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铁道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41675
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铁道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姜陵 笪坚 樊新民 柯要军 谭伟

    单位:姜陵 笪坚 樊新民 武汉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 (武汉 430064);柯要军 谭 伟 武汉铁路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股动脉穿刺

    铁道医学990610

    【摘要】 目的 研究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子宫肌瘤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先经皮肤作股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插至对侧髂内动脉,血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高度血管征象后,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通过动脉导管注入真丝线段,阻断肌瘤血供。3~5 d后同法作对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主要来自左右两侧子宫动脉(占93%),但以一侧为主要供血支。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成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月经量增多,贫血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达97%。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 百拇医药
    我院自1997年11月~1998年9月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30例,初见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30例自愿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均已婚有健康子女,年龄32~50岁。浆膜下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28例;肌瘤大小、数目不等。30例中除2例浆膜下肌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表现;有11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5例因继发重度贫血多次在经期出现昏厥症状。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病人入院后常规行血液分析、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宫颈刮片检查。术前作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术前2 h禁食禁水,如果患者膀胱功能较差,则需在术前放置导尿管。

, 百拇医药     1.2.2 操作方法 患者排空膀胱,平卧治疗台上,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s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4F或5F动脉导管,经髂外动脉、腹主动脉至对侧髂内动脉,用60%泛影葡胺行子宫血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子宫肌瘤所在部位,然后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确认导管已插入子宫动脉后,选用外科手术用10号丝线制成的2~3 mm长的真丝线段为栓塞微粒(高压消毒备用),经导管注入子宫动脉,线段用量因人而异,以能完全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为宜。

    再次行血管造影,证实子宫动脉血流已完全阻断后,拔除导管,局部加压包扎,嘱患者平卧24 h,穿刺部位局部加压砂袋6 h,防止出现血肿。3~5 d后同法行另一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给予预防性抗感染治疗3 d。双侧治疗完成后,可允许病人出院休息。

    1.3 观察方法 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及肌瘤大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成后的1、3、6个月复查B超,记录子宫及肌瘤大小的变化;对合并有贫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抽血检测血红蛋白变化;专人记录患者治疗后的各种反应及月经变化;随机对部分患者作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女性激素测定,了解动脉栓塞治疗对女性激素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1.4 疗效评价 栓塞治疗后6个月,子宫及肌瘤缩小>20%,月经量明显减少为显效;栓塞治疗后6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20%,月经量明显减少为有效;栓塞治疗后6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无缩小,月经量无减少为无变化。

    子宫肌瘤体积按公式4лa b c.(3 cm3)-1计算,其中a、b、c分别为肌瘤3个径线的半径值。

    2 结 果

    2.1 子宫肌瘤血管征象表现 动脉造影显示:正常情况下,由左右两条子宫动脉向子宫发出的螺旋动脉供血支分布均匀,排列规整;而子宫肌瘤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本组30例子宫肌瘤由左右子宫动脉同时供血者28例(93%),其中有一条为主要供血支,两条动脉在肌瘤部位相互交织形成杂乱的血管网,团状或不规则形,但染色均匀,正常子宫螺旋动脉呈弧形推移(见图1);子宫动脉的粗细与肌瘤大小有关,肌瘤愈大,动脉愈粗,血管亦更丰富;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的血管征象完全消失(见图2)。子宫肌瘤由单侧子宫动脉供血者2例,约占7%(见图3),这一类型国内外尚未见有相同报道。
, 百拇医药
    “←”处可见子宫螺旋动脉呈弧形推移

