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循环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39192
主动脉瓣下狭窄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周汝元 张仁泉

    单位:周汝元 张仁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安徽省全肥市,230022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5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1999)05-0291-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发现心脏杂音30年,活动后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5年。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Ⅱ/6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震颤,主动脉瓣区闻及Ⅱ/6舒张期哈气样杂音。X线胸片示左心室扩大,升主动脉扩张(图1、2)。超声心动图示膜部0.6 cm心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301.gif (2967 字节)2302.gif (2495 字节)

    图1、2 主动脉瓣下狭窄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术前X线胸片。说明见正文

    2 结果

    1998年12月14日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经增宽的升主动脉切口见病变的主动脉瓣叶关闭不拢,瓣下0.6 cm处一纤维隔膜样狭窄环,环孔1.0 cm。右心房切口见1.0 cm×0.8 cm心房间隔缺损、0.6 cm×0.5 cm膜部心室间隔缺损。切除主动脉瓣及其下方的隔膜样组织,间断缝置国产GK19#主动脉机械瓣,直接缝闭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顺利停机,术中转机198分,主动脉阻断142分。术后2个月复查,症状及杂音消失,心影缩小,已胜任家务劳动。

    3 讨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通常分为隔膜样和纤维肌性狭窄两种。其发病原理可能是由于圆锥部与动脉干的交界处发育异常,该处组织吸收不全而残留某些组织造成梗阻。本例患者主动脉瓣下隔膜样狭窄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符合上述原理。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要求彻底疏通左心室流出道、勿损伤瓣叶及传导束。手术多通过主动脉横切口,但显露欠佳。若合并直径1.0 cm以上心室间隔缺损时可经心室间隔缺损切除狭窄环。

    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病变程度随着年龄增长有进行性发展倾向,主动脉瓣受瓣下狭窄喷射血流的冲击可增厚变形,甚至产生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本例患者3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出现症状5年。主动脉瓣区闻及双期杂音,术中见主动脉瓣叶增厚、变硬,边缘卷缩。行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中、术后顺利。其升主动脉扩张,考虑为继发性,瓣膜功能恢复后应有改善。

    作者简介:周汝元(1946-),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收稿:1999-03-24

    修回:1999-07-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