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院前急救分析(附48例报告)
作者:崔少罡 常 诚 陈维静 刘连生 肖振中
单位:崔少罡 常 诚 刘连生 肖振中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军第264医院胸外科(030001);陈维静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军第51383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0617 张力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笔者通过对1990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张力性气胸48例的院前抢救、就诊时间(院前时间)与病情转归的统计分析,以探讨张力性气胸院前处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张力性气胸是我院近8年中急诊收治的存档病例,符合其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16~65岁。胸部创伤37例,非外伤11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有昏迷者4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胸部广泛性皮下气肿3例。
, 百拇医药
1.2 院前处理情况、院前时间分类统计
院前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胸腔穿刺6例,院前处理率为16.67%(8/48),无死亡病例。其余未经处理直接转送医院就诊,死亡9例,死亡率22.50%(9/40)。不同院前时间死亡率、院前处理率统计见表1。随着院前时间的延长,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有统计差异性。院前处理各时间段无差异性(P>0.05)。
表1 不同院前时间的死亡率、院前处理率 院前时间
例数
死亡率(%)
院前处理*率(%)
1小时以内
, 百拇医药 8
0.00(0/8)
12.50(1/8)
1~2小时
18
5.56(1/18)
16.67(3/18)
2~3小时
16
25.00(4/16)
18.75(3/16)
3小时以上
, 百拇医药
6
66.67(4/6)
16.67(1/6)
合计
48
18.75(9/48)
16.67(8/48)
*院前处理指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穿刺
1.3 就诊时生命体征情况 见表2。
表2 就诊时院前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值)比较 院前分类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动脉氧饱和度(%)
收缩压(kPa)
脉搏(次/分)
呼吸频率(次/分)
处理
8
93
14.75
96
21
未处理
40
79
, 百拇医药
11.23
111
28
2 结果
本组死亡9例,院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抢救在4小时以上,死亡率18.75%(9/48);其中1例本院全麻病人过度通气致张力性气胸,由于认识不足致死;1例严重肺裂伤,院后置胸腔引流机械通气4天,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余死亡原因均与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有关。剖胸探查7例,手术证实肺裂伤5例,右下肺支气管破裂1例,食管破裂1例。
3 讨论
张力性气胸一经诊断,就应果断处理,任何延误对病人都是致命的。其院前处理的原则是迅速排出胸膜腔内气体,降低胸膜腔内压力,解除对肺和纵隔的压迫。
, http://www.100md.com
用大号注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刺入胸腔,再用橡皮管连接于水封瓶,使胸腔内积气持续排出。在严重胸外伤救治中为赢得宝贵的时间,有的学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胸腔穿刺抢救气胸,同样达到理想的效果张力性气胸一经诊断,就应果断处理,任何延误对病人都是致命的。其院前处理的原则是迅速排出胸膜腔内气体,降低胸膜腔内压力,解除对肺和纵隔的压迫。
用大号注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刺入胸腔,再用橡皮管连接于水封瓶,使胸腔内积气持续排出。在严重胸外伤救治中为赢得宝贵的时间,有的学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胸腔穿刺抢救气胸,同样达到理想的效果[1]。
经肋间穿刺虽有大量气体逸出,但气胸一时得不到控制,在院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有的胸部创伤病人,由于肺的广泛挫裂伤,同时存在血胸,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于腋中线第六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达到排液、排气的双重目的。低位引流应该注意血凝块阻塞引流管,定时挤压管道,保持通畅。胸腔穿刺与闭式引流均为院前处理的重要手段。Borton等曾就两者在院前处理张力性气胸的效果作过回顾性病例统计分析,转运中死亡分别为19%和17%[2],说明前者更为快捷方便,受条件限制少,后者耗时稍长,但效果更为肯定。
, http://www.100md.com
胸腔闭式引流后转送可将引流管远端连接于一次性软体闭式引流袋,避免了转送中的倾倒或破损。
本组病例中院前处理者8例,处理率不高(16.67%),但均能平稳送至医院,且经救治无死亡病例。合理、及时的院前处理(包括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可基本上解除胸腔内高压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给病员的转送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从容实施,同时缓解了病人和转送人员的心理压力。本组40例未经院前处理,死亡率高达22.50%,说明院前处理与否对病人的转归有显著的差异性。加大对张力性气胸院前处理是支持病人就诊的必要手段,较盲目的直接转送更有现实意义。本组院前时间及院前处理统计结果说明,每一院前时间段的院前处理率基本相当(12.50%~18.75%),无差异性,提示院前处理并不是延后就诊时间的理由,相反合理的院前置管或穿刺能明显地降低张力性气胸的死亡率。
