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7187
四肢潜行脱套伤的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7期
     作者:张长虹 张贻良 于建军

    单位: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221400)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750 自1991年5月至1996年10月,我科共收治四肢皮肤潜行脱套伤12例,其中11例采用全厚皮片原位覆盖移植,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2例中男2例,女10例,年龄8~45岁。下肢8例,脱套范围自大腿根部至踝部6例,小腿上段至踝部2例;上肢4例,脱套范围自上臂中段至腕部1例,肘关节至腕部3例;合并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4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

    治疗方法:对有开放伤口的肢体,先作伤口的清创,然后将脱套的皮肤切下,彻底去除肢体上残留脂肪及坏死组织,将取下的皮肤反面向上平铺操作台面,以鼓式取皮机将皮肤内面的脂肪彻底去除,将皮肤变成全厚皮片,然后将取皮片原位缝合,依术后肢体固定的位置,于皮片的最低处作网状打孔,以利术后创面引流和减少皮肤张力。
, 百拇医药
    对9例合并骨折(共14肢体)均行内固定手术,其中用髓内钉固定10个肢体,钢板(AO)内固定4个肢体。

    治疗结果:除1例因发现较晚发生皮肤坏死而作二期游离植皮痊愈外,11例采用全厚游离皮片原位履盖移植的病例,皮肤全部成活7例,成活90%以上3例;成活70%以上1例。少量坏死皮肤二期作游离植皮(邮票植皮)或皮瓣转移后痊愈,所有骨折经1年到1年半随访时均愈合。

    讨 论

    四肢皮肤潜行脱套伤的临床特点是没有伤口,皮肤外表仍保持原有色泽、弹性,但皮肤自皮下与深筋膜之间有广泛潜行剥脱分离,严重者可使整个肢体都完全剥脱分离。仔细检查皮肤囊袋状,可推动。由于皮肤表面仍保持完整,常易被忽略,造成漏诊延误治疗。

    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方法有:(1)原位缝合;(2)取皮再植;(3)全厚皮片原位回植;(4)皮瓣移植等。因撕脱的皮肤其供血管因暴力作用而广泛挫伤,并有继发血栓形成的可能,原位缝合者,皮肤几乎完全坏死,且易招致感染;弃之取皮再植,浪费皮源且加重创伤;而皮瓣移植需要技术高,手术时间长。目前,国内多采用全厚皮片和中厚皮片原位回植的方法。全厚皮片是不带皮下脂肪组织的全层皮肤,含有表皮、真皮、皮脂腺和汗腺,成活后很少形成疤痕,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皮片成活率高的优点。结合本组11例植皮成活的病例,我们体会手术要点:(1)皮肤潜行脱套伤清创时对挤压挫伤严重的失活组织,皮下脂肪均应切除,减少术后组织坏死渗出致皮片漂浮和继发感染,尤其要避免害怕切除皮肤太多的错误;(2)术后要有充分的引流措施,防止皮片漂浮和继发感染,可放置皮管、皮片或进行网状打孔。我们认为网状打孔要优于放置引流物,特别对皮下脂肪少,术后皮肤张力较大的患者,它可以扩大皮肤面积,减轻皮肤缝合时的张力,对术后因创伤引起的组织肿胀所产生的压力亦有缓冲作用;全部皮肤的网状打孔并非必须,因为大量的皮下脂肪被去除,肢体的周径减少,皮片的张力大多会降低,但对于局部坏死组织去除过多,或局部创伤严重,术后渗出可能增加的部位,亦可作网状打孔。(3)均匀的压力包扎和固定,可防止皮片移动并使皮片与受皮床紧密接触;(4)合理、适当的应用抗生素。

    对于合并骨折的处理,由于皮肤潜行脱套伤的伤口很小或没有伤口,所以均可一期处理,且优先考虑内固定,如髓内钉、钢板等,但要遵循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坚强,便于皮肤创面的护理,术后应根据创面愈合和其它各种损伤的恢复情况,尽早开始肢体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