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0464
大肠息肉电切术103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许少霞 王启仪

    单位:许少霞 王启仪 广东省人民医院(51008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734 1994年12月~1998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大肠息肉的103例患者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旨在了解大肠息肉发生的部位,与年龄的关系,恶变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经内镜行息肉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4年12月~1998年6月我院行结肠镜检查3 293例,内镜下电切治疗大肠息肉103例,切除息肉132枚。其中男66例,女37例;门诊病人74例,住院病人29例。年龄岁,平均年龄57.9岁。50岁以上76例,占73.8%(76/103)。
, 百拇医药
    1.2 息肉部位及形态 息肉部位及病理类型见表1。息肉形态:长蒂45枚,短蒂77枚,无蒂25枚。巨大息肉9例,最大者约4 cm×5 cm×5 cm。

    1.3 病理类型 见表1。部分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8例,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部分癌变3例。

    表1 息肉病理类型及在肠道的分布

    直肠

    乙状

    结肠

    降结肠

    脾曲

    横结肠

    肝曲
, 百拇医药
    升结肠

    盲肠

    绒毛状腺瘤

    12

    10

    管状腺瘤

    10

    17

    3

    2

    3

    1

    乳头状腺瘤

    3
, 百拇医药
    1

    1

    炎性息肉

    16

    6

    7

    2

    2

    4

    幼年性息肉

    1

    1

    脂肪瘤

    1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 术前1天予50%硫酸镁口服清洁肠道,插镜检查发现息肉即予以圈套电切治疗。1次切除97例,共123枚,2次切除1例,,2次以上8例。术后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全流及半流饮食1~周。

    1.4 并发症及处理 术中出血13例,予以基底部注射高渗盐水1例,再电凝5例,局部用去甲肾上腺素稀释液冲洗7例。术后2周内出血4例,原因分别是:过早活动、饮食不当、用药不当及术后创面过大过深焦痂脱落。

    2 讨论

    大量的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引起[1],内镜下电切是治疗结肠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本文103例中,单发息肉81例,多发性息肉22例,多发息肉年龄大于50岁者共有19例(19/22),单发息肉者57例(57/81),50岁以上76例占本组大肠息肉数的73.8%,多发息肉发病年龄超大。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肠道多发性息肉的发生率升高,与文献报道相符[2]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显示,大肠息肉的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这与大肠癌的好发部位一致。恶变程度最高的绒毛状腺瘤22例全分布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及乳头状腺瘤41例中,有31例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年龄超过50岁者有46例,占62.1%(46/74)。炎性息肉可见于结肠各部位,与炎症并存,但仍以直肠多见,其发生率与年龄关系不明显。以上资料显示,腺瘤性息肉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而炎性息肉可见于各年龄组。

    随着年龄的增大,近段结肠息肉的发生率增高,24枚近段结肠息肉中,发生在年龄大于50岁者有18枚。老年人近段结肠癌发生率升高与饮食中相关致癌物质的长期作用有关[3],结肠息肉的发生机制可能亦与之有关。

    3例息肉癌变病例中,2例分布在乙状结肠,1例分布在升结肠。3例均是长蒂及短蒂息肉,在切除前的病理活检中诊断为良性息肉,因此息肉摘除后一定要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3例均术后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其中1例已随访4年多,无复发。
, http://www.100md.com
    虽然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但近年来右半结肠癌趋多见[4]。本组病例右半结肠息肉占18.2%(24/132),其中腺瘤占25%(6/24),因此有必要行全结肠内镜检查,以免漏诊。大量资料表明,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它的癌变至少需5年以上,平均10~15年[4]。因此,对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应尽可能予以摘除。大肠腺瘤具有多发倾向,故大肠癌也具有多原发特点。据报道2%~9%的大肠癌患者是多原发的[4]。本组多发息肉高达21.4%,因此,应尽量作全结肠检查,仔细观察,防止遗漏。另外,对于大肠息肉患者,应定期作结肠镜检查,在息肉癌变以前予以摘除。

    幼年性息肉多在青少年发病,中老年偶见。内镜所见息肉多单发,直肠、乙状结肠多见,息肉多细长[5]。本文2例发病年龄分别是5岁和38岁,1例分布在直肠,1例在乙状结肠,均为长蒂息肉,2例均经电切治疗,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本组门诊病人74例,大部分病人术中无出血现象,小部分出现少量渗血,经过基底部注射高渗盐水、再电凝及局部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而止血。术后2周内出血4例,3例经局部及全身用止血药治疗后止血,另1例为脂肪瘤病人,术后10天出现下消化道大出血,考虑焦痂脱落引起,内镜下止血后第14天再次出血,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术后2周内,患者应少活动,进食易消化低纤维食物,避免使用泻下药物。脂肪瘤则因脂肪很难发生凝固,术后出血可能性大,不宜行电凝切术。

    对于巨大息肉病例,一次不能摘除者,本文采用分次切除办法,疗效好。9例巨大息肉中,最大者4 cm×5 cm×5 cm,分2~12次切除,术后均无出血现象。

    总之,内镜下电凝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方法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3 参考文献

    1 吕农华,徐家瑞,陶雪花,等.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的探讨-附245例分析. 中华消化杂志,1997,6:365.

    2 魏 玲,黄家清,潘国宗,等. 大肠良性肿瘤735例临床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1):769~770.

    3 董全江摘. 老年人近段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7,2:116.

    4 林庚金,主编. 消化病新概念.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119~126.

    5 李益农,陆星华,主编. 消化内镜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3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