张力性气胸院前处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院后救治的难易及转归。本组病例统计表明院前处理较未处理者平均动脉氧饱和度增加了14%,平均收缩压增加了3.52 kPa,平均脉搏降低15次/分,平均呼吸频率下降7次/分,综合生命体征指标状况明显改善,且有显著差异性。相应的院后处理难度降低,可直接转入病房接受正规的住院治疗,对病人的恢复大有裨益,同时病死率大大降低。本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统计与Coats等[3]报告的63例院前处理统计基本相符。
, http://www.100md.com
张力性气胸从诊断、院前处理到转送均无不体现其紧迫性。本组病例院前时间分布统计显示,随着院前时间的延长,死亡率明显增加,3小时以上送至者死亡率高达66.67%,而1小时以内者无死亡病例,因此积极的转送,尽可能缩短院前时间意义重大。同时表明转送的及时性尚不理想,1小时以内就诊仅占本组病例的16.67%(8/48),探究其延时转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张力性气胸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快捷方便的转送方式和有序的实施方案[4];③急救网络化的严重滞后[5];④急救知识的宣传没有普及;⑤社区、基层专业医护人员的素质培训有待解决。
总之,保证更多的张力性气胸病人能支持到医院救治,是以早期的客观物理诊断为先导,以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腔穿刺为首选方式,同时加以积极转送的综合实施、相互补充的结果。笔者认为院前的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更为确切。
参考文献
1 刘建林,李兆志,黄庆恒.一次性输液管在液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55~56.
, 百拇医药
2 Barton ED,Epperson M,Hoyt DB,et al.Prehospital needle aspiration and tube thoracostomy in trauma victims;A six-year experience with aeromedical crews.J Emeg Med,1995,13:155~163.
3 Coats TJ,Wilson AW,Xeropotamous N.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jujuiry.Injury,1995,26:581~585.
4 蔡汝宾.对我国创伤急救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华创伤杂志,1998,14:129~131.
5 傅浩,司选兰,罗菊香.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急救医学,1998,18(增刊):253~254.
收稿:1998-11-10
修回:1999-01-19, http://www.100md.com
单位:崔少罡 常 诚 刘连生 肖振中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军第264医院胸外科(030001);陈维静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军第51383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0617 张力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笔者通过对1990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张力性气胸48例的院前抢救、就诊时间(院前时间)与病情转归的统计分析,以探讨张力性气胸院前处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张力性气胸是我院近8年中急诊收治的存档病例,符合其诊断标准。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16~65岁。胸部创伤37例,非外伤11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有昏迷者4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胸部广泛性皮下气肿3例。
, 百拇医药
1.2 院前处理情况、院前时间分类统计
院前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胸腔穿刺6例,院前处理率为16.67%(8/48),无死亡病例。其余未经处理直接转送医院就诊,死亡9例,死亡率22.50%(9/40)。不同院前时间死亡率、院前处理率统计见表1。随着院前时间的延长,死亡率明显增加(P<0.01),有统计差异性。院前处理各时间段无差异性(P>0.05)。
表1 不同院前时间的死亡率、院前处理率 院前时间
例数
死亡率(%)
院前处理*率(%)
1小时以内
, 百拇医药 8
0.00(0/8)
12.50(1/8)
1~2小时
18
5.56(1/18)
16.67(3/18)
2~3小时
16
25.00(4/16)
18.75(3/16)
3小时以上
, 百拇医药
6
66.67(4/6)
16.67(1/6)
合计
48
18.75(9/48)
16.67(8/48)
*院前处理指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穿刺
1.3 就诊时生命体征情况 见表2。
表2 就诊时院前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值)比较 院前分类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动脉氧饱和度(%)
收缩压(kPa)
脉搏(次/分)
呼吸频率(次/分)
处理
8
93
14.75
96
21
未处理
40
79
, 百拇医药
11.23
111
28
2 结果
本组死亡9例,院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抢救在4小时以上,死亡率18.75%(9/48);其中1例本院全麻病人过度通气致张力性气胸,由于认识不足致死;1例严重肺裂伤,院后置胸腔引流机械通气4天,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余死亡原因均与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有关。剖胸探查7例,手术证实肺裂伤5例,右下肺支气管破裂1例,食管破裂1例。
