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9142
三针会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1/3骨折14例
http://www.100md.com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张 坚 王纪湘 符广敏

    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21002

    关键词:

    骨与关节990514

    股骨干中下1/3骨折14例,由于该处骨髓腔形态改变,采用单枚髓内针固定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自1996年5月至1998年6月采用三针会师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下1/3骨折1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27~56岁,平均46 岁,均系股骨干中下1/3处骨折,左侧8例,右侧6例;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1例;均在伤后1~7h入院,其中10例在入院当时手术,4例入院后2~4d手术。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股骨中下段外侧切口,沿外侧肌间隔前缘分离至骨折断端,1例开放性骨折扩创严格消毒后,再用碘伏消毒后手术。骨折复位,近侧骨折端用术前备的梅花针逆行打入髓腔,用两枚骨圆针或Ender钉分别以股骨内、外侧髁顺行打入髓腔。

    2 结 果

    12例术后接近解剖复位,对位对线良好,无旋转,2例短缩1cm左右,由嵌插所致,11例得到随访:最短8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3例膝关节活动度分别是0~60°、0~90°、15~80°,其余正常。

    3 讨 论

    3.1 股骨中下1/3交接处的骨干移形,髓腔由窄变宽,骨质由致密变疏松,骨干由细变粗。该处的骨折用1枚髓内针固定,由于髓腔宽大,髓内针不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髓内针在骨折远侧端内出现摆动,甚至髓内针的末端磨损穿透远侧骨干的骨皮质而露于骨外。而采用两枚骨圆针或Ender钉分别以股骨髁的两侧插入骨髓腔内,也难以起到有效固定,由于骨圆针的直径与宽大的骨髓腔悬殊太大,往往需要长时期的外固定。术后也会出现远侧骨折端的整体摆动,会使股骨的生理弧度加大,出现畸形愈合。我们有过类似的病例,病人要求再次手术的教训。我们采用三针会师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1/3处骨折,无需外固定配合,并注重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经平均1年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满意,是较理想的一种内固定方法。
, 百拇医药
    3.2 三针会师内固定的手术要求:手术时在骨折断端处插入三枚钢针虽有一定难度,但掌握技巧也容易完成,术中显露骨折断端后,先将选择的梅花针逆行打入近侧的骨折断端,至梅花针的针尾与近侧骨折断端平齐,即能看到钢针末端于髓腔内。再分别在股骨内外侧髁闭合插入骨圆针或Ender钉,至远侧股骨髓腔内使针尖与远侧骨折端平齐。此时当都能确定三枚钢针都位于髓腔内时,再进行折屈对合复位,再分别将梅花针和骨圆针打入对侧髓腔内,每次打入不要太多,三针轮流打入。先把梅花针打入远侧髓腔,再将两枚骨圆针打入近侧髓腔。由于近侧骨髓腔比较狭窄,打入骨圆针时,会感到进入近侧断端越多固定越牢固,有时会遇到阻力。如阻力很大,无法继续进入时,可将退回一钢针、再将这枚骨圆针打入梅花针的中心空间处。要求钢针进入近侧骨折断端的深度不要少于6cm,过长的钢针可在髁部剪断,埋于骨外皮下,尽管三针都固定在髓腔内,用力摇动远侧肢体时,仍能感到有很小的活动,这是一种弹性固定,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

    3.3 股骨干骨折,特别是股骨中下1 /3处骨折后,最容易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在临床上,骨折治愈后遗留下的膝关节僵直的病例并非少见,应引起重视。股骨中下1/3骨折,手术治疗后应置患侧下肢于CPM下肢康复器上,膝关节屈曲30°位。一般术后2~3d开始股四头肌收缩活动,然后用CPM被动活动,活动角度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每日两次,每次1~2h,其余时间由患者作自主活动,每次活动的范围都要达到一周前最大活动度,否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巩固一周后,再增加10°左右,直至正常。

    (收稿:1999-01-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