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
作者:黎 成 科
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同福中路396号(510220)
关键词:脑(中医);脏象学说;中医病因和病机;中医治法
新中医990502 确立“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就是根据历代尤其是现代的中医诊疗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对“脑”的生理、脑病的辨证加以充实和发挥,使脑自成一脏。其意义在于提高诊断辨证的准确性,使今后对脑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并为开发中医治脑病新药提供新的思路。
1 脑的生理
1.1 脑为藏髓之脏 “髓”是脑功能的物质基础,是脑髓和脊髓的总称。《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是当时对脑的认识。髓由肾精衍化而来,父母先天之精充实无缺陷,及至妊娠和分娩过程无病伤,则胎儿脑髓健全。出生后脑髓的逐步充实与功能的健旺,则全赖脏腑精气濡养,而脏腑精气能达脑则靠气血的输注。
, 百拇医药
1.2 脑主感知、神思、语言及运动
1.2.1 感知 即感应和认知功能。就是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及经络感受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然后反映到脑部进行识别,再作出相应的应答。这种应答反应包括主动随意的和被动不随意的两种。
1.2.2 神思 包含“神”与“思”两方面。“思”就是思维功能。脑部通过感知功能而认识外界事物,并将各种认识进行记忆、综合与分析而作出决断,这种功能叫“思维”,思维表现于外的就是“智力”,这是人脑特有的。“神”即神态,实质是脑对人身整体的自我调控。神态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在眼神、语言、气色、形体、动态等诸方面。神态正常与否,除了五脏六腑功能是否正常之外,更主要取决于脑对人整体的调节和控制功能。脑的这种调控功能包括主动随意的和被动的、不随意的两方面。主动随意如人可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以及行为等等。被动、不随意指脑是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它居高临下调控五脏六腑的功能,使脏腑气血活动有序、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机体的完整与统一。
, 百拇医药
1.2.3 语言及运动 语言是脑思维功能的延续,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神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判断病人神思是否正常,观察和谛听其语言是一种极重要的检测手段。运动有随意的(如:语言发音、动眼、吞咽及全身各处的自主活动等)和不随意的(如心跳、呼吸等)两种。运动动作的调控在脑(包括脊髓),通过五脏与经络去驱动有关的结构而完成。如果脑或脊髓病损,则可出现抽搐、颤震、麻痹瘫痪等运动功能失常的症状。
