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脾细胞使移植心肺存活延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邱小强 顾泗荣 沈振亚
单位:邱小强 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胸外科,邮政编码:215003;顾泗荣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沈振亚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大鼠 心脏移植 免疫耐受 胸腺 脾细胞
江苏医药990704 摘要 采用改良Fox-Lee术式建立大鼠异位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胸腺内预注射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5×107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抗淋巴细胞血清1ml,3周后接受移植,成功诱导免疫耐受,移植心肺不需免疫抑制剂而长期存活(MST=78.00±22.66d);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心肺均被排斥。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器官移植是治疗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最主要障碍。我们于1996年9月~1997年9月建立大鼠异位心脏带肺叶联合移植模型,探讨胸腺内移植供体脾细胞联合抗淋巴细胞血清ALS治疗能否诱导受体对移植心脏和肺叶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http://www.100md.com
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 受体为健康雄性SD大鼠,供体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70~220g,随机配对,第三品系为雄性F311大鼠。
二、脾细胞的制备 供体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切除脾脏,剪碎制成脾细胞悬液,蒸馏水低渗去除红细胞,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性,以RP1640液调定细胞含量为每毫升5×108,4℃冰箱保存。
三、受体大鼠移植手术前处理 参照Goss等[1~3]报道的方法受体大鼠胸腺内预注射脾细胞。采用胸骨正中部分切开术,麻醉后,切开胸部正中皮肤、部分胸骨,暴露胸腺,将含脾细胞的RP1640液0.1ml通过32号针头注入胸腺内。手术成功的大鼠,术后4小时腹腔注射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1ml。
四、腹腔异位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术 本实验采用改良Fox-Lee[4,5]术式行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术。戊巴比妥钠麻醉,清洁手术。麻醉后,整块切取供体心肺组织;修剪移植心肺,切去左肺,大鼠右肺分三叶,并连带一尾状叶,分别结扎切除右上叶、右中叶、尾状叶,保留右肺下叶与心脏进行联合移植。准备受体移植区:经腹正中长切口进入腹腔,显露腹主动脉肾下段,斜上两只小血管夹,行腹主动脉造口,使其与供心升主动脉端口相匹配。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行供心肺叶联合移植术;用8~0无损伤线将供心胸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切口行单一端侧吻合。供心的循环方式为Fox[5]循环:血液从受体动脉→供心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肌→冠状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移植心收缩时,血液经主动脉射回受体动脉。术后24小时植心心跳规则有力,为移植手术成功进入实验分组。
, 百拇医药
五、实验分组
A组:Wistar大鼠心脏肺叶移植给正常SD大鼠,术前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
B组:Wistar→SD大鼠心脏肺叶移植,术前3周受体SD大鼠胸腺内注射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5×107,联合一次腹腔注射ALS 1ml。
C组:Wistar→SD大鼠心脏肺叶移植,术前3周受体处理同B组,但脾细胞来源于第三品系F311大鼠。以上各组移植术后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A组、C组大鼠移植后3~4天后出现反应迟钝,活动减少,毛发蓬乱无光泽,体重变化不明显。B组大鼠术后第二天起逐步恢复常态,反应灵敏,毛发整齐有光泽,进食良好,体重增加。
, 百拇医药
二、存活情况 通过腹壁触诊了解供心存活情况,供心跳动规则有力为存活良好;供心停止跳动或大鼠死亡为排斥反应终点。见附表。
附表 移植心肺叶存活的情况 组别
术前治疗
供体
受体
存活天数(±s)
A组
无
Wistar
, 百拇医药
SD
6,7,8,8,9
(7.60±1.14)
B组
ALS+IT
Wistar SC
Wistar
SD
52,65,76,85,112
(78.00±22.66)
C组
ALS+IT
, 百拇医药
F311 SC
Wistar
SD
7,8,9,9,10
(8.60±1.14)
B组分别和A组、C组行t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