3 讨论
张力性气胸一经诊断,就应果断处理,任何延误对病人都是致命的。其院前处理的原则是迅速排出胸膜腔内气体,降低胸膜腔内压力,解除对肺和纵隔的压迫。
, http://www.100md.com
用大号注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刺入胸腔,再用橡皮管连接于水封瓶,使胸腔内积气持续排出。在严重胸外伤救治中为赢得宝贵的时间,有的学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胸腔穿刺抢救气胸,同样达到理想的效果张力性气胸一经诊断,就应果断处理,任何延误对病人都是致命的。其院前处理的原则是迅速排出胸膜腔内气体,降低胸膜腔内压力,解除对肺和纵隔的压迫。
用大号注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刺入胸腔,再用橡皮管连接于水封瓶,使胸腔内积气持续排出。在严重胸外伤救治中为赢得宝贵的时间,有的学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胸腔穿刺抢救气胸,同样达到理想的效果[1]。
经肋间穿刺虽有大量气体逸出,但气胸一时得不到控制,在院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隙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有的胸部创伤病人,由于肺的广泛挫裂伤,同时存在血胸,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于腋中线第六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达到排液、排气的双重目的。低位引流应该注意血凝块阻塞引流管,定时挤压管道,保持通畅。胸腔穿刺与闭式引流均为院前处理的重要手段。Borton等曾就两者在院前处理张力性气胸的效果作过回顾性病例统计分析,转运中死亡分别为19%和17%[2],说明前者更为快捷方便,受条件限制少,后者耗时稍长,但效果更为肯定。
, http://www.100md.com
胸腔闭式引流后转送可将引流管远端连接于一次性软体闭式引流袋,避免了转送中的倾倒或破损。
本组病例中院前处理者8例,处理率不高(16.67%),但均能平稳送至医院,且经救治无死亡病例。合理、及时的院前处理(包括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可基本上解除胸腔内高压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给病员的转送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从容实施,同时缓解了病人和转送人员的心理压力。本组40例未经院前处理,死亡率高达22.50%,说明院前处理与否对病人的转归有显著的差异性。加大对张力性气胸院前处理是支持病人就诊的必要手段,较盲目的直接转送更有现实意义。本组院前时间及院前处理统计结果说明,每一院前时间段的院前处理率基本相当(12.50%~18.75%),无差异性,提示院前处理并不是延后就诊时间的理由,相反合理的院前置管或穿刺能明显地降低张力性气胸的死亡率。
张力性气胸院前处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院后救治的难易及转归。本组病例统计表明院前处理较未处理者平均动脉氧饱和度增加了14%,平均收缩压增加了3.52 kPa,平均脉搏降低15次/分,平均呼吸频率下降7次/分,综合生命体征指标状况明显改善,且有显著差异性。相应的院后处理难度降低,可直接转入病房接受正规的住院治疗,对病人的恢复大有裨益,同时病死率大大降低。本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统计与Coats等[3]报告的63例院前处理统计基本相符。
, http://www.100md.com
张力性气胸从诊断、院前处理到转送均无不体现其紧迫性。本组病例院前时间分布统计显示,随着院前时间的延长,死亡率明显增加,3小时以上送至者死亡率高达66.67%,而1小时以内者无死亡病例,因此积极的转送,尽可能缩短院前时间意义重大。同时表明转送的及时性尚不理想,1小时以内就诊仅占本组病例的16.67%(8/48),探究其延时转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张力性气胸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快捷方便的转送方式和有序的实施方案[4];③急救网络化的严重滞后[5];④急救知识的宣传没有普及;⑤社区、基层专业医护人员的素质培训有待解决。
总之,保证更多的张力性气胸病人能支持到医院救治,是以早期的客观物理诊断为先导,以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腔穿刺为首选方式,同时加以积极转送的综合实施、相互补充的结果。笔者认为院前的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更为确切。
参考文献
1 刘建林,李兆志,黄庆恒.一次性输液管在液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55~56.
, 百拇医药
2 Barton ED,Epperson M,Hoyt DB,et al.Prehospital needle aspiration and tube thoracostomy in trauma victims;A six-year experience with aeromedical crews.J Emeg Med,1995,13:155~163.
3 Coats TJ,Wilson AW,Xeropotamous N.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jujuiry.Injury,1995,26:581~585.
4 蔡汝宾.对我国创伤急救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华创伤杂志,1998,14:129~131.
5 傅浩,司选兰,罗菊香.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急救医学,1998,18(增刊):253~254.
收稿:1998-11-10
修回:1999-01-19,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胸膜疾病 > 自发性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