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辨证和B超诊断
作者:洪美丽 彭文秀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27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7702
黄疸是儿科常见病证,以往只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舌、指纹、脉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辨证施治。我们对40例黄疸患儿进行B超检查,探讨B超在黄疸辨证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40例黄疸证患儿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小时~11岁,新生儿18例,1~3岁18例,3~7岁2例,>7岁2例;病程3小时~3个月。
, 百拇医药
1.2 辨证分型:阳黄27例,表现为遍体皮肤及双目发黄,色泽鲜明呈金黄或桔黄色,发热或不发热,烦哭,大便正常或便秘、色黄,尿黄赤或如茶水,舌红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或紫滞。阴黄13例,表现为遍体皮肤及双目发黄,色泽呈淡黄或黄绿,四肢欠温,精神萎靡,便稀色白或黄,舌淡红或淡、苔白,指纹红;其中9例为瘀积黄疸,表现为遍体皮肤及双目发黄,色泽黄绿,晦暗无华,身体消瘦,腹胀满可触及症结、痞块,大便白陶土样,指纹淡或紫滞。
2 结果
2.1 40例患儿黄疸分类与原发病和辨证分型关系见表1。
表1 黄疸患儿黄疸分类与原发病和辨证分型的关系 例 黄疸
分类
原发病
辨证分型
, 百拇医药
合
计
阳黄
阴黄
肝前性
ABO溶血
1
1
葡萄糖6磷酸
5
5
脱氢酶缺乏症
肝性
, 百拇医药 巨细胞病毒感染
17
3
20
婴儿肝炎综合征
2
2
肝后性
胆道梗阻
2
2
胆道畸型
10
10
, 百拇医药
合计
27
13
40
2.2 40例黄疸患儿B超检查结果:阳黄27例,其B超表现,5例(18.5%)肝胆脾未见异常,22例(81.5%)有不同的影像学改变,其中肝大9例(33.3%),肝脾均大2例(7.4%),肝反射增强7例(25.9%),胆囊充盈不佳7例(25.9%),胆囊充盈不佳合并胆总管不显示1例(3.7%,充盈不佳患儿经静脉造影可见胆囊显影)。阴黄13例,B超全部(100.0%)有改变,肝大12例(92.3%),肝脾均大5例(38.5%),肝反射增强13例(100.0%),胆囊不显示11例(84.6%,其中7例静脉造影未见胆囊显示,2例做CT无胆囊显示),胆总管未探及1例(7.7%)。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黄疸病因病机是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又脾常不足,脾为邪困,脾失健运,移湿于肝胆,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于肌肤而发黄,湿从热化见阳黄、湿从寒化见阴黄。18例新生儿黄疸又属中医学“胎黄”、“胎疸”范畴,病因又有先天禀赋因素。《诸病源候论.胎疸候》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薰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或是孕育之胎,因父母有邪毒随其精血传于胎儿,使胎儿脏器发育不全,胆府遂道或不通或阻塞,胆液不得循经,外溢于肌肤或湿热内蕴血分,血瘀不行而成瘀积黄疸〔1〕。
3.2 中医据望、闻、问、切辨证阳黄和阴黄,且认为阳黄日久不愈可转为阴黄。阳黄者B超可正常也可异常,异常仅为炎性改变;阴黄者B超全部异常。85%有胆道畸型〔2〕,为梗阻改变。这也符合阳黄易治,阴黄不易治的预后判断。
3.3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阳黄患儿治以清热利湿退黄,方选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其中2例B超见胆道梗阻(胆汁粘稠所致)者加用活血化瘀药,27例患儿中1例死亡,26例治愈和显效。阴黄患儿以温中健脾化湿,方选茵陈理中汤(瘀积黄疸治以利胆消黄、活血通络散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仅2例显效,余疗效不佳,转外科手术。由此可见,B超为阴黄患儿治疗中评估疗效、选择治疗手段、争取手术时机提供了依据。
作者简介:洪美丽,女,59岁,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1781183.
〔2〕马继东,张玉林,马汝柏,等.胆道闭锁的B超诊断与临床验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12):3840.
