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胆总管癌21例报告
作者:张兰华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广西医学990670
胆总管癌,包括壶腹癌,由于胆总管下段受前方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气体的干扰,显示率不高。超声诊断进展方面,提高正确诊断率的关键是检查方法的改进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对21例胆总管癌的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作一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超声对胆总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1例胆总管癌均为我院1995~1998年的住院病人,男13例,女8例,年龄40~79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渐进性黄疸17例,上腹痛13例,发热9例,消瘦6例,腹部包块5例。
, 百拇医药
1.2 检测方法:使用ALOKA 6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空腹12小时检查,仰卧位,常规探测肝、胆、胰,沿胆总管走行作多切面扫查,根据需要变换体位,以了解胆总管全程至末端。当胆总管下段及壶腹部被气体遮盖时,可应用体位法:则右侧卧位,病人深吸气,探头紧贴腹壁,以推移肠道气体,易于显示胆总管;也可用饮水法:可饮水500ml,以充盈之胃作透声窗;也可应用脂餐法;进食二只油煎鸡蛋,40~60分钟检查,以促使胆汁排出,易于观察。亦可用旋转扫查法:在显示胆总管纵切面时,固定探头的头端,探头的尾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或显示胰头部的胆总管横断面时,固定探头的左侧,右侧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若用一种方法显示不满意时,可综合应用其他方法以提高显示率。
1.3 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征象。肝内胆管1~2级分支内径≤0.5cm为轻度扩张;0.6cm~0.8cm为中度扩张;≥0.9cm为重度扩张。本组轻、中重度肝内胆管扩张分别为3例、6例和12例。胆总管扩张21例,管径1.0~3.8cm,平均17.3cm。胆总管扭曲,有的呈漏斗或串珠状;癌肿位于胆总管上段12例,下段9例,肿块显示为较强回声13例,显示为低回声8例,上段肿块回声全部显示,下段显示肿块4例,5例显示不清(总显示率75%),经过应用体会法、饮水法、脂餐法等使胆总管下段显示率提高到86%,则下段仍有3例显示不清,但根据胆总管壁增厚、胆管迂曲、僵直、呈重度扩张,3例均判断为胆总管癌,超声诊断率可达100%。本组21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4例,其中12例在术中见到胆总管肿块,肿块最小2.0×3.1cm。最大的2.3×6.5cm。其中3例壶腹癌中2例因广泛粘连,无法手术切除。1例为胰头癌,肿块大小1.5×2.5cm。另一例为胆总管结石。病理报告:12例胆总管腺癌,1例为胰腺癌。另7例亦经CT或胆道造影证实为胆总管癌。B超与临床符合率达95%。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B超诊断价值:本组21例患者中,胆总管下段5例显示不清,经过应用体位法、饮水法、脂餐法等发现其中的2例胆总管内癌肿低回声,提高了胆总管下段的显示率,仍有3例显示不清,但根据胆总管的扩张程度,B超作出了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病灶的诊断。21例B超诊断符合19例,占95%,误诊2例,占5%,11例与手术诊断、病理诊断相符合,误诊的病例中,1例胰头癌,因肿块靠近胰头部胆总管,而肿块又压近胆总管引起梗阻以上的胆管扩张而误诊;另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由于结石为软结石,声影不明显而误诊。
2.2 胆总管扩张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胆总管扩张的诊断标准认为,≥0.7cm提示扩张,>1.1cm提示梗阻。胆总管下段由于受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气体的干扰,病变显示率低,胆总管梗阻病灶良恶性鉴别困难。为了提高胆总管下段的显示率,本室应用体位法、饮水法、脂餐法及旋转扫查法等,若用一种方法显示不满意时,综合应用其它方法,并根据肝内胆管的扩张程度,进行对胆总管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性扩张则胆管扩张少,胆壁光滑无增厚、无僵直、无迂曲现象,胆管呈轻、中度扩张;恶性扩张,由于恶性癌肿自胆管壁长出,晚期癌肿与胆壁无缝隙,胆汁通过受阻,故胆管扩张程度严重,且癌细胞通过浸润胆管壁,损害肝细胞,损害肝组织,胆管壁增厚毛糙、僵直、迂曲,当超声检查胆总管内病料显示不清时,可根据间接征象,则胆管的扩张程度,作出良恶性梗阻病灶的诊断。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陈敏华.胆管疾病超声诊断应用及进展,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7;13(10):64
2 凯 鸽.B型超声在常见胆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广西医学 1997;19(2):213
3 宋秋美,陈俊方,王如瑛.胆管癌的B型超声诊断(附47例分析).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2;14(2):72
4 席永昌,刘永霞,李 冬,等.原发性胆管癌CT、MRI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9;15(1):46
