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梗塞6例报告
作者:肖庆成 周吉明
单位:肖庆成(江苏泗阳中医院 223700);周吉明(江苏淮阴市三医院CT室 223700)
关键词:
脊髓梗塞6例报告 肖庆成 周吉明 脊髓梗塞临床病例不常见,文献报道亦少,现将我院1992年1月~1998年9月收治的6例患者综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年龄分布45~78岁,其中男4例,女2例。5例为突然发病,且症状在数小时内达高峰。1例为慢性起病。1例以田间劳作为诱因,5例为安静状态下起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3例,冠心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多发性脑梗塞1例,无原发病1例。
1.2 症状及体征:除原发病症状体征外,6例患者均有乏力、麻木、尿潴留。体检有明显的脊髓节段损伤平面,损伤平面1例在胸4,2例在胸10,3例在腰1。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减退,肌张力正常或减弱,感觉迟钝或消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无病理反射。6例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呈明显不对称性。
, 百拇医药
1.3 脑脊液检查:6例均作脑脊液检查,2例正常,2例细胞数略增高,3例蛋白质为阳性,糖和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
1.4 CT、MRI检查:6例均作CT检查,4例还作脊髓MRI检查,除2例CT结果为阴性外,余均见低密度缺血区,CT值+16~+26Hu。
1.5 诊断:6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合脊髓CT、MRI确诊。确诊前有2例误诊为急 性脊髓炎,1例误诊为脊髓压迫症,1例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1.6 治疗及预后:应用溶栓、抗凝、扩血管、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护理。3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2例于发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基本恢复正常,1例为慢性起病,且合并糖尿病及多发性脑梗塞,疗效不显,预后不良。
2 讨论
, 百拇医药
脊髓的血液来源主要有三部分〔1〕: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脉,前二者起源于根动脉颅内部分,根动脉在颈段有来自颈部椎动脉分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供应,在胸腰骶各段接受来自肋间、腰、髂腰及骶外诸动脉的分支供应。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横断面的前2/3区域,在正中裂内每一厘米脊前动脉分出3~4支沟动脉,沟动脉不规则左右交替深入脊髓,此解剖关系是临床症状和体征呈非对称性的依据,沟动脉系终末支也较易发生缺血性病变。脊后动脉左右各一根,供应脊髓后柱和后索,相当于脊髓横断面的后1/3区域。根动脉进入椎间孔即分成根前动脉和根后动脉两支,分别与脊前动脉和脊后动脉吻合构成脊髓冠状动脉环,供应脊髓表面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此冠状动脉环呈网状,不易发生缺血〔1〕。
脊髓梗塞是发生于脊髓动脉血管的血栓形成或栓塞,造成所供血区域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脊前动脉的梗塞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发生于脊后动脉的又称脊髓后动脉综合征〔2〕。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在某些国家,梅毒性动脉炎是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远较脑梗塞低〔3〕。
, 百拇医药
本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缺乏特异性,故确诊有赖于脊髓CT、MRI检查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本文6例患者,笔者认为基层医院如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且呈非对称特点的患者,在除外常见的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的前提下,须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本文6例症状及体征不对称,可能与所搜集病例较少有关。有2例CT结果阴性,可能是检查时间太过提前,病灶尚未发生密度改变的缘故。
脊髓梗塞治疗原则同脑血栓形成〔4〕,除用扩血管药、激素、兴奋脊髓药物外,配合中药川芎、丹参、葛根素、银杏叶等治疗,可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动脉血流量,解除血小板聚集,改善脊髓功能。纳络酮〔5〕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脊髓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外有抗休克作用,可适当选用。
参考文献
1 侯熙德,等.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1998.96~97
2 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46~2047
3 史玉泉,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3
4 韩仲岩,等.神经病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73
