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科新进展》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44614
正常人双眼视觉的Panum融合区
http://www.100md.com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5期
     作者:吴夕 刘玉华 颜少明

    单位:吴夕 100044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刘玉华 协和医院;颜少明 解放军总医院

    关键词:视觉;Panum融合区

    在视觉生理中

    在视觉生理中,人类双眼单视的基础理论是:(1)视界圆上的物体,由于刺激作用到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则产生单一的视觉。(2)当注视视界圆周内外物体时,虽然没有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但两个视网膜上的像仍落在双眼融合的范围,视网膜对应点附近的这个很小的范围叫作Pamum融合区。即只要是落在Pamum融合区内的物体,不论是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还是在非对应点上均能产生双眼单视。相反,超过此融合区则产生复视。为探讨Pamum融合区内动态的理论和静态的理论,我们应用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random - dot stereograms synoptophore, RDSS)和Ⅲ级传统画片对60例正常人进行同视机的融合范围及立体视测定,现分析讨论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标准:本院工作人员和中小学生,共60人,男性34人,女性26人;年龄10~29a,平均18a;双眼视力均达1.0以上,无屈光不正,眼位正位,双眼同时视重合点≤±2°,具有Ⅲ级视功能,眼前节、眼底检查正常。

    1.2 方法

    1.2.1 采用海军总医院研制的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RDSS)其视锐度分别为800"、600"、400"、200"、100"和60"。同时使用同视机的传统画片作为对照,即同时视、融合、立体视3种黄斑型5°画片。

    1.2.2 融合范围的检查 按同视机常规检查顺序进行检测。判断双眼融合破裂点的标志是:RDSS是以立体感一旦消失,即以立体感的有无为准,传统图片则是以出现复视或某一控制点消失为准;采用RDSS测定方法是:检查交叉视差锐度即立体图形前凸形式,从800"开始逐级至60",每一级检查后稍休息片刻,取每一级的2次检查结果的均值,分别记录内外融合的均值并计算内外融合比值。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应有RDSS对60例正常人立体融合范围的测定,见图1。

    图1 正常III级融合范围与立体视锐度

    表1 融合范围的结果比较

    图画

    融合范围(三棱镜度)

    最小

    最大

    平均范围

    传统Ⅱ级
, http://www.100md.com
    -3~+5

    -14~+63

    -7.5+0.9~+20.2+2.6

    RDSS

    -3~+5

    -21~+65

    -8.3±0.7~+20.9±2.7

    传统Ⅲ级

    -3~+6

    -16~+73

    -7.6±1.2~+20.5±3.0

    表2 内融合各组均数比较
, 百拇医药
    比较组

    值差数

    q

    P

    800"~60"

    7.4

    5.74

    〈0.01

    600"~60"

    6.1

    4.73

    〈0.05

    400"~60"
, 百拇医药
    6.0

    4.65

    〈0.01

    800"~100"

    6.1

    4.73

    〈0.05

    600"~100"

    4.8

    3.72

    〈0.05

    400"~100"

    4.8
, http://www.100md.com
    3.72

    〈0.05

    图2 Panum融合区

    2.2 RDSS与传统画片融合范围的结果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其融合范围与立体视锐度的大小有关,即立体视锐度越大,融合范围越大。

    2.3 内融合各组均数之间比较结果见表2。

    200"组与其它各组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外融合组各均数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3 讨论

    3.1 有关融合的概念 使物象落在视界圆上形成视网膜对应成像。按融合机制分为知觉性融合和运动性融合两种。临床上同视机检查融合时,传统使用主体基本相同的但需要互相补充(控制点)的融合画片,当双镜筒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超过一定范围时,融合破裂则产生复视,这就是Ⅱ级融合范围。而Ⅲ级融合则是指使物像落在视界圆前后的区域即Panum区内的视网膜水平非对应成像的
, 百拇医药
    融合(如图2所示)。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是检测中央眼整体立体视重要的一种手段,从本质上看,它具有最能反映双眼融合功能并具有整体的特性,即它能产生最有效的视网膜融合。检查Ⅲ级融合范围时,当双镜筒同时向内移动,使视网膜物象向双颞侧分离,为了保持立体视的存在,双眼产生辐辏反应,眼球集合运动;一旦立体感消失,即为内融合的破裂点,相反,则产生眼球的分开运动,立体视消失之时即为外融合的破裂点。因此,测定Ⅲ级融合范围的关键是要精确寻找双眼单视破裂点,应把“出现”和“消失”作为双眼单视有无的判断标志。由上述可知,Ⅱ级融合与Ⅲ级融合两者的内涵不同,结果不同,不能互相混淆,不能互相取代。

    3.2 Panum融合区的静态和动态理论 1858年丹麦生物学家Panum首次报道在双眼视觉中,在视界圆前后保持双眼单视的区域称为Panum双眼单视区或Panum融合区。在此区内不仅有双眼单视的可能,而且所见的物体具有立体视觉。我们采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检查正常人的立体视觉时,在重合点上产生的立体视首先应该是静态的,当镜筒分别向内和向外运动时,眼球出现一定的集合和开散运动,以保持立体视的存在。当超越了一定的范围,则产生复视,立体视立即消失。因此,此时产生的是动态的立体视。我们认为:动态的Panum融合区更多的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

    一般认为:Panum融合区的水平范围是中央窄(最近中心是6'~10'),向两侧周边方向增宽(图2)。中心立体视代表立体视觉的最高水平。一般小于60s;而周边立体视是非常粗的、弱的;本组测定正常人Ⅲ级融合范围平均为-8.3±0.7△~+20.9±2.7△。垂直范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内外融合比值为2.7∶1~2.3∶1,内融合可能为Panum的前界,外融合为其后界,是内宽外窄非对称型。最近的研究表明:应用动态的随机点立体图,当它不等量的增加时,产生最有效的视网膜融合,从而证明比传统的Panum融合区要大的多。

    收稿1999-02-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