    图1 子宫肌瘤血供丰富,由左右子宫动脉同时供血,两条动脉在肌瘤部位相互交织形成杂乱的血管网、团状或不规则,染均匀。

    图2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完成后肌瘤血管部位的血管征象完全消失。

    图3 子宫及肌瘤由右侧子宫动脉供血,左侧子宫动脉先天发育不良,不参与子宫及肌瘤供血。

    2.2 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 30例中,治疗前最大的子宫体积为14.1 cm×10.9 cm×9.0 cm,最大的肌瘤体积为11.7 cm×7.8 cm×9.7 cm,子宫总平均体积为551.66 cm3,肌瘤总平均体积为108.96 cm3。治疗后6个月子宫总平均体积为271.81 cm3,比治疗前缩小了50.73%,P<0.01; 肌瘤总平均体积为47.58 cm3,比治疗前缩小了56.33%,P<0.01。
, 百拇医药
    2.3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 月经变化:治疗后30例患者的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者28例,另外2例50岁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闭经,至今未潮,是否就此绝经,尚待观察。贫血症状缓解情况:本组30例中有11例(36.66%)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80~99) g.L-1者5例,(60~79) g.L-1者6例,平均血红蛋白量为79.45 g.L-1,临床表现出明显头昏、乏力、心慌不适,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为104.86 g.L-1,上升了31.98%,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0%以上。治疗前后女性激素变化:随机对5例患者作了女性激素测定,术前E2轻度增高者3例,正常者2例;术后3个月复查增高者3例,E2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自然受孕4例,占13.33%。

    2.4 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反应 缺血性疼痛感:30例中有26例(86.66%)在治疗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腹及腰骶部坠胀及阵发性疼痛,可出现于栓塞治疗完成即时,也可出现在栓塞治疗后4~6 h,持续2~6 h后逐渐缓解至消失。使用双氯灭痛肛栓可达到镇痛效果。另4例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发热:30例中有8例(26.66%) 术后1周内出现了体温上升表现,一般体温在38 ℃左右,血象正常,无需作特殊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下肢酸胀无力感:有18例(60%)术后出现了下肢酸胀无力感,20 d后自然消失。不规则阴道出血:30例中有6例(20%)术后即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少则3~5 d,多则20 d,可能与治疗后子宫血供不足以维持内膜生长有关。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血管附壁血栓、子宫坏死表现。
, 百拇医药
    2.5 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效果显著者25例,占83.33%;有效者4例,占13.33 %;无变化者1例,占3%。

    3 讨 论

    3.1 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开始于1970年,最初用于产后出血止血[1],1994年曾用于子宫肌瘤手术前准备[2],1995年英国Ravina JH首次用于临床代替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并取得14例成功的经验[3]。本研究采用Seldinger’s方法,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及栓塞治疗,直接阻断子宫肌瘤血供,即可使瘤体发生缺血性改变,逐渐萎缩,减少经期失血量,又可避免创伤较大的剖腹手术,保留子宫和卵巢正常生理功能,临床总有效率达97%。而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治疗后患者除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盆腔疼痛外,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 百拇医药
    3.2 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探讨 本组患者子宫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子宫肌瘤分单侧和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两种类型,有93%的患者的子宫肌瘤血供来自左右两条子宫动脉,形成两组不同大小的血管网,两个血管网之间又有吻合支形成,因此治疗时一定要栓塞左右两条子宫动脉。但如果左右两条子宫动脉同时栓塞,患者的缺血性疼痛反应较为剧烈,因而我们采用分次阻断两条子宫动脉的方法,2次间距时间3~5 d,即可达到完全阻断肌瘤血供的效果,又可减轻因突然缺血造成的疼痛感。

    此外,子宫动脉呈迂曲状,普通的动脉导管不可能直接插到肌瘤的血管网,因此需要一种微粒子随血流直接送达子宫肌瘤的血管网,本研究首先将真丝线段微粒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栓塞剂,造价低,制备方便,组织反应小,变形好,不被组织吸收,这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同报道。

    动脉栓塞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尽量避开月经期,但如果患者就诊时出血多,为避免继续失血也可即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 百拇医药
    3.3 病例选择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适用于治疗无生育要求的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包括多发性子宫肌瘤和粘膜下肌瘤,特别是年龄较轻或近绝经期月经过多、不愿剖腹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严重的全身感染和急性盆腔感染、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造影剂过敏等为动脉栓塞治疗的禁忌证。

    参考文献

    1 Farrer-Brown G,Beilby JOW,Tarbit MH.The vascular patterns in myomatous uteri. J Obstet Gynaecol Br Commonwealth,1970,77:967

    2 Ravina JH, Merland JJ, Herbreteau D, et al. Embolisation pré-operatiore des fibromes uterins. Presse Med,1994,23:1540

    3 Ravina JH, Herbreteau D, Ciraru-Vigneron N, et al.Arterial embolistation to treat uterine myomata. Lancet,1995,346:671

    收稿:1999-06-28 修回:1999-09-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