5 靳安民,等.纳络酮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86,4:191
责编:马兴忠
(收稿:1999—01—22), 百拇医药
单位:肖庆成(江苏泗阳中医院 223700);周吉明(江苏淮阴市三医院CT室 223700)
关键词:
脊髓梗塞6例报告 肖庆成 周吉明 脊髓梗塞临床病例不常见,文献报道亦少,现将我院1992年1月~1998年9月收治的6例患者综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年龄分布45~78岁,其中男4例,女2例。5例为突然发病,且症状在数小时内达高峰。1例为慢性起病。1例以田间劳作为诱因,5例为安静状态下起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3例,冠心病史2例,糖尿病史1例,多发性脑梗塞1例,无原发病1例。
1.2 症状及体征:除原发病症状体征外,6例患者均有乏力、麻木、尿潴留。体检有明显的脊髓节段损伤平面,损伤平面1例在胸4,2例在胸10,3例在腰1。损伤平面以下肌力减退,肌张力正常或减弱,感觉迟钝或消失,腱反射迟钝或消失,无病理反射。6例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呈明显不对称性。
, 百拇医药
1.3 脑脊液检查:6例均作脑脊液检查,2例正常,2例细胞数略增高,3例蛋白质为阳性,糖和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
1.4 CT、MRI检查:6例均作CT检查,4例还作脊髓MRI检查,除2例CT结果为阴性外,余均见低密度缺血区,CT值+16~+26Hu。
1.5 诊断:6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合脊髓CT、MRI确诊。确诊前有2例误诊为急 性脊髓炎,1例误诊为脊髓压迫症,1例误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
1.6 治疗及预后:应用溶栓、抗凝、扩血管、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护理。3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2例于发病早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基本恢复正常,1例为慢性起病,且合并糖尿病及多发性脑梗塞,疗效不显,预后不良。
2 讨论
, 百拇医药
脊髓的血液来源主要有三部分〔1〕: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脉,前二者起源于根动脉颅内部分,根动脉在颈段有来自颈部椎动脉分支及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供应,在胸腰骶各段接受来自肋间、腰、髂腰及骶外诸动脉的分支供应。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横断面的前2/3区域,在正中裂内每一厘米脊前动脉分出3~4支沟动脉,沟动脉不规则左右交替深入脊髓,此解剖关系是临床症状和体征呈非对称性的依据,沟动脉系终末支也较易发生缺血性病变。脊后动脉左右各一根,供应脊髓后柱和后索,相当于脊髓横断面的后1/3区域。根动脉进入椎间孔即分成根前动脉和根后动脉两支,分别与脊前动脉和脊后动脉吻合构成脊髓冠状动脉环,供应脊髓表面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此冠状动脉环呈网状,不易发生缺血〔1〕。
脊髓梗塞是发生于脊髓动脉血管的血栓形成或栓塞,造成所供血区域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脊前动脉的梗塞称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发生于脊后动脉的又称脊髓后动脉综合征〔2〕。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在某些国家,梅毒性动脉炎是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远较脑梗塞低〔3〕。
, 百拇医药
本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缺乏特异性,故确诊有赖于脊髓CT、MRI检查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合本文6例患者,笔者认为基层医院如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且呈非对称特点的患者,在除外常见的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的前提下,须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本文6例症状及体征不对称,可能与所搜集病例较少有关。有2例CT结果阴性,可能是检查时间太过提前,病灶尚未发生密度改变的缘故。
脊髓梗塞治疗原则同脑血栓形成〔4〕,除用扩血管药、激素、兴奋脊髓药物外,配合中药川芎、丹参、葛根素、银杏叶等治疗,可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动脉血流量,解除血小板聚集,改善脊髓功能。纳络酮〔5〕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脊髓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另外有抗休克作用,可适当选用。
参考文献
1 侯熙德,等.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1998.96~97
2 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46~2047
3 史玉泉,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3
4 韩仲岩,等.神经病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73
5 靳安民,等.纳络酮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86,4:191
责编:马兴忠
(收稿:1999—01—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