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0例疗效观察
作者:孙宗芝 张海婷
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656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式异常。是小儿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及临床分型均依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会议(佳木斯)制定的标准[1]。男65例,女35例;6个月~1岁31例,2岁25例,3岁19例,4岁11例,5岁以上14例。痉挛型80例,运动障碍型16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3例。根据运动受限程度,临床分为三型。重型:运动功能严重障碍,全无有用的准确的随意运动;中型:能做部分随意运动,完成动作时需大量帮助;轻型:部分运动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功能性运动和动作。婴幼儿患者按我国儿童运动发育月龄评价[2]。重型:运动发育指数<12个月以上;中型:运动发育指数<6个月以上;轻型:运动发育指数<6个月。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疗法 根据患儿运动障碍部位及类型,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分别选用运动区、感觉区、晕听区、语言Ⅱ区、平衡区。采用3.3~5.0cm长不锈钢针灸针快速、准确刺入头皮下有效深度,留针30分钟后,双手对称地快速捻针半分,继续留针30分钟后起针,同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的体针治疗。
1.2.2 穴位封闭 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分别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硷、维生素B12、盐酸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呋喃硫胺注射液等,分别在头部运动区、感觉运动区及瘫痪肢体进行穴位封闭,每次每穴0.5ml。智力低下取风池穴,四神聪穴;语言障碍取哑门穴;上肢瘫痪取肩骨 禺、曲池、外关穴;下肢瘫痪取风市、足三里穴;腰软无力取肾俞、腰阳关穴;颈软取大椎穴、天椎穴。每次选穴1~2个,交替应用。
1.2.3 理疗 采用南京电脑控制器厂生产的2D2~3型经络导平治疗仪,每次治疗30分钟。
, 百拇医药
1.2.4 药物 对明显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口服力奥来素;根据病情静脉滴注脑活素或神经生长因子,每疗程15天,间隔30天。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评估标准依据中国残疾人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有关脑瘫康复训练评估标准[3]进行判定。显效:治疗效果评分提高15%以上或智力、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接近同龄儿,运动发育指数提高6个月以上。有效:智力、语言明显好转,肢体运动功能在自身基础上提高3~6个月,或单项改善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或肢体运动发育指数提高<2个月。
2.2 疗效 治疗3个疗程以上者,根据上述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重型11例中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72.7%;中型57例中显效9例,有效47例,无效1例,有效率98.3%;轻型32例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有效率100%。综合评定:100例中显效28例,有效6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以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显著。头针的治疗基础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传导,疏通经气,改善“内络血瘀”的病理状态,促进脑细胞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的脑细胞功能恢复和代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脑性瘫痪在头皮相应部位选穴针刺,符合针灸学近距取穴的原则。在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体针及穴位封闭,使全身气血融汇贯通,激发神经细胞的应激机能,并且充分发挥药物在体内的良好作用。
在治疗中我们体会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最佳年龄为6个月~3岁。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随年龄增长,神经细胞不断分化成熟,功能日趋完善,逐渐形成各种功能的专一化。早期干预治疗,能使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细胞在分化和成熟中,使损伤的脑细胞得以恢复和代偿。另外,疗程长短与疗效成正比,本组患儿显效均在3~4个疗程以上。
参考文献
1 林 庆.全国小儿脑瘫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 孙世远.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1.90
3 林 庆.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65
[收稿:1998-06-18 修回:1999-09-11], 百拇医药
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656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式异常。是小儿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及临床分型均依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会议(佳木斯)制定的标准[1]。男65例,女35例;6个月~1岁31例,2岁25例,3岁19例,4岁11例,5岁以上14例。痉挛型80例,运动障碍型16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3例。根据运动受限程度,临床分为三型。重型:运动功能严重障碍,全无有用的准确的随意运动;中型:能做部分随意运动,完成动作时需大量帮助;轻型:部分运动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功能性运动和动作。婴幼儿患者按我国儿童运动发育月龄评价[2]。重型:运动发育指数<12个月以上;中型:运动发育指数<6个月以上;轻型:运动发育指数<6个月。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疗法 根据患儿运动障碍部位及类型,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分别选用运动区、感觉区、晕听区、语言Ⅱ区、平衡区。采用3.3~5.0cm长不锈钢针灸针快速、准确刺入头皮下有效深度,留针30分钟后,双手对称地快速捻针半分,继续留针30分钟后起针,同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的体针治疗。
1.2.2 穴位封闭 根据脑瘫患儿的不同类型,分别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硷、维生素B12、盐酸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呋喃硫胺注射液等,分别在头部运动区、感觉运动区及瘫痪肢体进行穴位封闭,每次每穴0.5ml。智力低下取风池穴,四神聪穴;语言障碍取哑门穴;上肢瘫痪取肩骨 禺、曲池、外关穴;下肢瘫痪取风市、足三里穴;腰软无力取肾俞、腰阳关穴;颈软取大椎穴、天椎穴。每次选穴1~2个,交替应用。
1.2.3 理疗 采用南京电脑控制器厂生产的2D2~3型经络导平治疗仪,每次治疗30分钟。
, 百拇医药
1.2.4 药物 对明显肌张力增高的患儿口服力奥来素;根据病情静脉滴注脑活素或神经生长因子,每疗程15天,间隔30天。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评估标准依据中国残疾人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有关脑瘫康复训练评估标准[3]进行判定。显效:治疗效果评分提高15%以上或智力、语言、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接近同龄儿,运动发育指数提高6个月以上。有效:智力、语言明显好转,肢体运动功能在自身基础上提高3~6个月,或单项改善明显。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或肢体运动发育指数提高<2个月。
2.2 疗效 治疗3个疗程以上者,根据上述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重型11例中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72.7%;中型57例中显效9例,有效47例,无效1例,有效率98.3%;轻型32例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有效率100%。综合评定:100例中显效28例,有效6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以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效果显著。头针的治疗基础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传导,疏通经气,改善“内络血瘀”的病理状态,促进脑细胞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病变部位的脑细胞功能恢复和代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脑性瘫痪在头皮相应部位选穴针刺,符合针灸学近距取穴的原则。在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体针及穴位封闭,使全身气血融汇贯通,激发神经细胞的应激机能,并且充分发挥药物在体内的良好作用。
在治疗中我们体会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最佳年龄为6个月~3岁。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随年龄增长,神经细胞不断分化成熟,功能日趋完善,逐渐形成各种功能的专一化。早期干预治疗,能使脑瘫患儿的中枢神经细胞在分化和成熟中,使损伤的脑细胞得以恢复和代偿。另外,疗程长短与疗效成正比,本组患儿显效均在3~4个疗程以上。
参考文献
1 林 庆.全国小儿脑瘫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 孙世远.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1.90
3 林 庆.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65
[收稿:1998-06-18 修回:1999-09-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