1.3 脑与五脏相表里,开窍于五官九窍 脑与五脏相表里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是指脑对五脏起着统一、支配、协调的作用,因此,脑对其他五脏来说,属脏中之脏,里中之里。第二是指脑与五脏功能上的相关性和依赖性,五脏功能需要通过脑的调控,才能达到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而脑功能的正常,则全靠五脏精气的濡养。第三是指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脑把心、肝、脾、肺、肾作为其疾病的应答器官,另一方面五脏的病变,亦最易影响到脑,使脑相继发病。
五脏开窍之五官九窍统属脑之开窍。五官九窍是人体最敏感之处,是反映神态最重要的窗口,其异常变化最能反映脑之功能与病变。
, 百拇医药
1.4 脑与经络 经脉的贯通对脑功能的健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脑密切相关的经脉有督脉、诸阳经和肝经。
2 脑病的病因病机
2.1 先天禀赋缺陷 先天之精有缺陷、母亲孕期内患病、受精神刺激或误服有毒药物,均可影响胎儿脑髓的充实与健全。出生后就有可能出现头项痿软、语迟、痴呆、痫症等先天性疾患。
2.2 外感六淫疫毒 六淫或疫毒所致脑病有三:①疫毒直接犯脑。某些疫毒对脑髓有选择性侵害的特性,感受后,除发热、传变、伤津耗液见症之外,极易发生神志改变、抽搐、发痉或肢体瘫痪等表现。②外感病传里化热,阳热内闭,上攻于脑,而致伤神动风,出现谵语、痉厥、躁狂或昏迷。③外感六淫或疫毒传里,酿成热毒,入血侵淫脑髓,而致严重脑病。
2.3 情志所伤,神思过用 过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致神思过用而出现脑病。①由于伤神、失神使思维紊乱,感知失真,判断错误而性格变异,行为失控。②由于调控失职最终或气机严重失调,出现气血逆乱,而致厥证、中风等急病暴病。或五脏亏损,精气衰少致脑髓失荣,而出现眩晕、脑鸣、精神不振、不耐思考,或时时昏厥或失眠惊梦、神思恍惚、虚烦惊悸等。或产生病理产物——痰瘀,痰瘀胶结于脑或阻滞脑络,而致癫、狂、痫、痿、厥、中风等各种难治脑病。
, 百拇医药
2.4 脏腑病变,侵害脑髓 一些脏腑的特殊病证,如积聚、臌胀、黄疸、消渴、水肿、哮喘、肺胀等发展至晚期,或误治失治,可在原病证基础上,产生病理产物即脏腑浊气,浊气入血攻脑,出现神志异常、抽搐、痉厥、昏迷等脑病表现。
2.5 外伤及虫兽伤 外伤引起脑病,分直接损伤与间接损伤两种。直接伤:头面颅、颈项、腰、背等处的创伤,使脑髓受到直接创伤或震击,或积瘀压迫,即时出现脑功能的严重损害,可见厥脱、长期昏迷不醒、抽搐强直或截瘫偏瘫、眩晕、失忆、痴呆等表现。间接伤:跌打损伤或烧烫伤后,或邪毒从破损处入侵,或受伤部皮肉腐烂,酿成热毒,入血攻脑而出现壮热、谵语、躁扰,甚至昏迷、抽搐等表现。虫兽伤引起的脑病包括毒蛇、毒虫、狂犬蛰咬伤,由于其体内之毒液或病毒入侵人体后,选择性地侵害脑髓,除被蛰咬伤处疼痛外,还可即时或移时出现麻木、动风、抽搐或全身瘫软、厥脱、昏迷等危象。
2.6 中毒 误服或吸入对脑髓有直接损害作用的毒物或有毒气体,其中毒时即出现麻痹瘫软、语言障碍或烦躁谵妄、抽搐强直,进而昏迷。
, 百拇医药
3 脑病的辨证论治
3.1 先天缺陷,脑髓不充 本证多见于婴幼儿,多数未及成年已夭折,主要以小儿体魄及智力发育明显不健全,精神呆钝为特征。或见筋骨痿软,囟门难合,颈软头倾,立迟、行迟;或见长相傻呆、语言不清、流涎。或见囟门逾期不合,颅缝开裂,头颅日渐增大,目垂难举,头大颈小,智力低钝。长成则形神愚笨,举动异于常人,甚则生活难以自理;或见四肢拘挛,手足徐动状若舞蹈,及吊睛斜视,不时惊抽等等。治以补肾益精健脑,扶持脾胃为主,佐以开窍醒脑、化痰、祛瘀、化气利水、熄风镇痉等药。以河车八味丸或加味六味地黄丸为主方,结合病情加减,间服参苓白术散。
3.2 后天虚损,脑髓失荣 以眩晕健忘,气怯气短,精神萎靡,不耐思考,脉虚数或弦缓,舌淡红或淡嫩,舌苔薄白或少苔为主要见症。或见头痛耳鸣,不寐;或见心悸胆怯,时时嗜睡;或见头摇、肢体震颤;或见精神恍惚,多虑善疑,甚至痴癫,生活无法自理。治以大补元气,升清养脑为主法,佐以醒脑、安神解郁、祛痰化瘀、熄风镇痉等药。以大补元煎为主方,间服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