C组和A组行t检验,P>0.05,无差异。
三、组织病理学观察 供心、肺叶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A组、C组心肌细胞间质及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出血或水肿或坏死,肺组织见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存在明显排斥反应。B组供心心肌细胞间质及血管周围未见淋巴细胞浸润,无出血、坏死、纤维化,肺组织仅见少许出血。A组、C组心肌标本透视电镜日立H-600下观察到心肌细胞结构明显破坏、肌丝模糊不清,有断裂溶解现象,周围线粒体肿胀,空泡形成,并见单核细胞浸润。
, 百拇医药
四、统计学处 理计算各组存活时间的均数和方差,各组均数间进行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讨 论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免疫排斥是困扰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近20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发明应用,提高了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6],但长期使用有许多副作用[7]。1990年Posselt[8]在实验中将Lewis大鼠的胰岛移植到WF大鼠的不同部位,移植前14天受体腹腔注射ALS 1ml,结果发现ALS能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ALS治疗后胸腺部位接受移植的受体大鼠长期存活(>200天),移植胰岛功能良好,并且再次在肾被膜下移植同品系供体胰岛后未发生排斥反应。Posselt认为通过胸腺内移植联合一次性ALS治疗能诱导对供体的免疫耐受。此后Remuzzi等[9~11]报道了通过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细胞联合短期免疫治疗,在大鼠肾、心、肝、小肠等单一器官移植模型中成功诱导免疫耐受。本实验首次将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脾细胞联合一次性ALS治疗用于大鼠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模型。实验中发现经该方案处理的B组大鼠移植后长期存活,对照组A组移植后发生排斥,而胸腺内注射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的C组移植后也发生排斥现象。本实验证实了胸腺是新的免疫特惠器官的发现,通过胸腺途径能诱导免疫耐受,具有供体特异性,但无器官特异性,心脏和肺叶均不被排斥。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现象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对其机制的研究和阐明将促进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有学者推测可能包括克隆清除、克隆受抑或无能状态和免疫抑制细胞的产生等[1,2,8,9,12]。
, http://www.100md.com
ALS能溶解外周血中的成熟T淋巴和B淋巴细胞,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13]。胸腺是培育形成各类不同特性T细胞的免疫器官。由于存在血―胸腺屏障,抗原异物不能进入胸腺内,胸腺内的异物抗原也不能外渗到血循环中,成熟T细胞很少到胸腺内,使进入胸腺内的异基因脾细胞能逃避免疫监视而长期存活。根据克隆选择学说,移植物抗原激活的同种特异性免疫克隆的扩增将导致移植排斥反应。异基因细胞进入胸腺后改变了胸腺内微环境,干扰干细胞的分化发育,使针对该种基因的免疫细胞克隆清除而无法扩增,但是仍保留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克隆,新一代成熟T细胞视异基因抗原为自身抗原,由此产生免疫耐受,并具有抗原特异性即供体特异性,但无器官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Goss JA, et al. Transplant Proc 1992;24:2879.
[2] Kline G, et al.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1993;12:388.
, http://www.100md.com
[3] Shen Z,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4;107:
1472.
[4] Lee S, et al. Transplantation 1982;33:438.
[5] Fox U, et al. J Microsurg 1980;1:377.
[6] Bach FH, et al. N Engl J Med 1987;318:492.
[7] Walker RG, et al. Kidney Transplantation. Philadel-
phia: Saunders, 1988;319.
, 百拇医药
[8] Posselt AM, et al. Science 1990;249:1293.
[9] Remuzzi G, et al. Lancet 1991;337:750.
[10] Odorico JS, et al. Surgery 1992;112:370.
[11] Kamada N. Semin Liver Dis 1992;12:1.
[12] Nakafusa Y, et al. Transplant Proc 1995;27(1):128.
[13] 林飞卿,等.医学基础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89.
