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层下脓疱性皮病一例误诊
作者:董萍云 刘 强 马耀辉
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050000]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677 【病例】 女,43岁。主因全身起水疱伴瘙痒6年就诊。6年前开始双乳房下起红斑、水疱,伴有瘙痒,逐渐扩至腹股沟、窝等处,反复发作,水疱壁薄,很快变为鳞屑,局部留有色素沉着斑,呈淡褐色,每年夏季加重。6年来,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按湿疹治疗,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地塞米松等治疗不愈,以湿疹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粘膜未见糜烂。心肺腹未见异常。皮科情况:两侧腋下、乳房下、脐周、腹股沟、窝等处褐色斑疹上散在小米粒大小水疱,壁薄,轻度混浊。尼氏征阴性。脓疱细菌培养阴性;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阴性。病灶活检示:角层水疱,疱内可见多数中性粒细胞及少数嗜伊红细胞。真皮上部血管周围炎,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结合临床诊断为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给予氨苯砜50 mg,每日3次,增效联磺片1 g,每日2次。1周后水疱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静脉输入大量维生素,色素沉着斑逐渐消退。观察1个月无新疹发生。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是一中慢性、良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病理变化为角层下脓疱,口腔粘膜极少受累。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无发热,呈慢性良性经过。该病易误诊为湿疹,其鉴别点:湿疹的皮疹为多形性,急性期常有糜烂、渗出;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皮肤增厚结痂,瘙痒剧烈,往往影响病人精神状态及睡眠。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给予砜类及磺胺类药治疗效果好。
(收稿时间1999-06-04), 百拇医药
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050000]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677 【病例】 女,43岁。主因全身起水疱伴瘙痒6年就诊。6年前开始双乳房下起红斑、水疱,伴有瘙痒,逐渐扩至腹股沟、窝等处,反复发作,水疱壁薄,很快变为鳞屑,局部留有色素沉着斑,呈淡褐色,每年夏季加重。6年来,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按湿疹治疗,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及地塞米松等治疗不愈,以湿疹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粘膜未见糜烂。心肺腹未见异常。皮科情况:两侧腋下、乳房下、脐周、腹股沟、窝等处褐色斑疹上散在小米粒大小水疱,壁薄,轻度混浊。尼氏征阴性。脓疱细菌培养阴性;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阴性。病灶活检示:角层水疱,疱内可见多数中性粒细胞及少数嗜伊红细胞。真皮上部血管周围炎,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结合临床诊断为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给予氨苯砜50 mg,每日3次,增效联磺片1 g,每日2次。1周后水疱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静脉输入大量维生素,色素沉着斑逐渐消退。观察1个月无新疹发生。
角层下脓疱性皮病是一中慢性、良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病理变化为角层下脓疱,口腔粘膜极少受累。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无发热,呈慢性良性经过。该病易误诊为湿疹,其鉴别点:湿疹的皮疹为多形性,急性期常有糜烂、渗出;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皮肤增厚结痂,瘙痒剧烈,往往影响病人精神状态及睡眠。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给予砜类及磺胺类药治疗效果好。
(收稿时间1999-06-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