死亡。
(收稿时间1999-03-22), 百拇医药
单位:武汉市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30071]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594 【病例】 男,26岁。持续发热半年,于1997年1月26日入院。入院前曾在某省医院多次骨穿,找到“利杜体”,诊断为黑热病,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3个疗程无效。查体:体温39℃,贫血貌;肝右肋下8 cm,剑突下8 cm;脾左肋下11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5×109/L,红细胞1.98×1012/L,血红蛋白51 g/L,血小板39.3×109/L;肝肾功能、血糖、血浆球蛋白正常,血、尿及骨髓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肥达反应及结核菌素试验均阴性。腹部B超:肝脾肿大,门静脉高压;腹部CT:肝脾弥漫性肿大。两次骨髓片均找到“利杜体”。入院诊断为黑热病,用葡萄糖酸锑钠静脉注射,治疗一疗程,无好转。改用喷他脒,按4 mg.kg-1.d-1静脉注射,用药至第5天,病人出现间断心慌、胸闷、出汗,当时血压、心律正常,进食后症状自行缓解。共用药10天。25天后,第2次用喷他脒,按6 mg.kg-1.d-1静脉注射。用药第8天时,凌晨病人突然出现头昏、心慌、大汗淋漓,1小时后失语,双上肢、右下肢抽搐,继而昏迷、呼吸衰竭死亡。临终前查血糖1.4 mmol/L,余未见异常。检查保留的病人生前血清,黑热病抗体阴性。复查其骨髓片,均找到病原体,其大小及外形与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相似,但无动基体,经专家鉴定,诊断为组织胞浆菌病。
此例确诊为组织胞浆菌病的依据:①病人居住区无黑热病流行,病人也未曾到黑热病疫区;②血浆球蛋白正常;③在骨髓大单核细胞内找到组织胞浆菌;④用锑剂4个疗程及近两个疗程喷他脒治疗无效。
喷他脒为治疗卡氏肺孢子虫病和黑热病药物,副反应率达50%,常见副作用有胰腺炎、低(高)血糖、肝肾毒性及心律失常等。本例第1个疗程的第5天,出现低血糖反应,未引起医生重视,至第2次应用时剂量过大,观察处理不及时,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而死亡。
(收稿时间1999-03-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