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弥漫性肝癌的B超诊断分析
作者:李 虹 杨丽华 田 栋
单位:临沂市肿瘤医院特检科 山东临沂市 276001
关键词:弥漫性肝癌;超声诊断;癌栓
华夏医学990677 弥漫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少见的一种类型。因癌细胞在肝内弥漫性分布,形成的结节很小,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近年内,有关弥漫性肝癌的影像学报道很少,现将我科近年来检出的54例弥漫性肝癌的B超诊断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病例系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31~74岁,男38例,女16例。48例因腹胀、纳差就诊,46例有消瘦、乏力,41例伴肝区疼痛,39例有肝炎病史,38例伴肝病容,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1例伴有发热,有18例细胞学中找到肝癌细胞,其余均经查AFP和CT检查确诊。
, 百拇医药
1.2 检查方法 使用Aloka-SSD-630型超声诊断仪和德国产西门子中狮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空腹8h以上,作上腹部常规扫查,注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被膜、实质回声、肝内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脏、肝门部及腹腔淋巴结等。
2 结果
2.1 肝脏图像 51例(94.4%)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增厚、变大。46例(85.2%)肝被膜线粗糙,部分呈波浪状。29例(53.7%)肝内呈斑片状强回声夹杂细小低回声结节,17例(31.5%)肝组织呈片状强回声,8例(14.8%)仅见肝组织回声强,光点粗大。36例(66.7%)肝脏后方回声衰减。
2.2 血管变化 本组病例中有40例(74.1%)肝内血管纹理不清或消失,门静脉肝门部直径大于14mm者30例(55.6%)。36例(66.7%)伴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内癌栓形成。根据门静脉内癌栓的形态不同分为:①光团状:管腔内出现中强回声的团块状占位,形态各异。②棉絮状:管腔内出现絮状、条索状强回声光斑。③充满状:门静脉管内无回声血液消失,代之以中强回声物充填,呈枯树枝状,分布不均匀。1例患者同时可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门静脉内癌栓。本组病例门静脉癌栓的部位为:主干10例(18.5%),左支6例(11.1%),右支3例(5.6%),主干+左支8例(14.8%),主干+右支4例(7.4%),主干+左支+右支23例(42.6%)。其中2例同时并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脾静脉内癌栓形成。
, 百拇医药
2.3 误诊 B超检查首次报告弥漫性肝癌35例(64.8%),有19例(35.2%)误诊为肝硬化。误诊病例经临床提示后复查B超,再次诊为弥漫性肝癌。
2.4 其它 随访50例,存活时间最长7个月,最短21d。34例(63%)合并腹水,18例(33.3%)腹水中找到癌细胞。33例(61.1%)合并脾肿大,6例(11.1%)合并有肝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3.1 弥漫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少见的一种类型。近一年来共检出原发性肝癌578例,其中弥漫性肝癌54例,占9.3%,较朱世亮[1]报道的14.8%略低。因癌细胞在肝内弥漫性分布,形成的结节很小,肝内探测不到明显的包块。因肝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所以B超均探测到肝脏不同程度的增厚、变大,被膜线粗糙,实质回声光点粗大,呈斑片状,或有弥漫性分布的细小低回声结节。肝内回声反射界面增多,肝后方回声衰减现象明显。
, 百拇医药
3.2 癌细胞侵犯肝内静脉,形成癌栓,是原发性肝癌的特殊的生物学特性[2]。病理检查中肝静脉内癌栓相当常见,但超声检查却发现较少;门静脉内癌栓超声容易发现,而发生率较高[1]。本组病例有36例合并有门静脉内癌栓形成,占66.7%,其中8例仅见肝脏增厚变大,回声光点增强、粗大,门静脉内有明显不同类型的癌栓,结合其它检查而确诊。门静脉内光团状及充满状癌栓较易检出,棉絮状癌栓容易漏诊,要沿门静脉各分支的走行方向仔细观察。门静脉内癌栓应与血栓鉴别,后者多有门静脉炎症或手术等病史,由门静脉内皮细胞受损或门静脉回流受阻等引起;还应与因气体干扰、体胖或声衰减造成的透声差,使管腔内无回声不清晰加以鉴别。总之,探测到门静脉内癌栓形成,是诊断弥漫性肝癌强有力的证据,有时是弥漫性肝癌的唯一声像表现。
3.3 弥漫性肝癌往往继发于肝硬化基础上,因较小癌结节散布在肝小叶之间,外形与肝硬化相似[3],所以诊断时与肝硬化不易鉴别。本组有19例误诊为肝硬化,误诊率35.2%。此19例,均有慢性肝炎病史,18例合并门静脉系统高压,首次检查均未见到门静脉内癌栓,复查时有7例门静脉内可见轻微的絮状癌栓。肝硬化因肝细胞坏死纤维化,使肝体积萎缩;弥漫性肝癌因肝内癌细胞无节制地增生而使肝脏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变大。应密切结合化验检查、细胞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加以仔细分析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624~625
2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58
3 庄培伦,袁寄立主编.超声医学问答.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12