(1998年7月29日收稿 同年11月4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
单位:邱小强 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胸外科,邮政编码:215003;顾泗荣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沈振亚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大鼠 心脏移植 免疫耐受 胸腺 脾细胞
江苏医药990704 摘要 采用改良Fox-Lee术式建立大鼠异位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模型。受体SD大鼠胸腺内预注射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5×107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抗淋巴细胞血清1ml,3周后接受移植,成功诱导免疫耐受,移植心肺不需免疫抑制剂而长期存活(MST=78.00±22.66d);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心肺均被排斥。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器官移植是治疗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最主要障碍。我们于1996年9月~1997年9月建立大鼠异位心脏带肺叶联合移植模型,探讨胸腺内移植供体脾细胞联合抗淋巴细胞血清ALS治疗能否诱导受体对移植心脏和肺叶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http://www.100md.com
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 受体为健康雄性SD大鼠,供体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70~220g,随机配对,第三品系为雄性F311大鼠。
二、脾细胞的制备 供体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切除脾脏,剪碎制成脾细胞悬液,蒸馏水低渗去除红细胞,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性,以RP1640液调定细胞含量为每毫升5×108,4℃冰箱保存。
三、受体大鼠移植手术前处理 参照Goss等[1~3]报道的方法受体大鼠胸腺内预注射脾细胞。采用胸骨正中部分切开术,麻醉后,切开胸部正中皮肤、部分胸骨,暴露胸腺,将含脾细胞的RP1640液0.1ml通过32号针头注入胸腺内。手术成功的大鼠,术后4小时腹腔注射兔抗鼠淋巴细胞血清1ml。
四、腹腔异位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术 本实验采用改良Fox-Lee[4,5]术式行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术。戊巴比妥钠麻醉,清洁手术。麻醉后,整块切取供体心肺组织;修剪移植心肺,切去左肺,大鼠右肺分三叶,并连带一尾状叶,分别结扎切除右上叶、右中叶、尾状叶,保留右肺下叶与心脏进行联合移植。准备受体移植区:经腹正中长切口进入腹腔,显露腹主动脉肾下段,斜上两只小血管夹,行腹主动脉造口,使其与供心升主动脉端口相匹配。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行供心肺叶联合移植术;用8~0无损伤线将供心胸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切口行单一端侧吻合。供心的循环方式为Fox[5]循环:血液从受体动脉→供心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肌→冠状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移植心收缩时,血液经主动脉射回受体动脉。术后24小时植心心跳规则有力,为移植手术成功进入实验分组。
, 百拇医药
五、实验分组
A组:Wistar大鼠心脏肺叶移植给正常SD大鼠,术前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
B组:Wistar→SD大鼠心脏肺叶移植,术前3周受体SD大鼠胸腺内注射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5×107,联合一次腹腔注射ALS 1ml。
C组:Wistar→SD大鼠心脏肺叶移植,术前3周受体处理同B组,但脾细胞来源于第三品系F311大鼠。以上各组移植术后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A组、C组大鼠移植后3~4天后出现反应迟钝,活动减少,毛发蓬乱无光泽,体重变化不明显。B组大鼠术后第二天起逐步恢复常态,反应灵敏,毛发整齐有光泽,进食良好,体重增加。
, 百拇医药
二、存活情况 通过腹壁触诊了解供心存活情况,供心跳动规则有力为存活良好;供心停止跳动或大鼠死亡为排斥反应终点。见附表。
附表 移植心肺叶存活的情况 组别
术前治疗
供体
受体
存活天数(±s)
A组
无
Wistar
, 百拇医药
SD
6,7,8,8,9
(7.60±1.14)
B组
ALS+IT
Wistar SC
Wistar
SD
52,65,76,85,112
(78.00±22.66)
C组
ALS+IT
, 百拇医药
F311 SC
Wistar
SD
7,8,9,9,10
(8.60±1.14)
B组分别和A组、C组行t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
C组和A组行t检验,P>0.05,无差异。
