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极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心脏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一例
作者:陈锐华 彭永平 江时森 周 娟 刘保军
单位: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心内科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633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1999)06-0378-01
我科近期应用单根电极导线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VDD)治疗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获得良好效果,国内迄今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活动后晕厥4次入院。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杂音于valsalva运动、双腿上举时增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心率55~111(平均69)次/分,房性早搏111次,室性早搏52次,成对出现4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最长6个搏动)4次。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心室间隔厚20.3 mm,可见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SAM)现象。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1.4 mmHg(1 mmHg=0.133 kPa),左心房37 mm,左心室43 mm。临床诊断:原发性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心源性晕厥。入院后给予维拉帕米(180 mg/d)治疗无效,遂于1999年2月3日置入美国Pacesetter公司生产的addvent 2060LR型伴频率自适应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VDDR)起搏器。术后胸闷、头昏症状近于消失,随访半年中,未再发生晕厥。术后重复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降至21.1 mmHg,SAM现象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房室同步起搏率为100%,房性早搏消失,室性早搏57次,成对3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
2 讨论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室起搏时,由于心室间隔提前收缩而离开流出道,使压力阶差减少,从而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临床症状。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国内外学者普遍建议用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因DDD保持了正常的房室传导和收缩顺序,比较符合生理状态。但DDD价格较贵,需同时置入两根起搏电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相对较高。单根电极VDD起搏也是生理性双腔起搏方式之一。对窦房结功能正常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来说,VDD起搏具备了所有DDD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优越性,但它仅需置入一根电极导管,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心房感知可靠,房室同步功能稳定,术后发生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大为减少,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单根电极VDD起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简介:陈锐华(1949-)男 主任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研究
收稿:1999-05-10 修回:1999-08-16, 百拇医药
单位: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心内科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633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1999)06-0378-01
我科近期应用单根电极导线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VDD)治疗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获得良好效果,国内迄今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活动后晕厥4次入院。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Ⅲ/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杂音于valsalva运动、双腿上举时增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心率55~111(平均69)次/分,房性早搏111次,室性早搏52次,成对出现4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最长6个搏动)4次。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心室间隔厚20.3 mm,可见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SAM)现象。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1.4 mmHg(1 mmHg=0.133 kPa),左心房37 mm,左心室43 mm。临床诊断:原发性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心源性晕厥。入院后给予维拉帕米(180 mg/d)治疗无效,遂于1999年2月3日置入美国Pacesetter公司生产的addvent 2060LR型伴频率自适应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VDDR)起搏器。术后胸闷、头昏症状近于消失,随访半年中,未再发生晕厥。术后重复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降至21.1 mmHg,SAM现象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房室同步起搏率为100%,房性早搏消失,室性早搏57次,成对3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
2 讨论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是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心室起搏时,由于心室间隔提前收缩而离开流出道,使压力阶差减少,从而减轻流出道梗阻,改善临床症状。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国内外学者普遍建议用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因DDD保持了正常的房室传导和收缩顺序,比较符合生理状态。但DDD价格较贵,需同时置入两根起搏电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相对较高。单根电极VDD起搏也是生理性双腔起搏方式之一。对窦房结功能正常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来说,VDD起搏具备了所有DDD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优越性,但它仅需置入一根电极导管,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心房感知可靠,房室同步功能稳定,术后发生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大为减少,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单根电极VDD起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简介:陈锐华(1949-)男 主任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研究
收稿:1999-05-10 修回:1999-08-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