5 朱 虹,龚新环,施仲伟.B超对壶腹部肿瘤诊断价值初步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15(2):27,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广西医学990670
胆总管癌,包括壶腹癌,由于胆总管下段受前方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气体的干扰,显示率不高。超声诊断进展方面,提高正确诊断率的关键是检查方法的改进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对21例胆总管癌的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作一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超声对胆总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1例胆总管癌均为我院1995~1998年的住院病人,男13例,女8例,年龄40~79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渐进性黄疸17例,上腹痛13例,发热9例,消瘦6例,腹部包块5例。
, 百拇医药
1.2 检测方法:使用ALOKA 62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空腹12小时检查,仰卧位,常规探测肝、胆、胰,沿胆总管走行作多切面扫查,根据需要变换体位,以了解胆总管全程至末端。当胆总管下段及壶腹部被气体遮盖时,可应用体位法:则右侧卧位,病人深吸气,探头紧贴腹壁,以推移肠道气体,易于显示胆总管;也可用饮水法:可饮水500ml,以充盈之胃作透声窗;也可应用脂餐法;进食二只油煎鸡蛋,40~60分钟检查,以促使胆汁排出,易于观察。亦可用旋转扫查法:在显示胆总管纵切面时,固定探头的头端,探头的尾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或显示胰头部的胆总管横断面时,固定探头的左侧,右侧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若用一种方法显示不满意时,可综合应用其他方法以提高显示率。
1.3 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征象。肝内胆管1~2级分支内径≤0.5cm为轻度扩张;0.6cm~0.8cm为中度扩张;≥0.9cm为重度扩张。本组轻、中重度肝内胆管扩张分别为3例、6例和12例。胆总管扩张21例,管径1.0~3.8cm,平均17.3cm。胆总管扭曲,有的呈漏斗或串珠状;癌肿位于胆总管上段12例,下段9例,肿块显示为较强回声13例,显示为低回声8例,上段肿块回声全部显示,下段显示肿块4例,5例显示不清(总显示率75%),经过应用体会法、饮水法、脂餐法等使胆总管下段显示率提高到86%,则下段仍有3例显示不清,但根据胆总管壁增厚、胆管迂曲、僵直、呈重度扩张,3例均判断为胆总管癌,超声诊断率可达100%。本组21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4例,其中12例在术中见到胆总管肿块,肿块最小2.0×3.1cm。最大的2.3×6.5cm。其中3例壶腹癌中2例因广泛粘连,无法手术切除。1例为胰头癌,肿块大小1.5×2.5cm。另一例为胆总管结石。病理报告:12例胆总管腺癌,1例为胰腺癌。另7例亦经CT或胆道造影证实为胆总管癌。B超与临床符合率达95%。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B超诊断价值:本组21例患者中,胆总管下段5例显示不清,经过应用体位法、饮水法、脂餐法等发现其中的2例胆总管内癌肿低回声,提高了胆总管下段的显示率,仍有3例显示不清,但根据胆总管的扩张程度,B超作出了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病灶的诊断。21例B超诊断符合19例,占95%,误诊2例,占5%,11例与手术诊断、病理诊断相符合,误诊的病例中,1例胰头癌,因肿块靠近胰头部胆总管,而肿块又压近胆总管引起梗阻以上的胆管扩张而误诊;另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由于结石为软结石,声影不明显而误诊。
2.2 胆总管扩张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胆总管扩张的诊断标准认为,≥0.7cm提示扩张,>1.1cm提示梗阻。胆总管下段由于受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气体的干扰,病变显示率低,胆总管梗阻病灶良恶性鉴别困难。为了提高胆总管下段的显示率,本室应用体位法、饮水法、脂餐法及旋转扫查法等,若用一种方法显示不满意时,综合应用其它方法,并根据肝内胆管的扩张程度,进行对胆总管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性扩张则胆管扩张少,胆壁光滑无增厚、无僵直、无迂曲现象,胆管呈轻、中度扩张;恶性扩张,由于恶性癌肿自胆管壁长出,晚期癌肿与胆壁无缝隙,胆汁通过受阻,故胆管扩张程度严重,且癌细胞通过浸润胆管壁,损害肝细胞,损害肝组织,胆管壁增厚毛糙、僵直、迂曲,当超声检查胆总管内病料显示不清时,可根据间接征象,则胆管的扩张程度,作出良恶性梗阻病灶的诊断。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陈敏华.胆管疾病超声诊断应用及进展,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7;13(10):64
2 凯 鸽.B型超声在常见胆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广西医学 1997;19(2):213
3 宋秋美,陈俊方,王如瑛.胆管癌的B型超声诊断(附47例分析).中华物理医学杂志 1992;14(2):72
4 席永昌,刘永霞,李 冬,等.原发性胆管癌CT、MRI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9;15(1):46
5 朱 虹,龚新环,施仲伟.B超对壶腹部肿瘤诊断价值初步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15(2):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