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恶性梗阻内外引流术后血浆内毒素变化
作者:袁维堂 王子凡 王庆兆 魏韬哲 范正军 卢秀波
单位:450052 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1999年 第6期 1999 我们通过检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变化,以了解不同胆道引流术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旨在为选择更合理的胆道引流术式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为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科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55.6岁。胆管癌8例,胰头癌7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这20例分为:外引流组10例,其中8例行有效的经皮肝穿刺引流(PTCD),2例经手术在胆管内置管体外引流;内引流组18例, 其中包括上述8例经PTCD后再行内引流术者。
, http://www.100md.com
2.方法:于清晨空腹时抽取周围静脉血2 ml, 置于特殊准备的无菌抗凝试管内。利用鲎试剂与鲎三肽(上海市医学化验所生产)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内毒素,检测仪器为721分光光度计。 数据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 组内用F和Q检验。
二、结果
两组血浆内毒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如下: 胆管内引流组,术前1天和术后1、7、14、30、60天的内毒素值分别是(0.59±0.16)、(0.81±0.18)、(0.56±0.15)、(0.49±0.13)、(0.36±0.08)、(0.29±0.07) Eu/ml,总胆红素值分别是(238±112)、(227±113)、(102±53)、(54±19)、(39±10)、(28±3)μmol/L。手术前后内毒素值经F检验, F=3.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术后30、60 天与术前分别作Q检验,Q值分别是6.27、7.98, P值均<0.01。 术后14天内虽然内毒素有所下降, 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胆红素值虽未作统计学分析,其下降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外引流组,术前1天和术后1、7 、14、30、60天的内毒素值分别是(0.61±0.25)、(0.77±0.23)、(0.58±0.19)、(0.64±0.04)、(0.78±0.04)、(0.99±0.09)Eu/ml,总胆红素值分别是(292±49)、(271±48)、(136±38)、(88±28)、(51±14)、(36±8) μmol/L。 因该组引流时间超过14天者只有2例,故未作统计学分析。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通过胆道内引流,使胆汁排入肠道。 不仅改善了因胆汁瘀滞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而且恢复了胆汁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和维护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因此, 内引流术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但本实验结果显示, 内引流术后1周内血浆内毒素水平并无明显降低, 甚至还有轻度升高者。分析原因可能是:(1)胆汁瘀积被解除后,虽然肝脏Kupffer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所改善,但在1周内尚不能恢复正常[1];(2)手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部分被杀灭,释放出内毒素,致肠道内毒素池进一步扩大。随着Kupffer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抗生素的停用,内毒素水平逐渐下降。 说明胆道内引流术能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缓解内毒素血症。
本组资料显示,外引流术后2周内, 外周血浆内毒素保持在术前水平或稍低一些, 但2周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外引流术后,肝脏的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有所恢复, 因此,体循环中内毒素水平可以有短时的下降。但是,由于术后失去了胆汁在肠道中的作用, 使门静脉血中内毒素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肝细胞, 长时间后会影响到Kupffer细胞的吞噬功能[2]。 因此,体循环中内毒素水平逐渐升高。这说明胆道外引流术不能解除内毒素血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Ding JW,Andersson R,Soltesz V,et al. The role of bile and bile acids i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rat.Eur Surg Res,1993,25:11-19.
2 Clements WD,McCaigue M, Erwin P, et al. Biliary decompression promotes Kupffer
cell recovery in obstructive jaundice.Gut,1996,38:925-931.
收稿:1998-05-15 修回:1999-03-10, 百拇医药
单位:450052 郑州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1999年 第6期 1999 我们通过检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变化,以了解不同胆道引流术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旨在为选择更合理的胆道引流术式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为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我科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55.6岁。胆管癌8例,胰头癌7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这20例分为:外引流组10例,其中8例行有效的经皮肝穿刺引流(PTCD),2例经手术在胆管内置管体外引流;内引流组18例, 其中包括上述8例经PTCD后再行内引流术者。
, http://www.100md.com
2.方法:于清晨空腹时抽取周围静脉血2 ml, 置于特殊准备的无菌抗凝试管内。利用鲎试剂与鲎三肽(上海市医学化验所生产)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内毒素,检测仪器为721分光光度计。 数据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 组内用F和Q检验。
二、结果
两组血浆内毒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如下: 胆管内引流组,术前1天和术后1、7、14、30、60天的内毒素值分别是(0.59±0.16)、(0.81±0.18)、(0.56±0.15)、(0.49±0.13)、(0.36±0.08)、(0.29±0.07) Eu/ml,总胆红素值分别是(238±112)、(227±113)、(102±53)、(54±19)、(39±10)、(28±3)μmol/L。手术前后内毒素值经F检验, F=3.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术后30、60 天与术前分别作Q检验,Q值分别是6.27、7.98, P值均<0.01。 术后14天内虽然内毒素有所下降, 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胆红素值虽未作统计学分析,其下降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外引流组,术前1天和术后1、7 、14、30、60天的内毒素值分别是(0.61±0.25)、(0.77±0.23)、(0.58±0.19)、(0.64±0.04)、(0.78±0.04)、(0.99±0.09)Eu/ml,总胆红素值分别是(292±49)、(271±48)、(136±38)、(88±28)、(51±14)、(36±8) μmol/L。 因该组引流时间超过14天者只有2例,故未作统计学分析。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通过胆道内引流,使胆汁排入肠道。 不仅改善了因胆汁瘀滞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而且恢复了胆汁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和维护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因此, 内引流术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但本实验结果显示, 内引流术后1周内血浆内毒素水平并无明显降低, 甚至还有轻度升高者。分析原因可能是:(1)胆汁瘀积被解除后,虽然肝脏Kupffer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所改善,但在1周内尚不能恢复正常[1];(2)手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部分被杀灭,释放出内毒素,致肠道内毒素池进一步扩大。随着Kupffer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抗生素的停用,内毒素水平逐渐下降。 说明胆道内引流术能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缓解内毒素血症。
本组资料显示,外引流术后2周内, 外周血浆内毒素保持在术前水平或稍低一些, 但2周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外引流术后,肝脏的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有所恢复, 因此,体循环中内毒素水平可以有短时的下降。但是,由于术后失去了胆汁在肠道中的作用, 使门静脉血中内毒素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内毒素可直接损害肝细胞, 长时间后会影响到Kupffer细胞的吞噬功能[2]。 因此,体循环中内毒素水平逐渐升高。这说明胆道外引流术不能解除内毒素血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Ding JW,Andersson R,Soltesz V,et al. The role of bile and bile acids i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rat.Eur Surg Res,1993,25:11-19.
2 Clements WD,McCaigue M, Erwin P, et al. Biliary decompression promotes Kupffer
cell recovery in obstructive jaundice.Gut,1996,38:925-931.
收稿:1998-05-15 修回:1999-03-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