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8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江红
单位:重庆市肿瘤医院内科 重庆市 400030
关键词: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华夏医学990623 我院于1997年6月至1997年11月应用国产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 本组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为痰培养阳性的成年患者。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3~81岁,平均56.5岁。主要疾病:急性支气管炎11例,肺炎1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肺气肿36例,支气管哮喘伴感染7例,肺脓肿1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1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5例。78例中发热23例,呼吸衰竭16例,其中6例48h内未接受其它抗菌药物治疗,其余均为应用其它抗菌药物无效者。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以牛扶幼主编的《临床医师手册》的《常见疾病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
1.3 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用国产的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5~10d 1个疗程。
标本采集:患者晨起刷牙、漱口,用力深咳,弃去第1口痰,将第2口痰咳入无菌瓶内,1h内送检作细菌培养,连续3d送检。
病原菌确定标准:以痰培养标本分离菌落比例占60%以上,或口腔正常菌以外为病原菌,2次或2次以上分离出同一种致病菌者为阳性。共分离出细菌8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种35株(41.7%),革兰氏阴性菌7种49株(58.3%)。
疗效判断:根据患者咳嗽、咳痰、体温、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痰细菌学检查及X线胸部检查结果评定疗效。①显效: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肺部炎症基本吸收,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②好转: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③无效:体温正常或高于正常,症状或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胸片肺部炎症未吸收或加重。
, http://www.100md.com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各病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前后痰培养变化见表2。显效率为显效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有效率为显效数与有效数之和占总病例数的比例。
表1 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评价(n) 病种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急性支气管炎
11
, http://www.100md.com
11
肺炎
17
16
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36
32
3
1
支气管哮喘
7
7
支气管扩张
, 百拇医药
5
5
肺脓肿
1
1
肺癌伴阻塞性肺炎
1
1
总计(%)
78
71(9.10)
6(7.69)
1(1.3)
, 百拇医药
表2 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评价(n,%) 致病菌
菌株数
痰菌总阴转率
治疗前阳性数
治疗后转阴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4
肺炎球菌
6
5
甲型链球菌
, 百拇医药 16
15
表皮葡萄球菌
8
8
大肠杆菌
12
12
克雷伯杆菌
20
20
绿脓杆菌
2
1
, http://www.100md.com
沙雷杆菌
2
2
阴沟杆菌
3
3
流感嗜血杆菌
4
4
变形杆菌
6
6
总计
84
, 百拇医药
80
95.24%
2.2 副作用 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出现静脉炎,减慢输液速度或对症处理后缓解。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氧氟沙星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拮抗细菌的DNA旋转酶,从而阻断细菌DNA的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1]。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其它类抗生素,因此与其它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现象。80年代以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有了较大的变迁,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不再是以过去的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而是以革兰氏阴性菌占主要地位。据文献报道,呼吸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有较好的敏感性[2,3]。它不但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而且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此外,对军团菌、结核杆菌和某些不典型分枝杆菌,以及对肺炎支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和沙眼衣原体等非细菌微生物也有一定作用[4]。总之,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和组织内分布广、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长、耐药性低、毒副反应少等特点。静脉应用缩短了达峰时间,提高了达峰浓度,对较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特别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由于其抑制DNA旋转酶,故不宜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及儿童[5]。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70
2 高蓓莉,胡家安,邓伟吾,等.头孢曲松、头饱噻肟、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比较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588~589
3 高元勋,邵蒲华,刘俊刚.三种不同方法取样培养对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查的对比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561
4 贾辅忠.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3):179
5 张梅芳,吴菊芳.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110例.新药与临床,1989,8(5):257
收稿 1999-05-18, http://www.100md.com
单位:重庆市肿瘤医院内科 重庆市 400030
关键词: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华夏医学990623 我院于1997年6月至1997年11月应用国产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 本组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均为痰培养阳性的成年患者。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3~81岁,平均56.5岁。主要疾病:急性支气管炎11例,肺炎17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肺气肿36例,支气管哮喘伴感染7例,肺脓肿1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1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5例。78例中发热23例,呼吸衰竭16例,其中6例48h内未接受其它抗菌药物治疗,其余均为应用其它抗菌药物无效者。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以牛扶幼主编的《临床医师手册》的《常见疾病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
1.3 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用国产的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2次/d,5~10d 1个疗程。
标本采集:患者晨起刷牙、漱口,用力深咳,弃去第1口痰,将第2口痰咳入无菌瓶内,1h内送检作细菌培养,连续3d送检。
病原菌确定标准:以痰培养标本分离菌落比例占60%以上,或口腔正常菌以外为病原菌,2次或2次以上分离出同一种致病菌者为阳性。共分离出细菌8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种35株(41.7%),革兰氏阴性菌7种49株(58.3%)。
疗效判断:根据患者咳嗽、咳痰、体温、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痰细菌学检查及X线胸部检查结果评定疗效。①显效: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肺部炎症基本吸收,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②好转: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③无效:体温正常或高于正常,症状或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胸片肺部炎症未吸收或加重。
, http://www.100md.com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各病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前后痰培养变化见表2。显效率为显效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有效率为显效数与有效数之和占总病例数的比例。
表1 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评价(n) 病种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急性支气管炎
11
, http://www.100md.com
11
肺炎
17
16
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36
32
3
1
支气管哮喘
7
7
支气管扩张
, 百拇医药
5
5
肺脓肿
1
1
肺癌伴阻塞性肺炎
1
1
总计(%)
78
71(9.10)
6(7.69)
1(1.3)
, 百拇医药
表2 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评价(n,%) 致病菌
菌株数
痰菌总阴转率
治疗前阳性数
治疗后转阴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4
肺炎球菌
6
5
甲型链球菌
, 百拇医药 16
15
表皮葡萄球菌
8
8
大肠杆菌
12
12
克雷伯杆菌
20
20
绿脓杆菌
2
1
, http://www.100md.com
沙雷杆菌
2
2
阴沟杆菌
3
3
流感嗜血杆菌
4
4
变形杆菌
6
6
总计
84
, 百拇医药
80
95.24%
2.2 副作用 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出现静脉炎,减慢输液速度或对症处理后缓解。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氧氟沙星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拮抗细菌的DNA旋转酶,从而阻断细菌DNA的复制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1]。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其它类抗生素,因此与其它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现象。80年代以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有了较大的变迁,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不再是以过去的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而是以革兰氏阴性菌占主要地位。据文献报道,呼吸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有较好的敏感性[2,3]。它不但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而且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此外,对军团菌、结核杆菌和某些不典型分枝杆菌,以及对肺炎支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和沙眼衣原体等非细菌微生物也有一定作用[4]。总之,氧氟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和组织内分布广、组织渗透性好、半衰期长、耐药性低、毒副反应少等特点。静脉应用缩短了达峰时间,提高了达峰浓度,对较重的下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特别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由于其抑制DNA旋转酶,故不宜用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及儿童[5]。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70
2 高蓓莉,胡家安,邓伟吾,等.头孢曲松、头饱噻肟、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比较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588~589
3 高元勋,邵蒲华,刘俊刚.三种不同方法取样培养对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查的对比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561
4 贾辅忠.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3):179
5 张梅芳,吴菊芳.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110例.新药与临床,1989,8(5):257
收稿 1999-05-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