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经皮肝穿抽脓治疗肝脓肿18例报告
作者:苏兰菊
单位:广西忻城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637
肝脓肿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切开引流术、全身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肝脏穿刺抽脓术等。我院自1997年7月至1999年5月开展了经皮肝穿抽脓、冲洗、脓腔内注药治疗肝脓肿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15例,女3例,年龄25~70岁,平均42.8岁,全部病例均经B超探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本组18例均有寒战、发热、肝肿大等典型表现,肝脓肿合并妊娠6个月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谷丙转氨酶增高6例;血沉增高12例;18例均行B超探查确诊。单个脓腔14例,2个脓腔3例,3个脓腔1例;脓腔最小为2.3cm×3.3cm液性暗区,最大液性暗区达15.3cm×13.8cm。脓腔位于肝右后叶12个,肝右前叶5个,肝左叶6个。
1.4 设备与方法 设备:B超为日产东芝-32B型,普通探头;穿刺针为16~18号薄壁穿刺针,针长10cm;软头血管穿刺引钢丝;10cm长胶包铜丝线。方法:术前定血型,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排除穿刺禁忌症。病人取卧位,平静呼吸。B超确定穿刺点;右叶肝脓肿在右锁骨中线至腋后线第7~9肋间。左叶肝脓肿在剑突下,探测脓腔最近体表处,用胶包铜线置于B超探头下,十字交叉定点,并确定进针的深度、方向。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穿刺针后附注射器,小负压进针,B超探头长轴与穿刺针长轴平行探查,引导穿刺针穿入脓腔。尽量吸尽脓液。用0.5%灭滴灵溶液冲洗脓腔。术中脓块堵塞针腔,可用导引钢丝反复搅拌脓腔。术毕脓腔内注入氨苄青霉素2g或药敏试验敏感的抗菌素。脓液常规送检及细菌培养,术毕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血压及脉搏变化,静脉给予足量抗菌素及支持疗法。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效果 全部病人均1次成功,抽尽脓液。1次抽脓治愈10例,脓液再生需2次抽脓治愈6例,3例抽脓治愈2例。脓液呈典型巧克力样4例,呈黄白色14例。第1次抽脓液量最少者50ml,最多者达1250ml,脓液细菌培养阳性12例,无菌生长6例。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本组未见有并发症,仅有6例患者穿刺时局部胀痛,但病人能忍受。住院8~30天(平均17.8天),全部病例治愈出院。出院后1个月B超复查未见复发。
3 讨 论
3.1 肝脓肿可采用外科切开引流术、全身使用大量抗生素、肝脏穿刺抽脓术等疗法。但手术切开引流过程复杂,病人损伤大,住院日期长且费用大,不少病人不容易接受,特别是农民患者。全身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往往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另外由于肝脏对抗生素的灭活及代谢作用,加上脓腔壁的机化、纤维化,很难有足够的抗生素达到脓腔,而得不到理想的治疗作用。根据压痛点进行肝穿抽脓往往定位不准确,造成反复多次穿刺,使肝脏损伤大,造成内出血[1]。另外也有可能导致肝脏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脓肿。我们对18例肝脓肿、23个脓腔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脓腔穿刺抽脓、药物冲洗及脓腔内注药治疗,病人临床症状体征迅速好转以至消失,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短期住院即能治愈出院。我们体会本法有以下优点:①对病人损伤小,易于接受;②安全、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本组均1次穿刺成功,无并发症,病人无明显不适,大部分病人脓腔1次抽脓即治愈,病人经济负担小;③对于多发性脓肿不可能一一手术切开引流。脓肿位置较深或靠近肝门、大血管者手术难度大,而经皮肝穿常能较易穿刺,达到治疗目的。④本法最适用于有外科禁忌症患者。本组1例肝脓肿合并妊娠6个月,经肝穿抽脓2次治愈,对胎儿无影响。
, http://www.100md.com
3.2 肝穿抽脓操作不当,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划破肝组织招致大出血[2]。穿刺前准确定位进针深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能采用带有穿刺孔B超探头引导穿刺最佳。本组采用普通B超探头下置铜线十字交叉定位。穿刺过程中B超探头与穿刺针头长平行探查,引导进针方向和深度同样达到满意的效果。刺入针头的深度超过测量脓腔离体表深度1.5cm仍未能抽出脓液,应将针头拔出肝脏以外,再换方向插入,不能在肝内变换方向。穿刺成功后,应放松穿刺针,让穿刺针随患者呼吸有一定上下摆动的余地,以免划破肝脏。对于抽脓过程中脓块堵塞针头导致脓液不能吸出,我们采取导引钢丝通开堵塞的脓块,并不断用导引钢丝搅拌脓腔,使用脓液易吸出,此外尚能起到象外科手术对脓腔搔刮的作用,使脓液吸出更为彻底。
我们认为经皮肝穿抽脓治疗肝脓肿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 珏.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局灶性肝脏病变的诊断.实用内科杂志,1992,12(7):364