收稿 1999-04-26, 百拇医药
单位:临沂市肿瘤医院特检科 山东临沂市 276001
关键词:弥漫性肝癌;超声诊断;癌栓
华夏医学990677 弥漫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少见的一种类型。因癌细胞在肝内弥漫性分布,形成的结节很小,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近年内,有关弥漫性肝癌的影像学报道很少,现将我科近年来检出的54例弥漫性肝癌的B超诊断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病例系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31~74岁,男38例,女16例。48例因腹胀、纳差就诊,46例有消瘦、乏力,41例伴肝区疼痛,39例有肝炎病史,38例伴肝病容,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1例伴有发热,有18例细胞学中找到肝癌细胞,其余均经查AFP和CT检查确诊。
, 百拇医药
1.2 检查方法 使用Aloka-SSD-630型超声诊断仪和德国产西门子中狮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空腹8h以上,作上腹部常规扫查,注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被膜、实质回声、肝内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脏、肝门部及腹腔淋巴结等。
2 结果
2.1 肝脏图像 51例(94.4%)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增厚、变大。46例(85.2%)肝被膜线粗糙,部分呈波浪状。29例(53.7%)肝内呈斑片状强回声夹杂细小低回声结节,17例(31.5%)肝组织呈片状强回声,8例(14.8%)仅见肝组织回声强,光点粗大。36例(66.7%)肝脏后方回声衰减。
2.2 血管变化 本组病例中有40例(74.1%)肝内血管纹理不清或消失,门静脉肝门部直径大于14mm者30例(55.6%)。36例(66.7%)伴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内癌栓形成。根据门静脉内癌栓的形态不同分为:①光团状:管腔内出现中强回声的团块状占位,形态各异。②棉絮状:管腔内出现絮状、条索状强回声光斑。③充满状:门静脉管内无回声血液消失,代之以中强回声物充填,呈枯树枝状,分布不均匀。1例患者同时可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门静脉内癌栓。本组病例门静脉癌栓的部位为:主干10例(18.5%),左支6例(11.1%),右支3例(5.6%),主干+左支8例(14.8%),主干+右支4例(7.4%),主干+左支+右支23例(42.6%)。其中2例同时并有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脾静脉内癌栓形成。
, 百拇医药
2.3 误诊 B超检查首次报告弥漫性肝癌35例(64.8%),有19例(35.2%)误诊为肝硬化。误诊病例经临床提示后复查B超,再次诊为弥漫性肝癌。
2.4 其它 随访50例,存活时间最长7个月,最短21d。34例(63%)合并腹水,18例(33.3%)腹水中找到癌细胞。33例(61.1%)合并脾肿大,6例(11.1%)合并有肝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3.1 弥漫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少见的一种类型。近一年来共检出原发性肝癌578例,其中弥漫性肝癌54例,占9.3%,较朱世亮[1]报道的14.8%略低。因癌细胞在肝内弥漫性分布,形成的结节很小,肝内探测不到明显的包块。因肝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所以B超均探测到肝脏不同程度的增厚、变大,被膜线粗糙,实质回声光点粗大,呈斑片状,或有弥漫性分布的细小低回声结节。肝内回声反射界面增多,肝后方回声衰减现象明显。
, 百拇医药
3.2 癌细胞侵犯肝内静脉,形成癌栓,是原发性肝癌的特殊的生物学特性[2]。病理检查中肝静脉内癌栓相当常见,但超声检查却发现较少;门静脉内癌栓超声容易发现,而发生率较高[1]。本组病例有36例合并有门静脉内癌栓形成,占66.7%,其中8例仅见肝脏增厚变大,回声光点增强、粗大,门静脉内有明显不同类型的癌栓,结合其它检查而确诊。门静脉内光团状及充满状癌栓较易检出,棉絮状癌栓容易漏诊,要沿门静脉各分支的走行方向仔细观察。门静脉内癌栓应与血栓鉴别,后者多有门静脉炎症或手术等病史,由门静脉内皮细胞受损或门静脉回流受阻等引起;还应与因气体干扰、体胖或声衰减造成的透声差,使管腔内无回声不清晰加以鉴别。总之,探测到门静脉内癌栓形成,是诊断弥漫性肝癌强有力的证据,有时是弥漫性肝癌的唯一声像表现。
3.3 弥漫性肝癌往往继发于肝硬化基础上,因较小癌结节散布在肝小叶之间,外形与肝硬化相似[3],所以诊断时与肝硬化不易鉴别。本组有19例误诊为肝硬化,误诊率35.2%。此19例,均有慢性肝炎病史,18例合并门静脉系统高压,首次检查均未见到门静脉内癌栓,复查时有7例门静脉内可见轻微的絮状癌栓。肝硬化因肝细胞坏死纤维化,使肝体积萎缩;弥漫性肝癌因肝内癌细胞无节制地增生而使肝脏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变大。应密切结合化验检查、细胞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加以仔细分析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624~625
2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58
3 庄培伦,袁寄立主编.超声医学问答.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12
收稿 1999-04-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