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法治疗小儿热证
作者:杜景春 杨春霞 阎田玉
单位: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 10005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34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8202
中医攻逐里实的法则,称为攻下法,属“八法”中的下法,具有攻坚通便,荡涤积滞、清除邪热的作用,是治疗邪热燥结肠胃的一个重要方法。凡温病之邪,结聚于胃肠者,就必须采用攻下法,否则必致伤阴劫液。临床根据证候不同可分别采用寒下、温下、润下3种方法。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受外邪之后,容易邪从火化而形成热证,因此多采用寒下法。阎田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将攻下法作为小儿热性病的主要或辅助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归纳为6种治疗法则,灵活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http://www.100md.com
1 我科常用攻下方剂
1.1 病毒1号:主证:高热神倦,口渴便干,食欲差,多汗,舌质红,苔白厚,脉洪数。辨证:热盛津伤。治则:攻下养阴。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生地9 g。
1.2 病毒3号:主证:高热,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咳嗽,口舌生疮,便秘,尿色深,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表里俱热。治则:表里双解,清上泻下。方药:大黄6 g,芒硝6 g,甘草3 g,公英9 g,黄芩9 g,竹叶6 g,薄荷6 g,荆条子6 g。
1.3 病毒4号:用于暑天热性病。主证:发热,头痛,有汗,口渴不思饮,食欲减退,便干溲黄,舌红,苔白腻,脉沉滑。辨证:阳明里实热挟湿。治则:通里攻下,清热化浊。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黄芩12 g,薄荷9 g,藿香9 g。
1.4 乙脑合剂:主证:潮热,谵语,汗出,渴喜冷饮,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苔黄燥焦黑,脉沉数有力。辨证:三焦热俱盛。治则:峻下热结。方药:大黄9 g,芒硝9 g,枳实6 g,厚朴6 g,元参9 g,麦冬9 g。
, 百拇医药
1.5 抗毒2号:主证:高热心烦,面色暗红,口干喜饮,胸腹胀满,便燥溲赤或热结旁流,皮肤瘀斑,舌绛红,有瘀点,苔黄燥,脉洪数。辨证:瘀热互结。治则:攻热化瘀。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生地9 g,川芎9 g,泽兰9 g。
1.6 新加黄龙汤加减:主证:身有微热,口渴,咽干口燥,倦怠乏力,便秘或大便不爽,小便黄赤短少,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沉细。辨证:正虚津伤。治则:扶正攻下,滋阴生津。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生地9 g,人参3 g,麦冬9 g,当归9 g。
以上6方均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乙脑合剂为大承气汤加元参、生地,因热邪结于肠胃,使中焦之津液干枯,上下之气不能升降,方中大黄攻结泻热,芒硝软坚化燥,枳实下气消痞,厚朴行气消满,4药配伍,使痞满燥实坚俱去,配以元参、生地滋阴清热,以防邪热伤津,用于阳明燥热殊甚,腹满燥实之证。其他5方均是调胃承气汤加味,病毒1号大黄苦寒泻胃之热结,芒硝解结热之邪,配以甘草缓硝、黄之性,元参、生地滋阴,全方既缓下热结,又护胃调胃,用于阳明里热实证。病毒3号除缓下热结、调和胃气之外,兼以公英、黄芩清热解毒,竹叶清热、生津、除烦,薄荷疏散风热,荆条子止咳祛痰,用于燥热在胃,表热未解者。抗毒2号是在病毒1号方的基础上,加川芎、泽兰,可缓下热结、滋阴,兼有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腺病毒肺炎极期,阳明里热兼有血瘀者。新加黄龙汤加减是在病毒1号方的基础上加人参补气生津,麦冬益胃生津,当归补血活血,除泻热滋阴外,兼补益气血,扶正祛邪。病毒4号则在调胃承气汤方的基础上加元参滋阴,黄芩清热解毒,薄荷散风热,藿香化湿、解暑,用于暑天外感里实热证挟湿者。
, 百拇医药
在临床应用时,本着急证急攻,缓证缓攻的原则选用相应方剂,除乙脑合剂为峻下剂外,还可以加大病毒1号用量,达到尽快清除结热的目的,但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过用,以防过下伤正。
2 临床应用
多年来阎田玉教授应用攻下法治疗小儿各种急性热病,收到良好疗效。临床上曾应用于治疗腺病毒肺炎、大叶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副伤寒败血症等。
2.1 腺病毒肺炎:经血清学证实的82例腺病毒肺炎中有71例曾服用过不同剂型的攻下方剂,口渴明显者服病毒1号;有呼吸道症状者服病毒3号;瘀血明显者服抗毒2号;体质虚弱者服新加黄龙汤加减。采用上法,除有可下之症外,尚有舌红,苔黄厚腻等症。一般服用2~4日,对解除患者腹胀、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有肯定疗效。
2.2 大叶肺炎:我科曾用中药治疗大叶肺炎20例,其中11例在病初单用或与其他中药合用攻下方剂,均获痊愈。
, 百拇医药
2.3 流行性乙型脑炎:用乙脑合剂治疗乙型脑炎14例,其中轻型5例,中型4例,重型5例。有6例1日内体温下降,占42.8%,4例2日内体温开始下降,占28.6%,2者共计占71.4%。
2.4 上呼吸道感染:1997年6月~1998年7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儿186例,男108例,女7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6.5岁。临床诊断为上感12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2例,疱疹性咽炎18例,气管炎28例。117例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中,正常者79例,增高者38例,最低为4.2×109/L,最高12.4×109/L。这些患儿高热39~40 ℃,自然病程一般为5~7日,根据临床特征辨证施治,有细菌感染证据者加用抗生素,取得了良好疗效。用药2日内体温降至正常者149例,占80.1%,体温有下降者12例,总有效率为86.6%。