, 百拇医药
3.3 髓海空虚,筋脉弛缓 起病缓慢,或为某些温热病后遗,以下肢甚或四肢痿废麻木、眩晕、耳鸣、纳呆腹胀、二便失控为主要见症。严重者可见吞咽困难,呼吸无力,语言不清。治以扶脾补肝肾,益精充髓海为主,佐以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疏通经脉。虎潜丸、右归丸合方加减,间服补中益气汤。
3.4 气血逆乱冲脑 以卒然昏仆,移时难醒,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剧烈的头痛、眩晕项强为特征。发病突然,起病前多有情志起伏或劳累,平素多有肝阳上亢表现。除主症外,或见瞳孔缩小或大小不等;或见吞咽困难;或见舌缩,呼吸鼾声如拽锯;或高热不退;或见吐血黑便;或见二便窘闭或失禁等等。舌质偏红带紫色、苔白或黄,多厚腻,脉多弦劲或弦数。治以镇逆降火,引血下行,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黄汤加大黄、芒硝、人工牛黄、石菖蒲,送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3.5 风痰瘀血,阻滞脑络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謇或失语为主症。或见情感失控,不时哭笑;或见吞咽不利,口角流涎;或见关节挛紧,扳动时疼痛;或见二便自遗,或排尿障碍等。常伴有眩晕、头痛、肢痛、肢麻、胸闷多痰,舌淡红或带紫暗、苔白厚或薄白,脉弦或滑或沉涩。治以祛风除痰,行气活血,搜剔脑络佐以扶脾胃,护气阴,解肝郁,益精血。用温胆汤加全蝎、石菖蒲、僵蚕、乌梢蛇、川牛膝、杜仲,或补阳还五汤加郁金、石菖蒲、全蝎、乌梢蛇、川牛膝、杜仲。
, 百拇医药
3.6 痰瘀胶结髓海 以缓慢渐进的头痛或眩晕呕吐、复视、偏盲、肢体麻木乏力、抽搐震颤;偏瘫、截偏,二便窘闭或失禁;神乱、语謇或失语或痫症发作;肢端肥大,形体肥胖等为特征。治以理气涤痰,攻瘀散结为主,佐以熄风止痉,开窍醒脑,顾护脾胃肝肾。桃核承气汤、通窍活血汤、涤痰汤合方加蜈蚣、全蝎等虫药搜剔,间中服八珍汤及六味地黄丸。
3.7 实热内闭或热毒入血扰脑 由外感或外伤、烧烫伤及疮疡发展而来,以高热、神昏、谵语,甚或抽搐为特征。热毒入血见高热夜甚、皮肤斑疹、舌红或绛等营血分见证。实热内闭多见舌质红或起芒刺,苔黄,脉洪滑数。治以解毒泄热宁神,凉血醒脑。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金银花、连翘、大黄送服紫雪丹或清瘟败毒饮送服安宫牛黄丸。
3.8 脏腑浊气侵脑 以烦躁、神志及行为异常、抽搐、神昏、呕吐为特征。由脏腑宿疾发展到晚期,或失治误治所致。故可见黄疸、臌胀、水肿、尿少尿闭、消渴、肺胀、喘证、心悸等原发病加重加剧之见症。需结合西医之理化检查,进行微观分析。宜标本兼治。治标以解毒泄浊,护脑醒神为主,方用五味消毒饮、桃核承气汤、茵陈五苓散送服安宫牛黄丸。治本则治原发脏腑病证,以截浊气来源。
, 百拇医药
3.9 外感疫毒犯脑 初起即现高热口渴,面赤心烦,躁扰不寐,小便短赤,旋即神昏,谵语,抽搐项强,胸背斑疹,舌红绛、苔黄少,脉滑数或细数。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有传染病接触史。治以清热解毒,泄热透营,醒脑镇痉。亟需中西医结合诊治抢救。方用清瘟败毒饮,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3.10 神思错乱 以思维判断错乱,情志情感行为异常为特征。表现或胡言乱语,行为失伦;或抑郁麻木,自悲自责;或幻听幻视,神思怪癖;或烦躁狂越,伤人毁物,数日不眠不食仍力大难以制服等等,舌多偏红或带暗红、苔多黄腻,脉多滑数或弦数。治以涤痰清火,镇脑安神,配合针刺放血疗法。方用生铁落饮加龙胆草、大黄、栀子、黄芩、人工牛黄、珍珠母。
