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7823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
     作者:郭洪水 蔺鸿 李明光 梁振涛 黄晓萍 张秀使

    单位:(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湛江 524002)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上性;射频消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990641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应用低能量射频电流经导管消融治疗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标测20例中快慢通道6例,其余14例有15条旁道(左侧旁道7条,左室后壁3条,左后间隔2条,右前间隔2条,右室游离壁1条)。19例消融成功,1例失败。随访2.5~6.5年未再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541.71

, 百拇医药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以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最常见。1992~1998年我院应用低能量射频电流经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5~78岁,平均(45±6)岁。均有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且药物不能预防发作,心动过速时均有心悸、头晕等症状,2例合并有短心房颤动,4例证实为冠心病,其余经心血管常规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20例住院前均进行食管电生理检查。

    1.2 方法

    1.2.1 导管部位与标测:经皮穿刺左右股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插入4根电极导管[1],分别置于高位右房、希氏束、右室心尖部和冠状静脉窦内,以S1S2程序刺激作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和心动过速诱发试验。
, 百拇医药
    1.2.2 消融部位:经标测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则采用后位法或下位法消融慢经路[2]。在右前斜位30°或前后位透视下经股静脉送入大头导管至希氏束电极顶端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定位标准为大头导管电极记录到小A大V波,其间无希氏束电位即可放电。标测定位在左侧旁道,即将大头导管经右股动脉逆行送至二尖瓣环左室侧,在此处放电。标测定位在右侧旁道,即将大头导管送至三尖瓣环右房侧,应同时记录到心房波与心室波,且心室波至少为心房波1/4以上,在此处进行放电。

    2 结 果

    2.1 能量:输出功率30~45 W,电压45~50V,放电时间每次5~90 s,平均(30.4±5.6)s,放电次数2~20次,平均(9.5±4.6)次。

    2.2 消融结果:消融前食管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6例为AVNDP,消融慢经路,6例全部消融成功,消融过程记录到一过性结性逆搏,即停消融,重复心房连续递增及程序期前刺激,A-H间期无跳跃现象,不能诱发AVNRT,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发试验亦不能诱发AVNRT。14例为AVRT,共有15条旁道,左侧旁道7条,左室后壁3条,左后间隔2条,右前间隔2条,右室游离壁1条。14例消融成功13例,重复心房心室刺激及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发试验均不能诱发ANRT。1例消融失败,原因可能为冠状静脉窦畸形,电极导管无法进入,易诱发心房颤动,但可自行转复,多次、多部位反复消融,均不能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 百拇医药
    2.3 并发症及随访:20例中1例术中电生理标测为右前间隔旁道,且V-A逆传最近处为房室结旁,在此处消融,功率45 W,时间30~45 s,反复几次均未成功,再次消融时当消融时间达40 s时,心电监护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即停止消融并行右室起搏,给氧,5 min后恢复为Ⅰ度AVB,停止消融回病房心电监护,术后12 h再次出现Ⅲ度AVB,3 d后仍未恢复,即给安装VVI人工心脏起搏器,一周后治愈出院。20例中17例随访2.5~6.5年,除2例在术后1个月内有心悸症状(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余症状完全消失,全部未发现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3 讨 论

    射频消融术的原理是利用其射频电的电脱水作用,导致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阻断异常传导,终止折返的目的[3]。我们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19例获得成功,1例失败,成功地阻断6例慢经路,14条旁道,手术成功率达97.5%。1例失败是因电极导管无法进入冠状静脉窦,给心内电生理标测定位造成困难,进而影响消融效果。因此,正确的标测定位是消融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消融1例右前间隔旁道患者,因部位靠近房室结,消融过程中出现Ⅲ度AVB,经处理后恢复至Ⅰ度AVB,术后12 h再度出现Ⅲ度AVB,其原因可能是手术造成局部组织脱水,导致凝固性坏死,随后释放其代谢产物继续引起周围组织的变性、坏死,使原有的受损部位扩大,从而导致Ⅲ度AVB,考虑是一种后效应的结果[4]。我们认为,在房室结改良消融术和靠近房室结的旁道消融术时,要充分考虑后效应的在存,即使无Ⅲ度AVB的出现,术后均应严密心电监护3~5 d,以防意外发生。
, 百拇医药
    本组17例经病史、体查、心电图随访2.5~6.5年,除2例在术后1个月内有心悸症状,但未发现复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动态心电图证实)。其余均无再发生心血管症状,亦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征及心电图表现。我们认为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安全性大,痛苦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郭继鸿,王伟民.介入性心脏病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00

    2 杨德辉.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进展.湖南医学,1996,21(1):45

    3 Cax JL,Holman WL,Cain ME,et al.Cryo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oventriculur nodal reentrent taochcardia.Circulation,1987,76:1 329~1 326

    4 杜日映,侯应龙,王 毅,等.房室结改良术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和预防.起搏与心脏,1993,7(4):186~187

    收稿日期:1999-07-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