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培养的黄芪毛状根急性毒性研究
作者:杜旻 金若敏 吴耀平 张海桂 刘涤 胡之璧
单位:杜旻 金若敏 吴耀平 张海桂 刘涤 胡之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200032)
关键词:黄芪 毛状根 毒性
990620 摘 要 对黄芪毛状根、野生黄芪和栽增黄芪的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可安全药用。
黄芪(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蒙古黄芪A. mongholicus)是我国重要传统药材,每年需求量600万 kg[1]。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和栽培品种品质下降,给临床使用和中成药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n rhizogenes)感染双子叶植物形成的毛状根,具有生长迅速、生化性质和遗传性稳定以及易于进行基因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已发展成进行工业化生产中药材的重要培养系统[2]。我室已成功地进行了黄芪毛状根的大规模培养实验[3],药理实验证明培养的毛状根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造血系统功能[4]、抗自由基、改善记忆、抗衰老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我们对黄芪毛状根的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野生黄芪和栽培黄芪进行了比较。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材料
1.1 黄芪毛状根水煎液的制备:利用我们设计的培养系统[3]培养的黄芪毛状根,经冷冻干燥制成粗粉,取300 g,加10倍体积蒸馏水浸泡2h,微火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再加6倍体积蒸馏水微火煮沸30 min,过滤后合并滤液,3000r/min离心15min,合并上清液,浓缩至97 mL。药液浓度为每亳升含生药3.09 g。
1.2 野生和栽培黄芪水煎液的制备:野生黄芪购自上海药材公司,经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室叶愈青教授鉴定为山西产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栽培黄芪购自上海药材公司崇明分公司。制备方法同黄芪毛状根,分别浓缩至98 mL和133 mL,药液浓度分别为每毫升3.06 g和2.26 g。
1.3 动物:昆明种小鼠,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2 g,雌雄各半。
, 百拇医药
2 实验方法
取小鼠雌雄各半,预先禁食不禁水12 h,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n=10),分别一次大剂量(0.4 mL/10g)ig黄芪毛状根64.89、72、80、89 g/kg,野生黄芪97.92 g/kg,栽培黄芪90.23 g/kg。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记录症状,连续7 d,7 d后再次称重。按寇氏法计算LD50值及95%可信限和平均可信限。
3 结果与讨论
在72、80、89 g/kg 3组中,ig给予黄芪毛状根的部分小鼠在10 min左右开始出现身体发抖、摇晃、呼吸急促,持续10~30 min后自发动作迟缓,四肢松软,继而产生剧烈抽搐、惊厥现象,直至死亡,死亡动物解剖后未见有内脏异常病变。小鼠死亡率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20%、40%、90%,而ig给予64.89 g/kg黄芪毛状根、97.92 g/kg野生黄芪和90.23 g/kg栽培黄芪均未出现毒性反应。根据寇氏法计算得ig给予黄芪毛状根的LD50为79.98 g/kg体重,95%可信限为76.57~84.32 g/kg体重,平均可信限为(80.35±3.875) g/kg体重。由于野生黄芪和栽培黄芪无LD50,故对黄芪毛状根、野生和栽培黄芪进行最大耐受倍数的测定。根据1995版药典规定[5],人常用量为9~30 g/d,如以人体重50 kg计称,小鼠ig野生黄芪用量相当于成人最大用量的163倍,小鼠ig栽培黄芪相当于人用量的150倍。因为未有黄芪毛状根成人临床用量的报道,因此,我们假设黄芪毛状根与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黄芪药材用量相当,即成人9~30 g/d,取最大量30 g,如成人体重以50 kg计,则小鼠ig黄芪毛状根的用量相当于成人最大用量的108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黄芪毛状根、野生黄芪和山西黄芪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可安全药用。
, http://www.100md.com
由于黄芪毛状根药效成分与干燥根相比无明显区别[6,7],因此在药理作用方面,也有相同的表现[4]。本研究的结果更证实3种来源的黄芪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说明大规模培养的黄芪毛状根可以替代野生或栽培黄芪,为开发中药材新资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药材公司编著.中国常见中药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95
2 刘 涤,等.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1998,13(6):245
3 郑志仁,等.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133
4 金若敏,等.中药材,1998,21(1):2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71
