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综合临床》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0875
肝胆结核病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综合临床》 1999年第6期
     作者:李颂军 王俊文 童赛雄

    单位: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立第二医院 李颂军 王俊文;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童赛雄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628 肝结核和胆道结核是继发于体内其它脏器结核的一种疾病,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异性检测方法,临床诊断困难,须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肝结核约1/3累及胆道,且病情较严重,预后较差。从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角度分析,肝结核与胆道结核应视为整体疾病,统称为肝胆结核病。现将1986年10月~1996年10月中山医院的7例肝胆结核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16~53岁,平均33.1岁,其中25~39岁5例。病程15天~5年。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发热、盗汗、乏力4例,右上腹疼痛2例,无痛性黄染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2例,肝肿大2例。

    1.3 实验室检查 ALT增高1例,AST增高1例,AKP增高2例,GGT增高1例,TB、CB增高1例,CA19-9增高1例,ESR增高2例,WBC增高1例,贫血2例。

    1.4 特殊检查 B超7例,肝有占位改变4例,肝区光点较密、增粗、不均匀2例,肝大1例,肝总管及肝总管内实性占位1例,腹主动脉及肝门淋巴结肿大1例,腹水1例,未见异常1例。核医学检查2例,可见放射性异常稀疏区。CT检查1例,为肝占位性改变。彩超查3例,肝实质占位1例,肝门部肝总管实质占位伴左右肝管扩张1例,未见异常1例。MRI 1例,为肝门区占位伴肝内胆管扩张。X线胸片7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间质性改变1例,肺门钙化灶1例,胸腔及横裂少量积液伴胸膜肥厚1例,正常4例。

    1.5 入院诊断 肝癌4例,肝门胆管癌1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结核全身感染1例。
, 百拇医药
    1.6 确诊方法 剖腹探查活体组织病理切片4例,腹腔镜取活检2例,肝穿刺取活检1例。病理报告为肝结核7例,其中1例伴肝外胆管结核及肝总管周围淋巴结结核。

    1.7 治疗方法 误诊肝癌4例行肝病灶切除;误诊肝门胆管癌1例行肝外胆管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经病理明确结核后予以抗结核治疗;2例未手术行常规抗结核治疗。

    2 讨论

    肝胆结核是继发于肺、肠道、腹腔淋巴结等部位的结核。结核菌可经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管传播到肝胆系统,或经邻近器官及淋巴结直接侵入[1]。原发病灶已痊愈者则不易发现。本组4例X线胸片未见异常,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胸腔及横裂少量积液伴胸膜肥厚,1例肺门钙化灶,有肺部原发病灶表现。据统计能发现原发病灶者仅为35%。未发现原发病灶者可能在儿童时期感染原发性结核,淋巴系统受侵犯。在原发病灶治愈后,肿大及干酪样变的淋巴结可长期存在,无临床症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结核菌繁殖,淋巴结肿大,向周围或远处扩散。肝结核由于干酪样结核瘤或脓肿破溃到胆管,沿胆管扩散,引起周围淋巴结结核。胆总管结核也可继发于腹腔淋巴结,再累及肝脏。本组有1例病理报告肝外胆管结核,肝总管前及胆总管周围淋巴结结核,肝组织结核。从解剖、病理、病理生理角度分析,肝和胆道结核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可将肝和胆道结核统称为肝胆结核病。
, 百拇医药
    肝胆结核起病缓慢,本组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15天。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盗汗、乏力、纳差、肝区隐痛及肝肿大,无特异症状和体征。本组以结核中毒症状为多,有的以无痛性黄疸而就诊,1例因身体不适行B超查体发现肝脏病变。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受损、血沉增快、贫血、CA19-9增高等表现。CT、MRI、B超表现为病变部位的占位性改变,而无特异性。本组患者入院诊断4例为肝癌,1例为肝门胆管癌,误诊率高。据文献报道误诊最多为肝癌、肝脓肿、肝炎、胆囊癌、胆囊炎,也有误诊为慢性血吸虫病、肝硬化、胆石症、霍奇金病、疟疾等疾病[2]。为提高肝胆结核病的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必须详细了解现病史、既往史及发病时状况,反复仔细地体格检查,寻找身体其它部位的结核病灶。有下列表现者应高度怀疑本病:①既往无肝炎病史或有结核病史;②右上腹疼痛、发热、盗汗、咳嗽、纳差、乏力、肝大;③不明原因贫血、血沉增快;④OT试验强阳性、肝功能轻度异常;⑤B超肝脏肿大或占位性病变,除外原发性肝癌、肝脓肿;⑥X线有胸腔积液、胸膜肥厚;⑦疑诊为肝癌、肝脓肿、肝门部肿瘤或慢性胆管炎证据不充分。对于高度疑诊者应进行实验室检查寻找结核菌及肝穿刺活检,经十二指肠引流从胆汁中找到结核菌对于诊断有很大帮助[3],也可应用B超、CT、MRI、腹腔镜、肝血管造影等检查[4,5]。对于出现阻塞性黄疸病人进行ERCP、PTC检查[6],术中活检有助于及时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对高度可疑患者,各项检查不能明确者,可进行抗结核试验性治疗。对于肝胆结核的内科治疗主要是抗结核、保肝等。外科行病灶切除,对肝胆管结核引起黄疸病人行PTCD、胆总管T管引流、胆囊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经全面系统的治疗大部病人效果较好。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肝脏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97

    2 吴才林,罗冬至.肝结核21例临床诊断分析.医学文献,1995,16(2):173

    3 刘正大,张汉丰,鲁辛辛,等.经十二指肠引流诊断胆道结核1例报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5):285

    4 董 明,佟玉兰,郭仁宣,等.肝结核的B超及CT影像学诊断;附9例报告.医师进修杂志,1995,18(3):40

    5 李 良,许达生,全显跃.肝结核的血管造影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27):139

    6 吴水来.肝胆管结核继发阻塞性黄疸1例.广州医学,1985,(1):40

    [收稿:1998-08-11 修回:1999-03-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