3 体会
3.1 由于小儿体质脆弱,为稚阳之体,易虚易实,且热证极易伤阴,故虽有下证,亦应注意护阴益气,方剂中宜加用养阴益气之品。除少数情况外,一般不采用大承气汤。小儿热性病多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腺病毒肺炎、大叶肺炎等,可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攻下同时兼以益气、养血、活血等治法。
, 百拇医药
3.2 中医认为实热证的患者,舌质大都红或绛,认为是“热象”之一。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舌质红与血管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密切关系,我们观察到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后,舌质可由红、绛转为正常,面色由苍白转为红润,说明攻下法可能改善了机体血管功能状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舌苔反映了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在治疗过程中,舌苔由黄转白,由厚转薄,多显示病情好转,使用芳香化浊之药物,如藿香、薄荷等可使腻苔消失,所以此处之“浊”可认为是指积存于体内和消化道的各种毒素。
3.3 中医所谓的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坚”,临床观察多有便秘、肠蠕动减弱、腹胀等表现,说明有肠道功能紊乱,久则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此外,各种感染常常有毒素通过血液循环侵及全身,特别是严重病毒感染时,多有一个长短不同的毒血症过程,这些都会侵及全身。腹腔脏器血循环丰富,这些毒素及病毒必然在肠道内存在,长久便秘,肠道粪便毒素吸收,亦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应用通里攻下,有助于毒素的排泄,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肠道循环,减少肠道水肿,改善消化功能。所用的药物如黄芩、元参、大黄等分别对一些病毒、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用来治疗流感及其他感染,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里攻下决不能简单看成通便,大承气汤通腑泻热的作用有:增加大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内容物,通过肠道排除有毒物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所以及早应用通里攻下法祛除实热是治疗急性热证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杜景春,女,42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101), 百拇医药
单位: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 10005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34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8202
中医攻逐里实的法则,称为攻下法,属“八法”中的下法,具有攻坚通便,荡涤积滞、清除邪热的作用,是治疗邪热燥结肠胃的一个重要方法。凡温病之邪,结聚于胃肠者,就必须采用攻下法,否则必致伤阴劫液。临床根据证候不同可分别采用寒下、温下、润下3种方法。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受外邪之后,容易邪从火化而形成热证,因此多采用寒下法。阎田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将攻下法作为小儿热性病的主要或辅助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归纳为6种治疗法则,灵活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http://www.100md.com
1 我科常用攻下方剂
1.1 病毒1号:主证:高热神倦,口渴便干,食欲差,多汗,舌质红,苔白厚,脉洪数。辨证:热盛津伤。治则:攻下养阴。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生地9 g。
1.2 病毒3号:主证:高热,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咳嗽,口舌生疮,便秘,尿色深,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辨证:表里俱热。治则:表里双解,清上泻下。方药:大黄6 g,芒硝6 g,甘草3 g,公英9 g,黄芩9 g,竹叶6 g,薄荷6 g,荆条子6 g。
1.3 病毒4号:用于暑天热性病。主证:发热,头痛,有汗,口渴不思饮,食欲减退,便干溲黄,舌红,苔白腻,脉沉滑。辨证:阳明里实热挟湿。治则:通里攻下,清热化浊。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黄芩12 g,薄荷9 g,藿香9 g。
1.4 乙脑合剂:主证:潮热,谵语,汗出,渴喜冷饮,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苔黄燥焦黑,脉沉数有力。辨证:三焦热俱盛。治则:峻下热结。方药:大黄9 g,芒硝9 g,枳实6 g,厚朴6 g,元参9 g,麦冬9 g。
, 百拇医药
1.5 抗毒2号:主证:高热心烦,面色暗红,口干喜饮,胸腹胀满,便燥溲赤或热结旁流,皮肤瘀斑,舌绛红,有瘀点,苔黄燥,脉洪数。辨证:瘀热互结。治则:攻热化瘀。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生地9 g,川芎9 g,泽兰9 g。
1.6 新加黄龙汤加减:主证:身有微热,口渴,咽干口燥,倦怠乏力,便秘或大便不爽,小便黄赤短少,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沉细。辨证:正虚津伤。治则:扶正攻下,滋阴生津。方药:大黄9 g,芒硝9 g,甘草6 g,元参9 g,生地9 g,人参3 g,麦冬9 g,当归9 g。
