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张蒲 顾志华 孟和 吕喜增
单位:张蒲 顾志华(河北省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孟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吕喜增(山东临清新开骨伤治疗中心)
关键词:
中国骨伤990629 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结构简单、固定稳定、损伤小、便于应用和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经200余例临床统计,术后平均一周可下床活动,愈合率高于95%,头坏死率5%,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三个月左右。证明疗效是满意的,随访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本文从生物力学观点做一初步分析。
固定稳定分析
双针固定股骨颈骨折疗法属外固定方式,两枚骨针的远端由螺杆约束并给予支撑,螺杆下端固定方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用一枚骨针固定在股骨上;另一种是固定在夹板或环状套上,再捆在大腿上(如图1、2)由结构特征得知,A与A’处,因有锁针器,可把针1、2紧紧锁在螺杆上,认为是固定端;C、D简化为铰结点,B与B’也可看做固定端;三枚骨针基本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又可简化为平面问题。根据几何构造分析得知,骨折远、近端和器械构成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即只要正确使用该器械,便可实现稳定固定。
, 百拇医药
图1 螺杆用骨针固定在股骨上
图2 螺杆固定在夹板或环状套上
以上结果成立的前提是骨与骨针间要有足够的摩擦力。因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是重要的。摩擦力值满足如下关系式:Fmax=f.σ.S(a)
其中,f为骨与骨针的摩擦系数,骨针与密质骨的摩擦系数为:f密=0.264;骨针与松质骨的摩擦系数为:f松=0.3142。σ为挤压应力,密质骨对骨针的挤压应力为:σ密=1.0385kg/mm2;松质骨对骨针的挤压应力为:σ松=0.232kg/mm2。S为针与骨的接触面积,骨针直径φ为4mm,穿入近端的深度设为30mm,又知穿过的范围基本是松质骨区,将已知值代入式(a)得 Fmax=27.5kg。该值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合。
, 百拇医药
由以上计算可知,治疗期间一般情况下克服纵向拨针的摩擦力是足够的。
综上所述得知,用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靠的。
断端生理应力
临床和实验均已证明,骨断端获得应力刺激对愈合是有益的。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根据生理和器械结构特点,它虽然不能给予断端恒定生理应力,但可使断端获得对愈合颇为有益的间断性生理应力。
当固定器械安装后5天左右,患者即可下床进行功能活动。两根骨针的剪切强度是足够的。又知两骨针中,下边一根受压,由于骨折远、近端相互挤压,故一般骨针不会松动。而上边一根受拉,当力大于骨针与骨折近端间的摩擦力时,便出现松动现象。只要骨针在弹性限内,当弯矩增大时,骨针变形增加;当弯距减小或等于零时,变形随之减小或等于零,这样,骨折端面法向压力分布时大、时小、时有、时无随着功能活动而变化,这正是临床初期断端得到间断性生理应力。
, 百拇医药
受拉一侧骨针与近端间未出现相对滑动前,由于功能活动时骨针的微小变形,断面间也存在有间断性生理应力。所以,凡术后能扶双拐下地行走者,均明显提高了愈合速度。
骨折端的间断性生理应力对陈旧性骨折尤为重要。陈旧性骨折,采用本法治疗,骨针造成两新鲜创面,间断性生理应力的反复刺激,可清除掉断端纤维包膜,形成新的骨折断面,为骨折再愈合创造了条件。
应指出的是,生理应力是有一定范围的。生理应力是加速愈合的重要条件。过大的应力值又是头坏死的原因之一。即在骨折治疗和修复过程中,生理应力值应在某一确定区间内。
较少功能替代
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很少功能替代是它的另一特点。
股骨颈的正常功能主要是承受剪力和弯矩。一般认为断面剪应力在治疗初期对愈合是不利的。所以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既要尽量减少骨折端剪应力,又要克服由于弯矩使断端出现的再移位,还要防止出现明显的功能替代。
, http://www.100md.com
设钢针的许用剪应力为19kg/mm2,临床要求股骨头承受载荷由10kg逐渐增大到50kg,所以,骨折端决不会由于功能活动而出现剪切移位,可有效防止不利于愈合的剪应力发生。
临床初期,当股骨颈承受弯矩时,前已指出,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位移,即固定是可靠的。当随着断面愈合程度的增强,股骨头所受载荷,将部分的被新生骨组织承受。在这种情况下,两枚钢针和股骨颈将形成组合截面梁结构。由于新生骨组织和钢针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而钢针的弹性模量远大于新生骨的弹性模量,因而断面愈合初期主要承受载荷的仍然是钢针,这对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是必要的。随着新生骨组织的加强,骨针承载将逐渐减少。载荷将越来越多的被新生骨组织承受。当重建的骨组织接近正常骨组织强度时,载荷将主要由修复后的骨组织承担。这时,骨针的固定作用已不再是必要的。由此可知,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替代。
综上所述可知,用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在给定的受载范围内,固定是可靠的,能使断端得到间断性生理应力,且没有明显的功能替代,满足弹性固定准则,属于弹性固定装置系统,因而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收稿:1996-09-10), 百拇医药
