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0449
中医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41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李兰铮

    单位:李兰铮 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749 近年来笔者辨证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治疗41例单纯型小儿肾病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小儿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最小3岁2个月,最大1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临床主要症状: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部分患儿满月脸,精神疲倦,纳呆,便溏,舌质暗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细。中医辨证脾肾亏虚兼血瘀。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补骨脂12(单位:克,下同)、菟丝子15、党参12、黄芪12、白术10、茯苓12、桃仁10、红花6、川芎6、丹参15、泽兰10。加减:阳虚畏寒,加熟附子、桂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腰痛者,加川断、杜仲;血虚头晕者,加熟地黄、首乌。日1剂,水煎2次,分多次温服,饮食忌生冷寒凉之品。15天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 缓解(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 g,ALB、胆固醇恢复正常)10例;基本缓解(症状减轻,24小时尿蛋白定量<1 g,ALB、胆固醇明显改善)27例;无效(症状不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未减少,ALB、胆固醇无改善)4例。

    2 病案举例

    患者男,8岁,患肾病综合征2年,曾经激素治疗,停药后反跳。诊时见患孩满月脸,面色白,精神疲倦,畏寒,纳呆,便溏,双下肢中度浮肿,舌质暗边有瘀斑,脉沉细。24小时尿蛋白定量3.7 g,ALB 31.6 g/L,胆固醇7.2 mmol/L,血液流变学检查提示高凝状态。西医诊断:单纯型肾病综合征。中医诊断:水肿(辨证属脾肾亏虚兼血瘀),治宜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处方:补肾脂12、黄芪12、党参12、白术10、茯苓12、菟丝子15、桃仁10、红花6、丹参15、川芎6、猪苓15、泽泻15、熟附子6,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共7日。药后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上方去泽泻,续服8剂,水肿消失,精神转佳,其它症状明显好转。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 g,ALB 38.2 g/L,胆固醇5.9 mmol/L,血液流变学检查高凝状态消失。再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中药调理,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上分为单纯型和肾炎型,本组病例均为单纯型。本病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严重影响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肾功能。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元气的推动,才能保持"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状态,气虚则血瘀而不流。

    笔者临床体会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属本虚标实,本虚是发病的关键,尤以脾肾亏虚最为密切,因虚致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菟丝子健脾补肾,有扩血管、利尿、降低尿素氮等作用,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泽兰活血利水消肿。治疗用药紧扣病机,配伍严谨。

    健脾补肾,能培元固本,明显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感染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重要病因。笔者认为辨证运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在本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真正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特色和优势。

    药理研究证明健脾补肾方药与活血化瘀方药合用能加强清除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笔者认为中药治疗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对肾炎型则应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