2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57~870,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忻城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637
肝脓肿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切开引流术、全身使用大剂量抗生素、肝脏穿刺抽脓术等。我院自1997年7月至1999年5月开展了经皮肝穿抽脓、冲洗、脓腔内注药治疗肝脓肿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15例,女3例,年龄25~70岁,平均42.8岁,全部病例均经B超探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本组18例均有寒战、发热、肝肿大等典型表现,肝脓肿合并妊娠6个月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谷丙转氨酶增高6例;血沉增高12例;18例均行B超探查确诊。单个脓腔14例,2个脓腔3例,3个脓腔1例;脓腔最小为2.3cm×3.3cm液性暗区,最大液性暗区达15.3cm×13.8cm。脓腔位于肝右后叶12个,肝右前叶5个,肝左叶6个。
1.4 设备与方法 设备:B超为日产东芝-32B型,普通探头;穿刺针为16~18号薄壁穿刺针,针长10cm;软头血管穿刺引钢丝;10cm长胶包铜丝线。方法:术前定血型,查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排除穿刺禁忌症。病人取卧位,平静呼吸。B超确定穿刺点;右叶肝脓肿在右锁骨中线至腋后线第7~9肋间。左叶肝脓肿在剑突下,探测脓腔最近体表处,用胶包铜线置于B超探头下,十字交叉定点,并确定进针的深度、方向。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穿刺针后附注射器,小负压进针,B超探头长轴与穿刺针长轴平行探查,引导穿刺针穿入脓腔。尽量吸尽脓液。用0.5%灭滴灵溶液冲洗脓腔。术中脓块堵塞针腔,可用导引钢丝反复搅拌脓腔。术毕脓腔内注入氨苄青霉素2g或药敏试验敏感的抗菌素。脓液常规送检及细菌培养,术毕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血压及脉搏变化,静脉给予足量抗菌素及支持疗法。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效果 全部病人均1次成功,抽尽脓液。1次抽脓治愈10例,脓液再生需2次抽脓治愈6例,3例抽脓治愈2例。脓液呈典型巧克力样4例,呈黄白色14例。第1次抽脓液量最少者50ml,最多者达1250ml,脓液细菌培养阳性12例,无菌生长6例。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本组未见有并发症,仅有6例患者穿刺时局部胀痛,但病人能忍受。住院8~30天(平均17.8天),全部病例治愈出院。出院后1个月B超复查未见复发。
3 讨 论
3.1 肝脓肿可采用外科切开引流术、全身使用大量抗生素、肝脏穿刺抽脓术等疗法。但手术切开引流过程复杂,病人损伤大,住院日期长且费用大,不少病人不容易接受,特别是农民患者。全身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往往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另外由于肝脏对抗生素的灭活及代谢作用,加上脓腔壁的机化、纤维化,很难有足够的抗生素达到脓腔,而得不到理想的治疗作用。根据压痛点进行肝穿抽脓往往定位不准确,造成反复多次穿刺,使肝脏损伤大,造成内出血[1]。另外也有可能导致肝脏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脓肿。我们对18例肝脓肿、23个脓腔采用B超引导经皮肝脓腔穿刺抽脓、药物冲洗及脓腔内注药治疗,病人临床症状体征迅速好转以至消失,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短期住院即能治愈出院。我们体会本法有以下优点:①对病人损伤小,易于接受;②安全、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本组均1次穿刺成功,无并发症,病人无明显不适,大部分病人脓腔1次抽脓即治愈,病人经济负担小;③对于多发性脓肿不可能一一手术切开引流。脓肿位置较深或靠近肝门、大血管者手术难度大,而经皮肝穿常能较易穿刺,达到治疗目的。④本法最适用于有外科禁忌症患者。本组1例肝脓肿合并妊娠6个月,经肝穿抽脓2次治愈,对胎儿无影响。
, http://www.100md.com
3.2 肝穿抽脓操作不当,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划破肝组织招致大出血[2]。穿刺前准确定位进针深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能采用带有穿刺孔B超探头引导穿刺最佳。本组采用普通B超探头下置铜线十字交叉定位。穿刺过程中B超探头与穿刺针头长平行探查,引导进针方向和深度同样达到满意的效果。刺入针头的深度超过测量脓腔离体表深度1.5cm仍未能抽出脓液,应将针头拔出肝脏以外,再换方向插入,不能在肝内变换方向。穿刺成功后,应放松穿刺针,让穿刺针随患者呼吸有一定上下摆动的余地,以免划破肝脏。对于抽脓过程中脓块堵塞针头导致脓液不能吸出,我们采取导引钢丝通开堵塞的脓块,并不断用导引钢丝搅拌脓腔,使用脓液易吸出,此外尚能起到象外科手术对脓腔搔刮的作用,使脓液吸出更为彻底。
我们认为经皮肝穿抽脓治疗肝脓肿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 珏.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局灶性肝脏病变的诊断.实用内科杂志,1992,12(7):364
2 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57~87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