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6726
经阴道超声诊断那勃氏囊肿(附133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6期
     作者:慕 雪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645

    那勃氏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临床病理表现。我院从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利用经阴道超声(TVS)及经腹部超声(TAS)技术对133例已婚妇女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受检患者为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33例已婚妇女,年龄22~53岁,均有分娩史或2次以上的人流史。

    1.2 方法 采用Aloka-1100型超声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阴道探头频率为5.0MHZ。经腹部超声时,患者需要膀胱充盈;经阴道超声时,患者取仰卧位,为防止交叉或上行感染,探头表面涂少许耦合剂,外面套上消毒的避孕套作为保护,置于阴道的穹窿部,做纵、横、斜切多个切面的扫查,不断调整探查方向,充分显示宫颈的形态、大小以及整个盆腔全貌,必要时照相记录。
, http://www.100md.com
    2 结 果

    133例患者中,经腹部超声(TAS)仅查出8例那勃氏囊肿,检出率为6.1%。经阴道超声(TVS)查出83例那勃氏囊肿,检出率为62.4%。两种检查技术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那勃氏囊肿直径最大为18mm,最小为3mm。TAS能检出的囊肿最小直径约为6cm,且图像不够清晰;而TVS能检出的最小的囊肿直径为3mm,且图像清晰。多数囊肿分布在宫颈内口与外口之间,位置较高,称为高位那勃氏囊肿[1]。临床用窥镜不能查出。数目1~10个不等,少数病例呈蜂窝状分布。

    3 讨 论

    3.1 那勃氏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临床病理表现,多由于子宫颈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分娩、多次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2]。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致使宫颈组织反复充血、水肿、炎症细胞的浸润及结缔组织的增生,使宫颈增厚、肥大。在此过程中,宫颈腺体管口被增生的组织挤压,使腺口堵塞,致使腺体内分泌物不能外流而造成腺体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囊肿即为那勃氏囊肿。位于宫颈内口的高位那勃氏囊肿,临床用窥器一般不能检出[1]。用子宫造影、宫腔镜及诊断性刮宫等可为那勃氏囊肿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且这些检查复杂,并有创伤,且费用高于TVS,患者难以接受。而TVS诊断那勃氏囊肿直观、准确,对患者无痛苦,费用又低于上述几种检查,且能重复多次进行,患者易于接受。
, 百拇医药
    3.2 本组133例已婚妇女中,用TAS仅检出8例那勃氏囊肿,检出率为6.1%;而TVS则能检出83例,检出率为62.4%。这是因为TAS是利用膀胱做透声窗,且远离宫颈,不能贴在宫颈表面上检查,故仅能检查出直径为6mm以上的那勃氏囊肿,且图像不够清晰;而TVS是贴近宫颈表面检查,故能检出直径3mm的那勃氏囊肿,且图像清晰。这就是TVS的独到之处。

    3.3 慢性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它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早期诊断慢性宫颈炎并积极治疗,对预防宫颈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那勃氏囊肿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临床病理表现,TVS能显示直径为3mm的小囊肿,而TAS只能显示直径为6mm以上的囊肿。故TVS技术能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慢性宫颈炎提供有力的依据。故此我们认为TVS诊断那勃氏囊肿优于TAS。

    参考文献

    1 吴钟瑜,编著.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336

    2 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