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带蒂皮瓣在手前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附97例分析)
作者:林 源 黎信森 王润秀 刘达恩 张立明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990660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主要用于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是外科临床沿用最久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1991~1998年我科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前臂创伤共97例,皮瓣完全成活率达88.66%,无一例皮瓣完全坏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86例,女11例。年龄4~70岁,平均28.15岁。创伤原因中电接触伤41例(42.27%),蛇伤24例(24.74%),热压伤15例(15.46%),疤痕整形8例(8.25%),其他9例。创伤部位手背部包括虎口30例(30.93%),手腕部28例(28.87%),手指19例(19.59%),前臂及肘部13例(13.40%),手背及手掌均受累5例(5.15%),手掌部2例(2.06%)。最小创面为1cm×1.5cm,最大创面为12 cm×15 cm,其中急诊手术11例(11.34%),入院后手术时间为1~17 d,平均6.40 d。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首先行手、前臂创面清创或疤痕松解切除后印取布样。在腹部适当位置按布样大小加大10%面积,用美蓝画出所取皮瓣的范围及蒂部的位置。按设计图案逆行切取皮瓣,深达深筋膜层,充分止血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受区及供区创面。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中厚皮移植(打包包扎)。将皮瓣覆盖手部或前臂创面,创缘缝合固定,蒂部常规放置一胶片引流,敷料包扎后患肢用中单与躯干固定,肘部垫高与腹部同一水平。
2 结 果
主要应用7种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包括8例为分叶皮瓣,见表1。
表1 7种类型皮瓣临床应用情况(例,%) 皮瓣类型
n
皮瓣少许坏死
轴型皮瓣
, 百拇医药
71(73.20)
5(7.00)
下腹部皮瓣
30(30.93)
0
髂腹部皮瓣
19(19.59)
0
脐部皮瓣
7( 7.22)
2
肋间皮瓣
4( 4.12)
, 百拇医药
0
上腹部皮瓣
5( 5.15)
1
胸腹联合皮瓣
6( 6.19)
2
随意皮瓣
26(26.80)
6(23.08)
皮瓣断蒂时间为14~32 d,平均(18.78 ±4.79)d。术后11例(11.34%)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其中轴型皮瓣5例(7.00%),随意皮瓣6例(23.08%)。因皮瓣血运障碍5例(5.15%),感染4例(4.12%),血肿2例(2.06%),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3 讨 论
, 百拇医药
3.1 皮瓣的选择与设计:一般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及患肢放置后的舒适情况来设计皮瓣的位置,同时尽可能地将所切取的皮瓣形成轴型皮瓣或多渠道轴型联合皮瓣。由于显微外科解剖知识的进展,对腹部皮肤血供来源及血管分布有了更详细的认识,设计皮瓣时注意蒂部位置的选取及皮瓣的方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腹部皮瓣都可以做成轴型皮瓣,或将蒂部尽量靠近该血管[1]。本组所形成的轴型皮瓣为71例,占73.20%。另外,利用分叶皮瓣可同时修复临近的二处创面。
3.2 皮瓣断蒂时间:一般腹部带蒂皮瓣在3周左右断蒂,但也需视皮瓣与受区之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和受区血循环情况等因素综合决定。断蒂前进行蒂部血循环训练可缩短断蒂的时间。而大量研究认为,皮瓣断蒂时间至少应在14~18 d才比较安全[2]。本组断蒂时间平均为(18.78±4.79)d,未发生皮瓣坏死现象。
3.3 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皮瓣血循环障碍是影响皮瓣成活最主要的原因。本组发生率 为5.15%,主要是皮瓣设计不当 ;或因血管变异,导致所设计的轴型皮瓣覆盖范围比理论上缩小。其次是受区条件差,导致感染而影响皮瓣与受区的愈合,本组发生率为4.12%,术后皮瓣下持续冲洗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再就是止血不彻底,导致皮瓣下血肿,本组发生率为2.06%。另外还有皮瓣撕脱,好发于小儿,本组无此类情况发生。
总之,腹部带蒂皮瓣具有一定的血运和抗感染能力,修复范围大而随意,尤其适用于手和前臂的创伤修复,且操作简单,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利于推广普及。
参 考 文 献
1 沈祖尧.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及其改进.见: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等主编.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1~83
