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43685
腭板植骨的实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平飞云 严奉国 陈军

    单位:平飞云、 陈 军 310009 杭州,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严奉国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990622 羟基磷灰石骨粘结复合人工骨修复腭板骨缺损后为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和各阶段愈合情况,我们建立了狗人造腭板骨缺损植骨动物模型。

    1.材料和方法:

    (1)建立动物模型:①16只杭州地区本地犬,年龄16~20周,体重6.5~8 kg,分为4组,每组4只;②狗腭中缝切口,用齿科涡轮机球钻去除部分腭板,使人造腭板骨缺损呈“V”字形,面积约2.5 cm2;③骨缺损边缘骨质上打4个孔,孔穿透腭板,直径约2 mm,孔与缺损区相连;④羟基磷灰石粉(直径10~20目)与骨粘结粉剂重量比8∶2,混匀后加入适量的骨粘结液,粉剂完全湿润,调合至面团期,按骨缺损大小、形状和厚度塑形,植入骨缺损区并嵌入备好的固位孔中固位,缝合腭中缝切口;⑤术后2周内流食,2周后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食。

    (2)检查方法:术后4、8、16、24周各处死一组狗,取上颌腭板行X线平片观察,在宿主骨与人工骨结合部位取标本扫描电镜观察。术后24周处死最后一组狗前,行腭板冠状位CT扫描检查。

    2.结果:

    (1)创口观察: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存活期间局部未见红肿、化脓,未见材料穿出。处死狗时见鼻腔粘膜无红肿、化脓和材料穿出。

    (2)动物模型X线观察:术后4周,人工骨与宿主骨界限模糊;术后8周,两侧骨断端外侧皮质骨基本连续,密度接近正常骨组织;术后16、24周宿主骨断端两侧皮质骨连续性恢复。

    (3)动物模型扫描电镜观察:术后4周,近宿主骨侧羟基磷灰石微粒间有少量片状、小梁状骨形成,并可见到类骨样基质和成骨细胞,显示成骨活跃;术后8周,羟基磷灰石微粒间少量的新骨形成,偶见骨陷窝及哈佛斯系统;术后16周,羟基磷灰石微粒间充满新生骨组织,其中含大量成熟的骨陷窝及哈佛斯系统;术后24周,羟基磷灰石微粒间新骨组织致密,交界处植入的人工骨与宿主骨已完全骨性愈合。

    (4)腭板冠状位CT扫描显示:植入的人工骨板密度和厚度与宿主骨基本一致,两者之间界限消失,人工骨板形态规则,未见塌陷、断裂、移位,人工骨与宿主骨之间未见台阶形成。

    3.讨论:利用羟基磷灰石修复腭板骨缺损,需要解决羟基磷灰石塑形和固位上的困难,羟基磷灰石与骨粘结按重量比8∶2混匀后加入骨粘结液剂制备人工骨板,解决了羟基磷灰石塑形上的困难。利用骨缺损边缘骨质上打孔以利人工骨板相嵌固位,解决了羟基磷灰石固位上的困难。实验显示,复合人工骨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人工骨与宿主骨之间有较好的骨性愈合。动物模型证实,羟基磷灰石辅以少量骨粘结可以作为腭板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收稿:1999-02-24 修回:1999-06-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