(收稿日期:19981222修回日期:19990527), 百拇医药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27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7702
黄疸是儿科常见病证,以往只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舌、指纹、脉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辨证施治。我们对40例黄疸患儿进行B超检查,探讨B超在黄疸辨证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40例黄疸证患儿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小时~11岁,新生儿18例,1~3岁18例,3~7岁2例,>7岁2例;病程3小时~3个月。
, 百拇医药
1.2 辨证分型:阳黄27例,表现为遍体皮肤及双目发黄,色泽鲜明呈金黄或桔黄色,发热或不发热,烦哭,大便正常或便秘、色黄,尿黄赤或如茶水,舌红苔黄或黄腻,指纹紫或紫滞。阴黄13例,表现为遍体皮肤及双目发黄,色泽呈淡黄或黄绿,四肢欠温,精神萎靡,便稀色白或黄,舌淡红或淡、苔白,指纹红;其中9例为瘀积黄疸,表现为遍体皮肤及双目发黄,色泽黄绿,晦暗无华,身体消瘦,腹胀满可触及症结、痞块,大便白陶土样,指纹淡或紫滞。
2 结果
2.1 40例患儿黄疸分类与原发病和辨证分型关系见表1。
表1 黄疸患儿黄疸分类与原发病和辨证分型的关系 例 黄疸
分类
原发病
辨证分型
, 百拇医药
合
计
阳黄
阴黄
肝前性
ABO溶血
1
1
葡萄糖6磷酸
5
5
脱氢酶缺乏症
肝性
, 百拇医药 巨细胞病毒感染
17
3
20
婴儿肝炎综合征
2
2
肝后性
胆道梗阻
2
2
胆道畸型
10
10
, 百拇医药
合计
27
13
40
2.2 40例黄疸患儿B超检查结果:阳黄27例,其B超表现,5例(18.5%)肝胆脾未见异常,22例(81.5%)有不同的影像学改变,其中肝大9例(33.3%),肝脾均大2例(7.4%),肝反射增强7例(25.9%),胆囊充盈不佳7例(25.9%),胆囊充盈不佳合并胆总管不显示1例(3.7%,充盈不佳患儿经静脉造影可见胆囊显影)。阴黄13例,B超全部(100.0%)有改变,肝大12例(92.3%),肝脾均大5例(38.5%),肝反射增强13例(100.0%),胆囊不显示11例(84.6%,其中7例静脉造影未见胆囊显示,2例做CT无胆囊显示),胆总管未探及1例(7.7%)。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黄疸病因病机是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又脾常不足,脾为邪困,脾失健运,移湿于肝胆,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于肌肤而发黄,湿从热化见阳黄、湿从寒化见阴黄。18例新生儿黄疸又属中医学“胎黄”、“胎疸”范畴,病因又有先天禀赋因素。《诸病源候论.胎疸候》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薰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或是孕育之胎,因父母有邪毒随其精血传于胎儿,使胎儿脏器发育不全,胆府遂道或不通或阻塞,胆液不得循经,外溢于肌肤或湿热内蕴血分,血瘀不行而成瘀积黄疸〔1〕。
3.2 中医据望、闻、问、切辨证阳黄和阴黄,且认为阳黄日久不愈可转为阴黄。阳黄者B超可正常也可异常,异常仅为炎性改变;阴黄者B超全部异常。85%有胆道畸型〔2〕,为梗阻改变。这也符合阳黄易治,阴黄不易治的预后判断。
3.3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阳黄患儿治以清热利湿退黄,方选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其中2例B超见胆道梗阻(胆汁粘稠所致)者加用活血化瘀药,27例患儿中1例死亡,26例治愈和显效。阴黄患儿以温中健脾化湿,方选茵陈理中汤(瘀积黄疸治以利胆消黄、活血通络散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仅2例显效,余疗效不佳,转外科手术。由此可见,B超为阴黄患儿治疗中评估疗效、选择治疗手段、争取手术时机提供了依据。
作者简介:洪美丽,女,59岁,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1781183.
〔2〕马继东,张玉林,马汝柏,等.胆道闭锁的B超诊断与临床验证.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12):3840.
(收稿日期:19981222修回日期:199905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