三、组织病理学观察 供心、肺叶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A组、C组心肌细胞间质及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出血或水肿或坏死,肺组织见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坏死,存在明显排斥反应。B组供心心肌细胞间质及血管周围未见淋巴细胞浸润,无出血、坏死、纤维化,肺组织仅见少许出血。A组、C组心肌标本透视电镜日立H-600下观察到心肌细胞结构明显破坏、肌丝模糊不清,有断裂溶解现象,周围线粒体肿胀,空泡形成,并见单核细胞浸润。
, 百拇医药
四、统计学处 理计算各组存活时间的均数和方差,各组均数间进行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讨 论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免疫排斥是困扰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近20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发明应用,提高了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6],但长期使用有许多副作用[7]。1990年Posselt[8]在实验中将Lewis大鼠的胰岛移植到WF大鼠的不同部位,移植前14天受体腹腔注射ALS 1ml,结果发现ALS能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ALS治疗后胸腺部位接受移植的受体大鼠长期存活(>200天),移植胰岛功能良好,并且再次在肾被膜下移植同品系供体胰岛后未发生排斥反应。Posselt认为通过胸腺内移植联合一次性ALS治疗能诱导对供体的免疫耐受。此后Remuzzi等[9~11]报道了通过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细胞联合短期免疫治疗,在大鼠肾、心、肝、小肠等单一器官移植模型中成功诱导免疫耐受。本实验首次将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脾细胞联合一次性ALS治疗用于大鼠心脏肺叶联合移植模型。实验中发现经该方案处理的B组大鼠移植后长期存活,对照组A组移植后发生排斥,而胸腺内注射第三品系大鼠脾细胞的C组移植后也发生排斥现象。本实验证实了胸腺是新的免疫特惠器官的发现,通过胸腺途径能诱导免疫耐受,具有供体特异性,但无器官特异性,心脏和肺叶均不被排斥。胸腺内预注射异基因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现象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对其机制的研究和阐明将促进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有学者推测可能包括克隆清除、克隆受抑或无能状态和免疫抑制细胞的产生等[1,2,8,9,12]。
, http://www.100md.com
ALS能溶解外周血中的成熟T淋巴和B淋巴细胞,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13]。胸腺是培育形成各类不同特性T细胞的免疫器官。由于存在血―胸腺屏障,抗原异物不能进入胸腺内,胸腺内的异物抗原也不能外渗到血循环中,成熟T细胞很少到胸腺内,使进入胸腺内的异基因脾细胞能逃避免疫监视而长期存活。根据克隆选择学说,移植物抗原激活的同种特异性免疫克隆的扩增将导致移植排斥反应。异基因细胞进入胸腺后改变了胸腺内微环境,干扰干细胞的分化发育,使针对该种基因的免疫细胞克隆清除而无法扩增,但是仍保留其他免疫活性细胞克隆,新一代成熟T细胞视异基因抗原为自身抗原,由此产生免疫耐受,并具有抗原特异性即供体特异性,但无器官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Goss JA, et al. Transplant Proc 1992;24:2879.
[2] Kline G, et al.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1993;12:388.
, http://www.100md.com
[3] Shen Z,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4;107:
1472.
[4] Lee S, et al. Transplantation 1982;33:438.
[5] Fox U, et al. J Microsurg 1980;1:377.
[6] Bach FH, et al. N Engl J Med 1987;318:492.
[7] Walker RG, et al. Kidney Transplantation. Philadel-
phia: Saunders, 1988;319.
, 百拇医药
[8] Posselt AM, et al. Science 1990;249:1293.
[9] Remuzzi G, et al. Lancet 1991;337:750.
[10] Odorico JS, et al. Surgery 1992;112:370.
[11] Kamada N. Semin Liver Dis 1992;12:1.
[12] Nakafusa Y, et al. Transplant Proc 1995;27(1):128.
[13] 林飞卿,等.医学基础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89.
(1998年7月29日收稿 同年11月4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