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1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庭海 张天寿
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墩中心卫生院,安徽 宁国 24234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15 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6001
我院儿科1995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腮腺炎患儿 91例,分组对照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门诊首次就诊、具有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触痛明显,伴发热、恶心、呕吐、张口困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符合本病诊断患儿91例,其中男51例,女40例;年龄1~13岁,平均6.5岁;病程1~3日;体温37.2~38.0℃者33例,38.0~39.0 ℃者47例;39.0~40.0 ℃者10例,>40.0 ℃者1例。随机分为3组。三氮唑核苷组31例,中药组30例,中药和三氮唑核苷联合组(中西药结合组)30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三氮唑核苷组31例,采用三氮唑核苷肌注治疗,按10~15 mg.kg-1.d-1。中药组30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内服药为马勃6 g,黄芩6 g,牛蒡子6 g,玄参6 g,生甘草8 g,薄荷8 g,柴胡10 g,连翘10 g,板蓝根12 g,每日1剂;外敷药用芒硝3 g,青黛8 g,研匀醋调外敷腮腺肿胀部位。中西药结合组30例,分别用三氮唑核苷和中药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日。
1.3 疗效标准:腮腺肿大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消退为治愈;腮腺肿大有所缩小,临床症状明显减退为有效;完成1个疗程,腮腺仍肿大,症状未减轻为无效。
2 结果
2.1 3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三氮唑核苷组与中药组疗效比较接近(P>0.05),三氮唑核苷组和中药组疗效均明显低于中西药结合组(P均<0.01)。
, 百拇医药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三氮唑核苷组
31
16
8
7
77.4*
中药组
, 百拇医药
30
18
5
7
76.7*
中西药结合组
30
25
4
1
96.7
注:与中西药结合组比较:*P<0.01
, 百拇医药 2.2 3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及消肿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及退热时间比较(±s) h 组别
消肿时间
退热时间
三氮唑核苷组
62.18±2.84*
38.01±5.13*
中药组
60.84±3.97*
, 百拇医药 32.51±2.41*
中西药结合组
41.03±5.71
17.19±3.15
注:与中西药结合组比较:*P<0.01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痄风”,认为因感受风温邪毒疫疠之气,由表入里,邪毒郁结于少阳经脉所过之耳下腮部。方中柴胡、黄芩、连翘、甘草和薄荷可疏风解表透邪外出,马勃、玄参、牛蒡子、板蓝根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敷芒硝、青黛可逐瘀疏风消结。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广谱抗RNA和DNA病毒的核苷酸类药物,该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磷酸肌苷脱氢酶的活性,使鸟嘌呤核苷酸不能合成,使腮腺炎病毒不能复制,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我们采用3种方法治疗对比发现,中西药结合组显著优于三氮唑核苷组及中药组,说明三氮唑核苷与中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加强了抗病毒效力,大大缩短了消肿、退热时间,加快了病情恢复,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简介:黄庭海,男,33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81120修回日期:19990301), 百拇医药
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墩中心卫生院,安徽 宁国 242341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15 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6001
我院儿科1995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腮腺炎患儿 91例,分组对照观察疗效。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门诊首次就诊、具有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触痛明显,伴发热、恶心、呕吐、张口困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符合本病诊断患儿91例,其中男51例,女40例;年龄1~13岁,平均6.5岁;病程1~3日;体温37.2~38.0℃者33例,38.0~39.0 ℃者47例;39.0~40.0 ℃者10例,>40.0 ℃者1例。随机分为3组。三氮唑核苷组31例,中药组30例,中药和三氮唑核苷联合组(中西药结合组)30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三氮唑核苷组31例,采用三氮唑核苷肌注治疗,按10~15 mg.kg-1.d-1。中药组30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内服药为马勃6 g,黄芩6 g,牛蒡子6 g,玄参6 g,生甘草8 g,薄荷8 g,柴胡10 g,连翘10 g,板蓝根12 g,每日1剂;外敷药用芒硝3 g,青黛8 g,研匀醋调外敷腮腺肿胀部位。中西药结合组30例,分别用三氮唑核苷和中药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日。
1.3 疗效标准:腮腺肿大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消退为治愈;腮腺肿大有所缩小,临床症状明显减退为有效;完成1个疗程,腮腺仍肿大,症状未减轻为无效。
2 结果
2.1 3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三氮唑核苷组与中药组疗效比较接近(P>0.05),三氮唑核苷组和中药组疗效均明显低于中西药结合组(P均<0.01)。
, 百拇医药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三氮唑核苷组
31
16
8
7
77.4*
中药组
, 百拇医药
30
18
5
7
76.7*
中西药结合组
30
25
4
1
96.7
注:与中西药结合组比较:*P<0.01
, 百拇医药 2.2 3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及消肿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平均消肿时间及退热时间比较(±s) h 组别
消肿时间
退热时间
三氮唑核苷组
62.18±2.84*
38.01±5.13*
中药组
60.84±3.97*
, 百拇医药 32.51±2.41*
中西药结合组
41.03±5.71
17.19±3.15
注:与中西药结合组比较:*P<0.01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痄风”,认为因感受风温邪毒疫疠之气,由表入里,邪毒郁结于少阳经脉所过之耳下腮部。方中柴胡、黄芩、连翘、甘草和薄荷可疏风解表透邪外出,马勃、玄参、牛蒡子、板蓝根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敷芒硝、青黛可逐瘀疏风消结。三氮唑核苷是一种广谱抗RNA和DNA病毒的核苷酸类药物,该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磷酸肌苷脱氢酶的活性,使鸟嘌呤核苷酸不能合成,使腮腺炎病毒不能复制,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我们采用3种方法治疗对比发现,中西药结合组显著优于三氮唑核苷组及中药组,说明三氮唑核苷与中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加强了抗病毒效力,大大缩短了消肿、退热时间,加快了病情恢复,值得在基层推广。
作者简介:黄庭海,男,33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81120修回日期:199903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