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早期诊治
作者:张楚根 林孟森
单位:张楚根 林孟森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儿科(521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736 本文总结我院儿科1996~1998年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97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用液固双相培养瓶行需氧菌血培养确诊的36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应用WHONET-4对36株需氧菌的药敏进行统计,同时予以临床诊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培养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36例,男30例,女6例,足月儿30例,(其中足月小样儿3例),早产儿6例;发病日龄~3天18例,~7天6例,~14天7例,~28天5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36例新生儿其母产前均无明确的感染性疾病史,均予新法接生,其中顺产34例(窒息3例),钳产并窒息1例,胎膜早破4天后顺产1例。30例患儿来自农村及基层卫生院转送。出生后有原发感染灶28例,其中脐炎12例(脐畸形并脐炎2例),肺炎10例,腹泻5例,脓疱疹3例,口腔炎2例,脊柱裂并感染、尿布皮炎各1例,有6例同时有2个感染灶。临床表现:反应差、拒乳29例,气促14例,体温不升13例,发热9例,黄疸13例,腹胀10例,呕吐8例,抽搐5例。有严重并发症者14例,其中呼吸循环衰竭10例,3个或3个以上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重度硬肿症3例,肺出血2例,核黄疸1例。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入院前均查血常规,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9/L 8例,<5×109/L 5例;20例查肝功能总胆红素均升高,其中间接胆红素>342 μmol/L 8例,4例合并明显直接胆红素升高,>68.4 μmol/L。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血培养 97例中36株需氧菌生长,阳性率达37.2%,共计17种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26株,占72.2%,包括葡萄球菌19株,微球菌3株,阳性杆菌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株,占27.8%,包括发酵菌5株,非发酵菌5株。葡萄球菌19株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共7株,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5株,其他葡萄球菌共7株。非发酵菌中绿脓杆菌2株,其他菌8种。
2.2 药敏 应用WHONET-4检测系统对36株需氧菌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药敏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96.2%;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1.0%,头孢唑林76.9%;敏感率最低的是红霉素7.7%,其次是青霉素15.4%,及氨苄西林23.1%;革兰氏阴性菌对亚安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阿米卡星90%,环丙沙星80%,敏感率最低的是氨苄西林10%,其次是哌拉西林20%,头孢呋肟30%。
, 百拇医药
2.3 治疗及转归 本组病例入院后根据病情及家属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作用的二联抗生素治疗,药敏报告后参考药敏重新用药,并辅以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血浆和全血等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出现并发症者予相应的处理。治疗结果,治愈26例,72.2%,自动出院6例,占16.6%,死亡4例,占11.2%。死亡4例中2例为绿脓杆菌败血症,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另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6例自动出院者均合并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36株细菌共17种,革兰氏阳性菌26株,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10株,说明致病菌以阳性菌为主,而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19株,占所有细菌的52.8%,为最主要的致病菌,在葡萄球菌中尤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发酵菌和非发酵菌机会大致相同。从发病日龄分析:~3天发病者18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株,阴性菌5株,说明3天内发病者以阳性菌为主;~7天发病者6例,革兰氏阳性菌2株,阴性菌4株,3天后发病者以阴性菌为主;1周以上发病者12例,革兰氏阳性菌11株,阴性菌1株,说明1周以上发病者绝大多数为阳性菌。因此对3天内发病者抗生素选择以针对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兼顾阴性菌;对3天以上~1周发病者,抗生素选择针对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兼顾阳性菌。对1周以上发病者,主要选择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 百拇医药
3.2 从药敏分析结果揭示,对革兰氏阳性菌,可首选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头孢唑林,因价格不太贵,毒副作用小,如疗效差可慎用毒副作用较大的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可首选阿米卡星,其次可选用亚安培南,因价格贵,慎用环丙沙星,本科尚未在新生儿中应用环丙沙星。
3.3 本组97例中培养有36株细菌生长,阳性率37.1%,阳性率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临床重视,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对于临床上出现五不情况(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或伴有发热,重度黄疸,腹胀明显;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5×109/L,或<5×109/L;以及存在原发感染灶如肺炎、脐炎,皮肤感染等,即应考虑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于不同部位抽血送血培养,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另一方面,本院细菌室改进了血培养的方法,采用法国产液固双相血培养瓶,由于含有多种氨基酸,辅酶、维生素K3及B6,嘌呤,嘧啶等生长因子和CO2,使一些难以生长的细菌也能培养出来,从而提高阳性率。
3.4 本组36例中治愈26例,治愈率72.2%;死亡4例,占11.2%;自动出院6例,占16.6%。由于病例多数来自农村或基层卫生院,入院时合并严重并发症者达14例,占39%,其中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无严重并发症者均治愈。说明早诊断,早治疗效果好,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死亡及自动出院的10例中,葡萄球菌共占5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例,其中2例为绿脓杆菌,均死亡。说明细菌的种类对预后也有关系,尤其是绿脓杆菌败血症,预后较差。, 百拇医药
