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骨伤》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8799
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33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骨伤》 1999年第6期
     作者:王心支 蔡建平 李德祥 陆宪法

    单位: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1

    关键词:

    中国骨伤990615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3例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尺骨干骨折4例,桡骨干骨折14例;桡尺骨干双骨折15例;均系有明显移位骨折;骨折受伤到采用本法治疗3~30天。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手术台上,患肢外展,腋部用木柱或布带固定制动。前臂术区常规消毒铺盖无菌中单,在桡骨远端进针区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尺骨在尺骨鹰咀或尺骨小头进针区作局部浸润麻醉,能作臂丛麻醉更好。在X透视下或电视X透视下手法整复骨折对位,查对位满意后,将克氏针经皮穿入桡骨或尺骨作髓腔内固定。或先将克氏针顺行插入骨折骨髓腔内,针头平骨折端,再整复骨折移位。查对位满意后,再将克氏针顺行插入另一端髓腔内固定,针尾作一小弯埋于皮下。必要时,再用小夹板作外固定包扎。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结果

    本组33例,31例获得痊愈。2例失败者,一例为原有桡尺骨骨折手术内固定史,今又骨折,虽采用本法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固定达4月,但骨折处仍有活动感,另一例少年,骨折后半月应用此法,因整复对位不满意穿针未获成功。

    本组48根骨折,经皮内固定46根,其中一例桡尺骨双骨折,因桡骨穿针后对位佳,尺骨骨折端较稳定,故未再作经皮固定,另一例因桡骨穿针失败,尺骨亦未作经皮固定而转为手术内固定。

    讨论

    我们应用经皮内固定治疗法治疗桡尺骨骨干骨折,由于本法不是用钢板螺丝作坚强内固定,不存在应力遮挡效应,影响骨折修复,而是采用髓内较稳定的内固定,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骨折端不会产生明显移位,且由于肌肉收缩对骨折端有适度的压应力的刺激,更会促使骨折修复。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 百拇医药
    1.整复与进针: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先将骨折端整复后,再进针作经皮内固定。一种是先进针再整复骨折端,然后作经皮内固定。这二种方法视情况灵活掌握应用。进针部位:桡骨在远端茎突腕背侧处,尺骨在尺骨鹰嘴处,中下段骨折亦可在尺骨远端小头处进针。由于尺桡骨骨髓腔大小不一,我们选用克氏针的直径应小于骨髓腔的最小内径,以免在进针中被卡而更换克氏针影响操作。在穿针中,我们体会到将克氏针头部稍作弧形弯曲,有利于克氏针的闭合插入和通过骨折端。

    2.病例选择:新鲜骨折最佳,即使有明显移位,都能获得满意效果。而陈旧性骨折,可先试行整复,若对位不满意就不可强行应用此法。青少年骨折超过10天,有明显移位就不宜采用此法。另外,严重粉碎骨折估计手法整复不能成功的,不宜用此法;没有明显移位,能用小夹板固定治疗的,也不必用此法。

    3.固定与锻炼:克氏针较细,其抗弯性能较差,其作为髓内固定,仅是一种稳定的固定,不是坚强的固定,因此,必须再辅以小夹板外固定以增强其克氏针的抗弯强度。一般是1.5~2.5月左右,青少年可固定时间短一点,老年患者及粉碎性骨折患者可适当延长一些。而功能锻炼,则在术后第二天即可进行,并逐渐增大运动量。

    (收稿:1997-03-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