(修回日期:1998-12-25),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同福中路396号(510220)
关键词:脑(中医);脏象学说;中医病因和病机;中医治法
新中医990502 确立“脑”在藏象与脏腑辨证中的地位,就是根据历代尤其是现代的中医诊疗实践,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知识对“脑”的生理、脑病的辨证加以充实和发挥,使脑自成一脏。其意义在于提高诊断辨证的准确性,使今后对脑系疾病的治疗用药更有针对性,并为开发中医治脑病新药提供新的思路。
1 脑的生理
1.1 脑为藏髓之脏 “髓”是脑功能的物质基础,是脑髓和脊髓的总称。《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是当时对脑的认识。髓由肾精衍化而来,父母先天之精充实无缺陷,及至妊娠和分娩过程无病伤,则胎儿脑髓健全。出生后脑髓的逐步充实与功能的健旺,则全赖脏腑精气濡养,而脏腑精气能达脑则靠气血的输注。
, 百拇医药
1.2 脑主感知、神思、语言及运动
1.2.1 感知 即感应和认知功能。就是人体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及经络感受外界事物的各种刺激,然后反映到脑部进行识别,再作出相应的应答。这种应答反应包括主动随意的和被动不随意的两种。
1.2.2 神思 包含“神”与“思”两方面。“思”就是思维功能。脑部通过感知功能而认识外界事物,并将各种认识进行记忆、综合与分析而作出决断,这种功能叫“思维”,思维表现于外的就是“智力”,这是人脑特有的。“神”即神态,实质是脑对人身整体的自我调控。神态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具体体现在眼神、语言、气色、形体、动态等诸方面。神态正常与否,除了五脏六腑功能是否正常之外,更主要取决于脑对人整体的调节和控制功能。脑的这种调控功能包括主动随意的和被动的、不随意的两方面。主动随意如人可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以及行为等等。被动、不随意指脑是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它居高临下调控五脏六腑的功能,使脏腑气血活动有序、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机体的完整与统一。
, 百拇医药
1.2.3 语言及运动 语言是脑思维功能的延续,是用来表达和交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神态的一种外在表现,判断病人神思是否正常,观察和谛听其语言是一种极重要的检测手段。运动有随意的(如:语言发音、动眼、吞咽及全身各处的自主活动等)和不随意的(如心跳、呼吸等)两种。运动动作的调控在脑(包括脊髓),通过五脏与经络去驱动有关的结构而完成。如果脑或脊髓病损,则可出现抽搐、颤震、麻痹瘫痪等运动功能失常的症状。
1.3 脑与五脏相表里,开窍于五官九窍 脑与五脏相表里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是指脑对五脏起着统一、支配、协调的作用,因此,脑对其他五脏来说,属脏中之脏,里中之里。第二是指脑与五脏功能上的相关性和依赖性,五脏功能需要通过脑的调控,才能达到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而脑功能的正常,则全靠五脏精气的濡养。第三是指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脑把心、肝、脾、肺、肾作为其疾病的应答器官,另一方面五脏的病变,亦最易影响到脑,使脑相继发病。