单位:张楚根 林孟森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儿科(521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736 本文总结我院儿科1996~1998年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97例,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用液固双相培养瓶行需氧菌血培养确诊的36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应用WHONET-4对36株需氧菌的药敏进行统计,同时予以临床诊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培养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36例,男30例,女6例,足月儿30例,(其中足月小样儿3例),早产儿6例;发病日龄~3天18例,~7天6例,~14天7例,~28天5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36例新生儿其母产前均无明确的感染性疾病史,均予新法接生,其中顺产34例(窒息3例),钳产并窒息1例,胎膜早破4天后顺产1例。30例患儿来自农村及基层卫生院转送。出生后有原发感染灶28例,其中脐炎12例(脐畸形并脐炎2例),肺炎10例,腹泻5例,脓疱疹3例,口腔炎2例,脊柱裂并感染、尿布皮炎各1例,有6例同时有2个感染灶。临床表现:反应差、拒乳29例,气促14例,体温不升13例,发热9例,黄疸13例,腹胀10例,呕吐8例,抽搐5例。有严重并发症者14例,其中呼吸循环衰竭10例,3个或3个以上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重度硬肿症3例,肺出血2例,核黄疸1例。
1.3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入院前均查血常规,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9/L 8例,<5×109/L 5例;20例查肝功能总胆红素均升高,其中间接胆红素>342 μmol/L 8例,4例合并明显直接胆红素升高,>68.4 μmol/L。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血培养 97例中36株需氧菌生长,阳性率达37.2%,共计17种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26株,占72.2%,包括葡萄球菌19株,微球菌3株,阳性杆菌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株,占27.8%,包括发酵菌5株,非发酵菌5株。葡萄球菌19株中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共7株,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5株,其他葡萄球菌共7株。非发酵菌中绿脓杆菌2株,其他菌8种。
2.2 药敏 应用WHONET-4检测系统对36株需氧菌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药敏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96.2%;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1.0%,头孢唑林76.9%;敏感率最低的是红霉素7.7%,其次是青霉素15.4%,及氨苄西林23.1%;革兰氏阴性菌对亚安培南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阿米卡星90%,环丙沙星80%,敏感率最低的是氨苄西林10%,其次是哌拉西林20%,头孢呋肟30%。
, 百拇医药
2.3 治疗及转归 本组病例入院后根据病情及家属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作用的二联抗生素治疗,药敏报告后参考药敏重新用药,并辅以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血浆和全血等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出现并发症者予相应的处理。治疗结果,治愈26例,72.2%,自动出院6例,占16.6%,死亡4例,占11.2%。死亡4例中2例为绿脓杆菌败血症,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败血症,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另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6例自动出院者均合并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36株细菌共17种,革兰氏阳性菌26株,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10株,说明致病菌以阳性菌为主,而革兰氏阳性菌中葡萄球菌19株,占所有细菌的52.8%,为最主要的致病菌,在葡萄球菌中尤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发酵菌和非发酵菌机会大致相同。从发病日龄分析:~3天发病者18例,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株,阴性菌5株,说明3天内发病者以阳性菌为主;~7天发病者6例,革兰氏阳性菌2株,阴性菌4株,3天后发病者以阴性菌为主;1周以上发病者12例,革兰氏阳性菌11株,阴性菌1株,说明1周以上发病者绝大多数为阳性菌。因此对3天内发病者抗生素选择以针对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兼顾阴性菌;对3天以上~1周发病者,抗生素选择针对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兼顾阳性菌。对1周以上发病者,主要选择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 百拇医药
3.2 从药敏分析结果揭示,对革兰氏阳性菌,可首选氨苄西林/舒巴坦或头孢唑林,因价格不太贵,毒副作用小,如疗效差可慎用毒副作用较大的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可首选阿米卡星,其次可选用亚安培南,因价格贵,慎用环丙沙星,本科尚未在新生儿中应用环丙沙星。
3.3 本组97例中培养有36株细菌生长,阳性率37.1%,阳性率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临床重视,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上无特殊表现,对于临床上出现五不情况(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或伴有发热,重度黄疸,腹胀明显;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5×109/L,或<5×109/L;以及存在原发感染灶如肺炎、脐炎,皮肤感染等,即应考虑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于不同部位抽血送血培养,才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另一方面,本院细菌室改进了血培养的方法,采用法国产液固双相血培养瓶,由于含有多种氨基酸,辅酶、维生素K3及B6,嘌呤,嘧啶等生长因子和CO2,使一些难以生长的细菌也能培养出来,从而提高阳性率。
3.4 本组36例中治愈26例,治愈率72.2%;死亡4例,占11.2%;自动出院6例,占16.6%。由于病例多数来自农村或基层卫生院,入院时合并严重并发症者达14例,占39%,其中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无严重并发症者均治愈。说明早诊断,早治疗效果好,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死亡及自动出院的10例中,葡萄球菌共占5例,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例,其中2例为绿脓杆菌,均死亡。说明细菌的种类对预后也有关系,尤其是绿脓杆菌败血症,预后较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