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胃后壁潜道食管粘膜胃粘膜吻合术治疗食管贲门癌
作者:王忠民
单位:453100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635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为此,胸外科医师进行了多方探索。我们1995年1月~1997年12月用经胃后壁潜道食管粘膜胃粘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02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6例,女26例;年龄23~64岁。食管下段癌64例,贲门癌38例。术前由上消化道造影或纤维胃镜确诊。切除后行胸内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18例,弓下吻合84例。术后病理:腺癌40例,鳞癌62例。
1.2 手术方法 经左后外侧切口第6或第7肋间进胸,游离胃与食管。食管癌、贲门癌的切除同传统规范[1]。切除后暂不关闭贲门口或残胃。在胃后壁距胃壁最高点3cm处横形切开胃浆肌层,经此切口向下左粘膜下层分离,形成一深3cm的袋,在袋底和上口平行等宽切开胃粘膜,即制成潜道,此潜道下口通胃腔。把食管断端由潜道拉入胃腔内,上口胃浆肌层和食管肌层间断缝合1周固定。通过贲门口或残胃口在胃腔内剥除潜道内的食管肌层约3cm,仅留粘膜,行食管粘膜胃粘膜间断缝合。然后缝闭贲门口或残胃口。将胃底或残胃底部向上缝合悬吊于食管或其周围组织,以减少吻合口张力。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1例术后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余10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周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宽度1.0cm~1.8cm,扩张度好。服稀钡500ml后取头低位30°仰卧3~5分钟,5例有轻度胃食管返流。68例于术后3~6个月随访,进食顺利,营养改善,无烧心、反酸症状。全部行胃镜检查见吻合口通畅,光滑,未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改变。
2 讨论
2.1 经潜道腔内吻合为预防吻合口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该术式术野清晰,食管粘膜胃粘膜对合整齐与严密,针距边距易掌握。吻合口与负压的胸腔隔开,被覆盖在一个新鲜剥离的创面内,组织易早期粘连。潜道上口胃浆肌层与食管肌层缝合1周起到第二层屏障作用。胃底与残胃的悬吊减少了吻合部位的张力。这些均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2.2 预防吻合口狭窄 在胃腔内直视吻合能确保吻合口宽度,缝合缘组织少,仅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对合整齐,愈合迅速,愈合后形成的瘢痕轻微,故能保证吻合口通畅,且扩张度好。
, 百拇医药
2.3 预防胃食管返流 本术式吻合口不在胃壁最高点,食管粘膜位于胃壁内的潜道内,柔软,胃腔内气液压作用于胃壁可使食管粘膜闭合。因此可有效地预防胃食管返流。实际上除非进食时,潜道内粘膜呈闭合状态。
2.4 剥除食管肌层问题 剥除3cm食管肌层不会引起粘膜坏死。食管的血液供应是多源性的,其总和不少于全部肠管的血供;各动脉终末在食管壁内外有广泛的交通吻合,可以互相代偿与支援[2]。我们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剥除食管肌层时,虽未见到食管粘膜上有明显的血管,但镜下可见到大量的毛细血管网。动物标本也未见到食管粘膜坏死,这可能和食管粘膜血运本身及食管粘膜在潜道内紧贴胃粘膜下层,新生毛细血管容易早期形成有关[3]。食管粘膜较韧,粘膜下层间疏松,很容易剥离,且能清除切除范围以上的食管粘膜层以下的浸润转移。
本术式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时间。患者恢复顺利,进食正常。经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限于条件,未进行食管测压、pH测定、核素显像等检查,未得到抗返流准确数据,是为不足。
参考文献
1 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87.399
2 聂坤荣,黄国俊,张大国.食管动脉的解剖观察.实用外科杂志,1990,10(2):102
3 席鸿钧,李汉臣,赵卫星,等.食管粘膜胃壁内潜入式食管胃腔内吻合实验研究.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11(1):56
[收稿:1998-09-18], http://www.100md.com
单位:453100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635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为此,胸外科医师进行了多方探索。我们1995年1月~1997年12月用经胃后壁潜道食管粘膜胃粘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02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6例,女26例;年龄23~64岁。食管下段癌64例,贲门癌38例。术前由上消化道造影或纤维胃镜确诊。切除后行胸内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18例,弓下吻合84例。术后病理:腺癌40例,鳞癌62例。
1.2 手术方法 经左后外侧切口第6或第7肋间进胸,游离胃与食管。食管癌、贲门癌的切除同传统规范[1]。切除后暂不关闭贲门口或残胃。在胃后壁距胃壁最高点3cm处横形切开胃浆肌层,经此切口向下左粘膜下层分离,形成一深3cm的袋,在袋底和上口平行等宽切开胃粘膜,即制成潜道,此潜道下口通胃腔。把食管断端由潜道拉入胃腔内,上口胃浆肌层和食管肌层间断缝合1周固定。通过贲门口或残胃口在胃腔内剥除潜道内的食管肌层约3cm,仅留粘膜,行食管粘膜胃粘膜间断缝合。然后缝闭贲门口或残胃口。将胃底或残胃底部向上缝合悬吊于食管或其周围组织,以减少吻合口张力。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1例术后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余10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周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宽度1.0cm~1.8cm,扩张度好。服稀钡500ml后取头低位30°仰卧3~5分钟,5例有轻度胃食管返流。68例于术后3~6个月随访,进食顺利,营养改善,无烧心、反酸症状。全部行胃镜检查见吻合口通畅,光滑,未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改变。
2 讨论
2.1 经潜道腔内吻合为预防吻合口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该术式术野清晰,食管粘膜胃粘膜对合整齐与严密,针距边距易掌握。吻合口与负压的胸腔隔开,被覆盖在一个新鲜剥离的创面内,组织易早期粘连。潜道上口胃浆肌层与食管肌层缝合1周起到第二层屏障作用。胃底与残胃的悬吊减少了吻合部位的张力。这些均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2.2 预防吻合口狭窄 在胃腔内直视吻合能确保吻合口宽度,缝合缘组织少,仅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对合整齐,愈合迅速,愈合后形成的瘢痕轻微,故能保证吻合口通畅,且扩张度好。
, 百拇医药
2.3 预防胃食管返流 本术式吻合口不在胃壁最高点,食管粘膜位于胃壁内的潜道内,柔软,胃腔内气液压作用于胃壁可使食管粘膜闭合。因此可有效地预防胃食管返流。实际上除非进食时,潜道内粘膜呈闭合状态。
2.4 剥除食管肌层问题 剥除3cm食管肌层不会引起粘膜坏死。食管的血液供应是多源性的,其总和不少于全部肠管的血供;各动脉终末在食管壁内外有广泛的交通吻合,可以互相代偿与支援[2]。我们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剥除食管肌层时,虽未见到食管粘膜上有明显的血管,但镜下可见到大量的毛细血管网。动物标本也未见到食管粘膜坏死,这可能和食管粘膜血运本身及食管粘膜在潜道内紧贴胃粘膜下层,新生毛细血管容易早期形成有关[3]。食管粘膜较韧,粘膜下层间疏松,很容易剥离,且能清除切除范围以上的食管粘膜层以下的浸润转移。
本术式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时间。患者恢复顺利,进食正常。经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限于条件,未进行食管测压、pH测定、核素显像等检查,未得到抗返流准确数据,是为不足。
参考文献
1 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87.399
2 聂坤荣,黄国俊,张大国.食管动脉的解剖观察.实用外科杂志,1990,10(2):102
3 席鸿钧,李汉臣,赵卫星,等.食管粘膜胃壁内潜入式食管胃腔内吻合实验研究.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11(1):56
[收稿:1998-09-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