2 鲁开化.皮瓣移植术.见:汪良能,高学书,张涤生等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1
收稿日期:1999-03-17,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990660
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主要用于修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是外科临床沿用最久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1991~1998年我科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前臂创伤共97例,皮瓣完全成活率达88.66%,无一例皮瓣完全坏死,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86例,女11例。年龄4~70岁,平均28.15岁。创伤原因中电接触伤41例(42.27%),蛇伤24例(24.74%),热压伤15例(15.46%),疤痕整形8例(8.25%),其他9例。创伤部位手背部包括虎口30例(30.93%),手腕部28例(28.87%),手指19例(19.59%),前臂及肘部13例(13.40%),手背及手掌均受累5例(5.15%),手掌部2例(2.06%)。最小创面为1cm×1.5cm,最大创面为12 cm×15 cm,其中急诊手术11例(11.34%),入院后手术时间为1~17 d,平均6.40 d。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首先行手、前臂创面清创或疤痕松解切除后印取布样。在腹部适当位置按布样大小加大10%面积,用美蓝画出所取皮瓣的范围及蒂部的位置。按设计图案逆行切取皮瓣,深达深筋膜层,充分止血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受区及供区创面。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中厚皮移植(打包包扎)。将皮瓣覆盖手部或前臂创面,创缘缝合固定,蒂部常规放置一胶片引流,敷料包扎后患肢用中单与躯干固定,肘部垫高与腹部同一水平。
2 结 果
主要应用7种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包括8例为分叶皮瓣,见表1。
表1 7种类型皮瓣临床应用情况(例,%) 皮瓣类型
n
皮瓣少许坏死
轴型皮瓣
, 百拇医药
71(73.20)
5(7.00)
下腹部皮瓣
30(30.93)
0
髂腹部皮瓣
19(19.59)
0
脐部皮瓣
7( 7.22)
2
肋间皮瓣
4( 4.12)
, 百拇医药
0
上腹部皮瓣
5( 5.15)
1
胸腹联合皮瓣
6( 6.19)
2
随意皮瓣
26(26.80)
6(23.08)
皮瓣断蒂时间为14~32 d,平均(18.78 ±4.79)d。术后11例(11.34%)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其中轴型皮瓣5例(7.00%),随意皮瓣6例(23.08%)。因皮瓣血运障碍5例(5.15%),感染4例(4.12%),血肿2例(2.06%),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3 讨 论
, 百拇医药
3.1 皮瓣的选择与设计:一般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及患肢放置后的舒适情况来设计皮瓣的位置,同时尽可能地将所切取的皮瓣形成轴型皮瓣或多渠道轴型联合皮瓣。由于显微外科解剖知识的进展,对腹部皮肤血供来源及血管分布有了更详细的认识,设计皮瓣时注意蒂部位置的选取及皮瓣的方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腹部皮瓣都可以做成轴型皮瓣,或将蒂部尽量靠近该血管[1]。本组所形成的轴型皮瓣为71例,占73.20%。另外,利用分叶皮瓣可同时修复临近的二处创面。
3.2 皮瓣断蒂时间:一般腹部带蒂皮瓣在3周左右断蒂,但也需视皮瓣与受区之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和受区血循环情况等因素综合决定。断蒂前进行蒂部血循环训练可缩短断蒂的时间。而大量研究认为,皮瓣断蒂时间至少应在14~18 d才比较安全[2]。本组断蒂时间平均为(18.78±4.79)d,未发生皮瓣坏死现象。
3.3 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皮瓣血循环障碍是影响皮瓣成活最主要的原因。本组发生率 为5.15%,主要是皮瓣设计不当 ;或因血管变异,导致所设计的轴型皮瓣覆盖范围比理论上缩小。其次是受区条件差,导致感染而影响皮瓣与受区的愈合,本组发生率为4.12%,术后皮瓣下持续冲洗可减少感染的发生。再就是止血不彻底,导致皮瓣下血肿,本组发生率为2.06%。另外还有皮瓣撕脱,好发于小儿,本组无此类情况发生。
总之,腹部带蒂皮瓣具有一定的血运和抗感染能力,修复范围大而随意,尤其适用于手和前臂的创伤修复,且操作简单,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利于推广普及。
参 考 文 献
1 沈祖尧.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及其改进.见: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等主编.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1~83
2 鲁开化.皮瓣移植术.见:汪良能,高学书,张涤生等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1
收稿日期:1999-03-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