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橘皮样”改变的乳腺炎症包块误诊为乳腺癌1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廷汉 崔华中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515041)
关键词:
皮肤 乳腺皮肤“橘皮样”变是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乳腺炎症包块有时也可并发乳腺皮肤的“橘皮样”改变。近年来,由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故容易把并发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包块误诊为乳腺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均为女性患者,已婚11例,未婚3例,年龄23~47岁,平均32岁。发现肿块时间至就诊时间13 d~5 a,其中3例既往有急性乳腺炎史,2例有乳房外伤史,2例曾行乳头凹陷成形术,1例为哺乳期患者。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以乳房肿块而就诊。肿块伴局部不适或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2例,乳头溢液2例,低热4例。14例患者均有乳房包块及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肿块直径最小2.5 cm,最大6 cm,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位于乳房外侧7例,内侧4例,乳晕下3例。肿块有压痛10例。乳头凹陷3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入院诊断均为乳腺癌。
, 百拇医药
1.3 治疗 14例患者均行肿块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病理诊断为乳腺炎症包块。术后经抗炎治疗,均获痊愈。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①乳腺皮肤“橘皮样”变常见于乳腺癌。当癌细胞侵入乳腺皮内及皮下淋巴管时,引起局部淋巴水肿,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粘结较紧密的地方,可见很多点状凹陷,即“橘皮样”。但乳腺皮肤的“橘皮样”变也可见于乳腺炎症性病变,只要炎症水肿波及到乳腺皮肤,同样可使皮肤毛囊处明显凹陷而出现“橘皮样”改变,故两者容易混淆。②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炎症包块与乳腺癌二者可有质硬,边界不清,与表皮粘连,同样可有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有些炎症包块甚至无明显炎症反应,疼痛也不明显,体温不高,故容易误诊为乳腺癌,有时即使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也难以和炎症乳癌鉴别。③乳腺炎症包块多发于青年妇女,由于青年妇女的乳腺内脂肪组织丰富,一些慢性炎症包块形成脓肿的囊壁较厚,波动感较难查出,局部又无明显炎症反应,易误诊为癌。
, 百拇医药
2.2 鉴别 ①乳腺炎症包块大多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炎症过程,有疼痛及压痛,有时可伴有畏寒发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单核细胞的百分数升高,形成脓肿时可抽出脓液,应用抗生素可使肿块缩小。乳腺癌则无这些特点。至于炎症乳癌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畏寒发热等全身反应,白细胞检查多在正常范围。②乳腺炎症包块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压痛,质地中等,较孤立,乳腺癌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一般无压痛,质地硬,晚期乳腺癌还有远处淋巴结转移及恶液质表现。③乳腺炎症包块患者发病年龄大多较轻,本组平均年龄32岁,大多有急性发作或既往有类似急性发作史,或有外伤手术史等。由于原有炎症未治愈或外伤手术后继发感染,又未积极治疗,有些由于乳腺导管堵塞使炎症迁延不愈。而乳腺癌的发病年龄约40~60岁,且与上述因素无关,而与月经初潮或绝经早晚有关。④乳腺炎症包块的病程与乳腺癌也有所不同,炎症包块病程一般较短,至于一些慢性炎症包块的病程却较长,本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有8例,病程在3 a以上的有6例,这和乳腺癌的病程不相符。⑤乳腺炎症包块和乳腺癌的鉴别还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还可行乳头溢液涂片及应用针吸活检。
通过对以上14例患者误诊为乳腺癌的临床分析,笔者认为,皮肤“橘皮样”变并不是乳腺癌所特有的体征,对有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包块,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溢液涂片、肿块X线、B超、穿刺等,若无法确诊,对一些炎症比较明显的包块,可先予抗炎治疗,若肿块无缩小,再行手术治疗,但应在术中行冰冻快速病理切片,以便明确性质,避免误诊。, http://www.100md.com
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515041)
关键词:
皮肤 乳腺皮肤“橘皮样”变是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之一。但乳腺炎症包块有时也可并发乳腺皮肤的“橘皮样”改变。近年来,由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故容易把并发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包块误诊为乳腺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均为女性患者,已婚11例,未婚3例,年龄23~47岁,平均32岁。发现肿块时间至就诊时间13 d~5 a,其中3例既往有急性乳腺炎史,2例有乳房外伤史,2例曾行乳头凹陷成形术,1例为哺乳期患者。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以乳房肿块而就诊。肿块伴局部不适或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2例,乳头溢液2例,低热4例。14例患者均有乳房包块及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肿块直径最小2.5 cm,最大6 cm,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位于乳房外侧7例,内侧4例,乳晕下3例。肿块有压痛10例。乳头凹陷3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入院诊断均为乳腺癌。
, 百拇医药
1.3 治疗 14例患者均行肿块切除+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病理诊断为乳腺炎症包块。术后经抗炎治疗,均获痊愈。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①乳腺皮肤“橘皮样”变常见于乳腺癌。当癌细胞侵入乳腺皮内及皮下淋巴管时,引起局部淋巴水肿,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粘结较紧密的地方,可见很多点状凹陷,即“橘皮样”。但乳腺皮肤的“橘皮样”变也可见于乳腺炎症性病变,只要炎症水肿波及到乳腺皮肤,同样可使皮肤毛囊处明显凹陷而出现“橘皮样”改变,故两者容易混淆。②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炎症包块与乳腺癌二者可有质硬,边界不清,与表皮粘连,同样可有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有些炎症包块甚至无明显炎症反应,疼痛也不明显,体温不高,故容易误诊为乳腺癌,有时即使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也难以和炎症乳癌鉴别。③乳腺炎症包块多发于青年妇女,由于青年妇女的乳腺内脂肪组织丰富,一些慢性炎症包块形成脓肿的囊壁较厚,波动感较难查出,局部又无明显炎症反应,易误诊为癌。
, 百拇医药
2.2 鉴别 ①乳腺炎症包块大多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炎症过程,有疼痛及压痛,有时可伴有畏寒发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单核细胞的百分数升高,形成脓肿时可抽出脓液,应用抗生素可使肿块缩小。乳腺癌则无这些特点。至于炎症乳癌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畏寒发热等全身反应,白细胞检查多在正常范围。②乳腺炎症包块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压痛,质地中等,较孤立,乳腺癌转移的腋窝淋巴结一般无压痛,质地硬,晚期乳腺癌还有远处淋巴结转移及恶液质表现。③乳腺炎症包块患者发病年龄大多较轻,本组平均年龄32岁,大多有急性发作或既往有类似急性发作史,或有外伤手术史等。由于原有炎症未治愈或外伤手术后继发感染,又未积极治疗,有些由于乳腺导管堵塞使炎症迁延不愈。而乳腺癌的发病年龄约40~60岁,且与上述因素无关,而与月经初潮或绝经早晚有关。④乳腺炎症包块的病程与乳腺癌也有所不同,炎症包块病程一般较短,至于一些慢性炎症包块的病程却较长,本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有8例,病程在3 a以上的有6例,这和乳腺癌的病程不相符。⑤乳腺炎症包块和乳腺癌的鉴别还可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还可行乳头溢液涂片及应用针吸活检。
通过对以上14例患者误诊为乳腺癌的临床分析,笔者认为,皮肤“橘皮样”变并不是乳腺癌所特有的体征,对有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包块,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溢液涂片、肿块X线、B超、穿刺等,若无法确诊,对一些炎症比较明显的包块,可先予抗炎治疗,若肿块无缩小,再行手术治疗,但应在术中行冰冻快速病理切片,以便明确性质,避免误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