以上6方均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乙脑合剂为大承气汤加元参、生地,因热邪结于肠胃,使中焦之津液干枯,上下之气不能升降,方中大黄攻结泻热,芒硝软坚化燥,枳实下气消痞,厚朴行气消满,4药配伍,使痞满燥实坚俱去,配以元参、生地滋阴清热,以防邪热伤津,用于阳明燥热殊甚,腹满燥实之证。其他5方均是调胃承气汤加味,病毒1号大黄苦寒泻胃之热结,芒硝解结热之邪,配以甘草缓硝、黄之性,元参、生地滋阴,全方既缓下热结,又护胃调胃,用于阳明里热实证。病毒3号除缓下热结、调和胃气之外,兼以公英、黄芩清热解毒,竹叶清热、生津、除烦,薄荷疏散风热,荆条子止咳祛痰,用于燥热在胃,表热未解者。抗毒2号是在病毒1号方的基础上,加川芎、泽兰,可缓下热结、滋阴,兼有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腺病毒肺炎极期,阳明里热兼有血瘀者。新加黄龙汤加减是在病毒1号方的基础上加人参补气生津,麦冬益胃生津,当归补血活血,除泻热滋阴外,兼补益气血,扶正祛邪。病毒4号则在调胃承气汤方的基础上加元参滋阴,黄芩清热解毒,薄荷散风热,藿香化湿、解暑,用于暑天外感里实热证挟湿者。
, 百拇医药
在临床应用时,本着急证急攻,缓证缓攻的原则选用相应方剂,除乙脑合剂为峻下剂外,还可以加大病毒1号用量,达到尽快清除结热的目的,但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过用,以防过下伤正。
2 临床应用
多年来阎田玉教授应用攻下法治疗小儿各种急性热病,收到良好疗效。临床上曾应用于治疗腺病毒肺炎、大叶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副伤寒败血症等。
2.1 腺病毒肺炎:经血清学证实的82例腺病毒肺炎中有71例曾服用过不同剂型的攻下方剂,口渴明显者服病毒1号;有呼吸道症状者服病毒3号;瘀血明显者服抗毒2号;体质虚弱者服新加黄龙汤加减。采用上法,除有可下之症外,尚有舌红,苔黄厚腻等症。一般服用2~4日,对解除患者腹胀、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有肯定疗效。
2.2 大叶肺炎:我科曾用中药治疗大叶肺炎20例,其中11例在病初单用或与其他中药合用攻下方剂,均获痊愈。
, 百拇医药
2.3 流行性乙型脑炎:用乙脑合剂治疗乙型脑炎14例,其中轻型5例,中型4例,重型5例。有6例1日内体温下降,占42.8%,4例2日内体温开始下降,占28.6%,2者共计占71.4%。
2.4 上呼吸道感染:1997年6月~1998年7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儿186例,男108例,女78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6.5岁。临床诊断为上感12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2例,疱疹性咽炎18例,气管炎28例。117例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中,正常者79例,增高者38例,最低为4.2×109/L,最高12.4×109/L。这些患儿高热39~40 ℃,自然病程一般为5~7日,根据临床特征辨证施治,有细菌感染证据者加用抗生素,取得了良好疗效。用药2日内体温降至正常者149例,占80.1%,体温有下降者12例,总有效率为86.6%。
3 体会
3.1 由于小儿体质脆弱,为稚阳之体,易虚易实,且热证极易伤阴,故虽有下证,亦应注意护阴益气,方剂中宜加用养阴益气之品。除少数情况外,一般不采用大承气汤。小儿热性病多属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腺病毒肺炎、大叶肺炎等,可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攻下同时兼以益气、养血、活血等治法。
, 百拇医药
3.2 中医认为实热证的患者,舌质大都红或绛,认为是“热象”之一。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舌质红与血管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密切关系,我们观察到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后,舌质可由红、绛转为正常,面色由苍白转为红润,说明攻下法可能改善了机体血管功能状态与血流动力学状态。舌苔反映了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在治疗过程中,舌苔由黄转白,由厚转薄,多显示病情好转,使用芳香化浊之药物,如藿香、薄荷等可使腻苔消失,所以此处之“浊”可认为是指积存于体内和消化道的各种毒素。
3.3 中医所谓的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坚”,临床观察多有便秘、肠蠕动减弱、腹胀等表现,说明有肠道功能紊乱,久则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此外,各种感染常常有毒素通过血液循环侵及全身,特别是严重病毒感染时,多有一个长短不同的毒血症过程,这些都会侵及全身。腹腔脏器血循环丰富,这些毒素及病毒必然在肠道内存在,长久便秘,肠道粪便毒素吸收,亦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应用通里攻下,有助于毒素的排泄,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肠道循环,减少肠道水肿,改善消化功能。所用的药物如黄芩、元参、大黄等分别对一些病毒、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用来治疗流感及其他感染,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通里攻下决不能简单看成通便,大承气汤通腑泻热的作用有:增加大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内容物,通过肠道排除有毒物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所以及早应用通里攻下法祛除实热是治疗急性热证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简介:杜景春,女,42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1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