五脏开窍之五官九窍统属脑之开窍。五官九窍是人体最敏感之处,是反映神态最重要的窗口,其异常变化最能反映脑之功能与病变。
, 百拇医药
1.4 脑与经络 经脉的贯通对脑功能的健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脑密切相关的经脉有督脉、诸阳经和肝经。
2 脑病的病因病机
2.1 先天禀赋缺陷 先天之精有缺陷、母亲孕期内患病、受精神刺激或误服有毒药物,均可影响胎儿脑髓的充实与健全。出生后就有可能出现头项痿软、语迟、痴呆、痫症等先天性疾患。
2.2 外感六淫疫毒 六淫或疫毒所致脑病有三:①疫毒直接犯脑。某些疫毒对脑髓有选择性侵害的特性,感受后,除发热、传变、伤津耗液见症之外,极易发生神志改变、抽搐、发痉或肢体瘫痪等表现。②外感病传里化热,阳热内闭,上攻于脑,而致伤神动风,出现谵语、痉厥、躁狂或昏迷。③外感六淫或疫毒传里,酿成热毒,入血侵淫脑髓,而致严重脑病。
2.3 情志所伤,神思过用 过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致神思过用而出现脑病。①由于伤神、失神使思维紊乱,感知失真,判断错误而性格变异,行为失控。②由于调控失职最终或气机严重失调,出现气血逆乱,而致厥证、中风等急病暴病。或五脏亏损,精气衰少致脑髓失荣,而出现眩晕、脑鸣、精神不振、不耐思考,或时时昏厥或失眠惊梦、神思恍惚、虚烦惊悸等。或产生病理产物——痰瘀,痰瘀胶结于脑或阻滞脑络,而致癫、狂、痫、痿、厥、中风等各种难治脑病。
, 百拇医药
2.4 脏腑病变,侵害脑髓 一些脏腑的特殊病证,如积聚、臌胀、黄疸、消渴、水肿、哮喘、肺胀等发展至晚期,或误治失治,可在原病证基础上,产生病理产物即脏腑浊气,浊气入血攻脑,出现神志异常、抽搐、痉厥、昏迷等脑病表现。
2.5 外伤及虫兽伤 外伤引起脑病,分直接损伤与间接损伤两种。直接伤:头面颅、颈项、腰、背等处的创伤,使脑髓受到直接创伤或震击,或积瘀压迫,即时出现脑功能的严重损害,可见厥脱、长期昏迷不醒、抽搐强直或截瘫偏瘫、眩晕、失忆、痴呆等表现。间接伤:跌打损伤或烧烫伤后,或邪毒从破损处入侵,或受伤部皮肉腐烂,酿成热毒,入血攻脑而出现壮热、谵语、躁扰,甚至昏迷、抽搐等表现。虫兽伤引起的脑病包括毒蛇、毒虫、狂犬蛰咬伤,由于其体内之毒液或病毒入侵人体后,选择性地侵害脑髓,除被蛰咬伤处疼痛外,还可即时或移时出现麻木、动风、抽搐或全身瘫软、厥脱、昏迷等危象。
2.6 中毒 误服或吸入对脑髓有直接损害作用的毒物或有毒气体,其中毒时即出现麻痹瘫软、语言障碍或烦躁谵妄、抽搐强直,进而昏迷。
, 百拇医药
3 脑病的辨证论治
3.1 先天缺陷,脑髓不充 本证多见于婴幼儿,多数未及成年已夭折,主要以小儿体魄及智力发育明显不健全,精神呆钝为特征。或见筋骨痿软,囟门难合,颈软头倾,立迟、行迟;或见长相傻呆、语言不清、流涎。或见囟门逾期不合,颅缝开裂,头颅日渐增大,目垂难举,头大颈小,智力低钝。长成则形神愚笨,举动异于常人,甚则生活难以自理;或见四肢拘挛,手足徐动状若舞蹈,及吊睛斜视,不时惊抽等等。治以补肾益精健脑,扶持脾胃为主,佐以开窍醒脑、化痰、祛瘀、化气利水、熄风镇痉等药。以河车八味丸或加味六味地黄丸为主方,结合病情加减,间服参苓白术散。
3.2 后天虚损,脑髓失荣 以眩晕健忘,气怯气短,精神萎靡,不耐思考,脉虚数或弦缓,舌淡红或淡嫩,舌苔薄白或少苔为主要见症。或见头痛耳鸣,不寐;或见心悸胆怯,时时嗜睡;或见头摇、肢体震颤;或见精神恍惚,多虑善疑,甚至痴癫,生活无法自理。治以大补元气,升清养脑为主法,佐以醒脑、安神解郁、祛痰化瘀、熄风镇痉等药。以大补元煎为主方,间服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
, 百拇医药