6 郑志仁,等.生物工程学报,1998,14(2):153
7 郑志仁,等.药学学报,1998,33(2):148
(1999-02-12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杜旻 金若敏 吴耀平 张海桂 刘涤 胡之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200032)
关键词:黄芪 毛状根 毒性
990620 摘 要 对黄芪毛状根、野生黄芪和栽增黄芪的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可安全药用。
黄芪(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蒙古黄芪A. mongholicus)是我国重要传统药材,每年需求量600万 kg[1]。由于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和栽培品种品质下降,给临床使用和中成药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n rhizogenes)感染双子叶植物形成的毛状根,具有生长迅速、生化性质和遗传性稳定以及易于进行基因操作等特点,近年来已发展成进行工业化生产中药材的重要培养系统[2]。我室已成功地进行了黄芪毛状根的大规模培养实验[3],药理实验证明培养的毛状根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造血系统功能[4]、抗自由基、改善记忆、抗衰老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我们对黄芪毛状根的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野生黄芪和栽培黄芪进行了比较。
, http://www.100md.com
1 实验材料
1.1 黄芪毛状根水煎液的制备:利用我们设计的培养系统[3]培养的黄芪毛状根,经冷冻干燥制成粗粉,取300 g,加10倍体积蒸馏水浸泡2h,微火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再加6倍体积蒸馏水微火煮沸30 min,过滤后合并滤液,3000r/min离心15min,合并上清液,浓缩至97 mL。药液浓度为每亳升含生药3.09 g。
1.2 野生和栽培黄芪水煎液的制备:野生黄芪购自上海药材公司,经上海市中药质量监督检验室叶愈青教授鉴定为山西产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栽培黄芪购自上海药材公司崇明分公司。制备方法同黄芪毛状根,分别浓缩至98 mL和133 mL,药液浓度分别为每毫升3.06 g和2.26 g。
1.3 动物:昆明种小鼠,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2 g,雌雄各半。
, 百拇医药
2 实验方法
取小鼠雌雄各半,预先禁食不禁水12 h,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每组n=10),分别一次大剂量(0.4 mL/10g)ig黄芪毛状根64.89、72、80、89 g/kg,野生黄芪97.92 g/kg,栽培黄芪90.23 g/kg。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记录症状,连续7 d,7 d后再次称重。按寇氏法计算LD50值及95%可信限和平均可信限。
3 结果与讨论
在72、80、89 g/kg 3组中,ig给予黄芪毛状根的部分小鼠在10 min左右开始出现身体发抖、摇晃、呼吸急促,持续10~30 min后自发动作迟缓,四肢松软,继而产生剧烈抽搐、惊厥现象,直至死亡,死亡动物解剖后未见有内脏异常病变。小鼠死亡率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20%、40%、90%,而ig给予64.89 g/kg黄芪毛状根、97.92 g/kg野生黄芪和90.23 g/kg栽培黄芪均未出现毒性反应。根据寇氏法计算得ig给予黄芪毛状根的LD50为79.98 g/kg体重,95%可信限为76.57~84.32 g/kg体重,平均可信限为(80.35±3.875) g/kg体重。由于野生黄芪和栽培黄芪无LD50,故对黄芪毛状根、野生和栽培黄芪进行最大耐受倍数的测定。根据1995版药典规定[5],人常用量为9~30 g/d,如以人体重50 kg计称,小鼠ig野生黄芪用量相当于成人最大用量的163倍,小鼠ig栽培黄芪相当于人用量的150倍。因为未有黄芪毛状根成人临床用量的报道,因此,我们假设黄芪毛状根与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黄芪药材用量相当,即成人9~30 g/d,取最大量30 g,如成人体重以50 kg计,则小鼠ig黄芪毛状根的用量相当于成人最大用量的108倍。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黄芪毛状根、野生黄芪和山西黄芪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可安全药用。
, http://www.100md.com
由于黄芪毛状根药效成分与干燥根相比无明显区别[6,7],因此在药理作用方面,也有相同的表现[4]。本研究的结果更证实3种来源的黄芪均符合药典规定的毒性要求,说明大规模培养的黄芪毛状根可以替代野生或栽培黄芪,为开发中药材新资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药材公司编著.中国常见中药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95
2 刘 涤,等.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1998,13(6):245
3 郑志仁,等.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133
4 金若敏,等.中药材,1998,21(1):2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71
6 郑志仁,等.生物工程学报,1998,14(2):153
7 郑志仁,等.药学学报,1998,33(2):148
(1999-02-12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