单位:张蒲 顾志华(河北省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孟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吕喜增(山东临清新开骨伤治疗中心)
关键词:
中国骨伤990629 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结构简单、固定稳定、损伤小、便于应用和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经200余例临床统计,术后平均一周可下床活动,愈合率高于95%,头坏死率5%,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三个月左右。证明疗效是满意的,随访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本文从生物力学观点做一初步分析。
固定稳定分析
双针固定股骨颈骨折疗法属外固定方式,两枚骨针的远端由螺杆约束并给予支撑,螺杆下端固定方式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用一枚骨针固定在股骨上;另一种是固定在夹板或环状套上,再捆在大腿上(如图1、2)由结构特征得知,A与A’处,因有锁针器,可把针1、2紧紧锁在螺杆上,认为是固定端;C、D简化为铰结点,B与B’也可看做固定端;三枚骨针基本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又可简化为平面问题。根据几何构造分析得知,骨折远、近端和器械构成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即只要正确使用该器械,便可实现稳定固定。
, 百拇医药
图1 螺杆用骨针固定在股骨上
图2 螺杆固定在夹板或环状套上
以上结果成立的前提是骨与骨针间要有足够的摩擦力。因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是重要的。摩擦力值满足如下关系式:Fmax=f.σ.S(a)
其中,f为骨与骨针的摩擦系数,骨针与密质骨的摩擦系数为:f密=0.264;骨针与松质骨的摩擦系数为:f松=0.3142。σ为挤压应力,密质骨对骨针的挤压应力为:σ密=1.0385kg/mm2;松质骨对骨针的挤压应力为:σ松=0.232kg/mm2。S为针与骨的接触面积,骨针直径φ为4mm,穿入近端的深度设为30mm,又知穿过的范围基本是松质骨区,将已知值代入式(a)得 Fmax=27.5kg。该值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合。
, 百拇医药
由以上计算可知,治疗期间一般情况下克服纵向拨针的摩擦力是足够的。
综上所述得知,用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靠的。
断端生理应力
临床和实验均已证明,骨断端获得应力刺激对愈合是有益的。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根据生理和器械结构特点,它虽然不能给予断端恒定生理应力,但可使断端获得对愈合颇为有益的间断性生理应力。
当固定器械安装后5天左右,患者即可下床进行功能活动。两根骨针的剪切强度是足够的。又知两骨针中,下边一根受压,由于骨折远、近端相互挤压,故一般骨针不会松动。而上边一根受拉,当力大于骨针与骨折近端间的摩擦力时,便出现松动现象。只要骨针在弹性限内,当弯矩增大时,骨针变形增加;当弯距减小或等于零时,变形随之减小或等于零,这样,骨折端面法向压力分布时大、时小、时有、时无随着功能活动而变化,这正是临床初期断端得到间断性生理应力。
, 百拇医药
受拉一侧骨针与近端间未出现相对滑动前,由于功能活动时骨针的微小变形,断面间也存在有间断性生理应力。所以,凡术后能扶双拐下地行走者,均明显提高了愈合速度。
骨折端的间断性生理应力对陈旧性骨折尤为重要。陈旧性骨折,采用本法治疗,骨针造成两新鲜创面,间断性生理应力的反复刺激,可清除掉断端纤维包膜,形成新的骨折断面,为骨折再愈合创造了条件。
应指出的是,生理应力是有一定范围的。生理应力是加速愈合的重要条件。过大的应力值又是头坏死的原因之一。即在骨折治疗和修复过程中,生理应力值应在某一确定区间内。
较少功能替代
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很少功能替代是它的另一特点。
股骨颈的正常功能主要是承受剪力和弯矩。一般认为断面剪应力在治疗初期对愈合是不利的。所以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既要尽量减少骨折端剪应力,又要克服由于弯矩使断端出现的再移位,还要防止出现明显的功能替代。
, http://www.100md.com
设钢针的许用剪应力为19kg/mm2,临床要求股骨头承受载荷由10kg逐渐增大到50kg,所以,骨折端决不会由于功能活动而出现剪切移位,可有效防止不利于愈合的剪应力发生。
临床初期,当股骨颈承受弯矩时,前已指出,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位移,即固定是可靠的。当随着断面愈合程度的增强,股骨头所受载荷,将部分的被新生骨组织承受。在这种情况下,两枚钢针和股骨颈将形成组合截面梁结构。由于新生骨组织和钢针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而钢针的弹性模量远大于新生骨的弹性模量,因而断面愈合初期主要承受载荷的仍然是钢针,这对保持骨折端的稳定是必要的。随着新生骨组织的加强,骨针承载将逐渐减少。载荷将越来越多的被新生骨组织承受。当重建的骨组织接近正常骨组织强度时,载荷将主要由修复后的骨组织承担。这时,骨针的固定作用已不再是必要的。由此可知,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替代。
综上所述可知,用双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在给定的受载范围内,固定是可靠的,能使断端得到间断性生理应力,且没有明显的功能替代,满足弹性固定准则,属于弹性固定装置系统,因而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收稿:1996-09-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