3.3 髓海空虚,筋脉弛缓 起病缓慢,或为某些温热病后遗,以下肢甚或四肢痿废麻木、眩晕、耳鸣、纳呆腹胀、二便失控为主要见症。严重者可见吞咽困难,呼吸无力,语言不清。治以扶脾补肝肾,益精充髓海为主,佐以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疏通经脉。虎潜丸、右归丸合方加减,间服补中益气汤。
3.4 气血逆乱冲脑 以卒然昏仆,移时难醒,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剧烈的头痛、眩晕项强为特征。发病突然,起病前多有情志起伏或劳累,平素多有肝阳上亢表现。除主症外,或见瞳孔缩小或大小不等;或见吞咽困难;或见舌缩,呼吸鼾声如拽锯;或高热不退;或见吐血黑便;或见二便窘闭或失禁等等。舌质偏红带紫色、苔白或黄,多厚腻,脉多弦劲或弦数。治以镇逆降火,引血下行,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黄汤加大黄、芒硝、人工牛黄、石菖蒲,送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3.5 风痰瘀血,阻滞脑络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謇或失语为主症。或见情感失控,不时哭笑;或见吞咽不利,口角流涎;或见关节挛紧,扳动时疼痛;或见二便自遗,或排尿障碍等。常伴有眩晕、头痛、肢痛、肢麻、胸闷多痰,舌淡红或带紫暗、苔白厚或薄白,脉弦或滑或沉涩。治以祛风除痰,行气活血,搜剔脑络佐以扶脾胃,护气阴,解肝郁,益精血。用温胆汤加全蝎、石菖蒲、僵蚕、乌梢蛇、川牛膝、杜仲,或补阳还五汤加郁金、石菖蒲、全蝎、乌梢蛇、川牛膝、杜仲。
, 百拇医药
3.6 痰瘀胶结髓海 以缓慢渐进的头痛或眩晕呕吐、复视、偏盲、肢体麻木乏力、抽搐震颤;偏瘫、截偏,二便窘闭或失禁;神乱、语謇或失语或痫症发作;肢端肥大,形体肥胖等为特征。治以理气涤痰,攻瘀散结为主,佐以熄风止痉,开窍醒脑,顾护脾胃肝肾。桃核承气汤、通窍活血汤、涤痰汤合方加蜈蚣、全蝎等虫药搜剔,间中服八珍汤及六味地黄丸。
3.7 实热内闭或热毒入血扰脑 由外感或外伤、烧烫伤及疮疡发展而来,以高热、神昏、谵语,甚或抽搐为特征。热毒入血见高热夜甚、皮肤斑疹、舌红或绛等营血分见证。实热内闭多见舌质红或起芒刺,苔黄,脉洪滑数。治以解毒泄热宁神,凉血醒脑。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金银花、连翘、大黄送服紫雪丹或清瘟败毒饮送服安宫牛黄丸。
3.8 脏腑浊气侵脑 以烦躁、神志及行为异常、抽搐、神昏、呕吐为特征。由脏腑宿疾发展到晚期,或失治误治所致。故可见黄疸、臌胀、水肿、尿少尿闭、消渴、肺胀、喘证、心悸等原发病加重加剧之见症。需结合西医之理化检查,进行微观分析。宜标本兼治。治标以解毒泄浊,护脑醒神为主,方用五味消毒饮、桃核承气汤、茵陈五苓散送服安宫牛黄丸。治本则治原发脏腑病证,以截浊气来源。
, 百拇医药
3.9 外感疫毒犯脑 初起即现高热口渴,面赤心烦,躁扰不寐,小便短赤,旋即神昏,谵语,抽搐项强,胸背斑疹,舌红绛、苔黄少,脉滑数或细数。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有传染病接触史。治以清热解毒,泄热透营,醒脑镇痉。亟需中西医结合诊治抢救。方用清瘟败毒饮,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3.10 神思错乱 以思维判断错乱,情志情感行为异常为特征。表现或胡言乱语,行为失伦;或抑郁麻木,自悲自责;或幻听幻视,神思怪癖;或烦躁狂越,伤人毁物,数日不眠不食仍力大难以制服等等,舌多偏红或带暗红、苔多黄腻,脉多滑数或弦数。治以涤痰清火,镇脑安神,配合针刺放血疗法。方用生铁落饮加龙胆草、大黄、栀子、黄芩、人工牛黄、珍珠母。
(修回日期:1998-12-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