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法为主治疗顽固性瘾疹
作者:陈达灿陆 原李鸣九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510120}
关键词:补肾;瘾疹;中药疗法
新中医990706 国维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在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科方面有独到见解,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方法。老治疗皮肤病、性病,往往是内治与外治、辨证与辨病、中医学理论同现代医学成果相结合,其组方用药既辨证守方又推陈出新,别有特点,既师古有法又融今贯西,每每功效卓著,药到病除。笔者就曾跟随老以补肾法治疗顽固性瘾疹多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例1:张某,女,46岁,1997年11月3日初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风团反复发作10余年,一般在劳累时加重,感冒或着凉受风时也偶有发作,以躯干、四肢为甚,神疲乏力,纳差,睡眠不佳,多梦,手足心常有汗出,并常有面部烘热感,宿有哮喘病史。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曾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克敏煎等,外用炉甘石洗剂,当时有效,但多不能完全控制。诊见:面色白,唇甲不华,四肢及面部有数片皮疹及榆钱大小红斑,色淡红,稍扁平,扪之无灼热感,可见抓痕,皮肤划痕征(±),舌淡尖红、苔少,脉弦细。中医诊为瘾疹,证属肾阴阳两虚,治宜滋阴补肾,益气固表,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防风、黄芪各15 g,熟地黄、鱼腥草、乌梅各20 g,泽泻12 g,龙骨30 g,甘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外用消炎止痒洗剂。连服7剂后,疹退,睡眠转佳,但胃部稍有不适,上方去泽泻、山茱萸、乌梅,加蕤仁15 g,生薏苡仁30 g,再进7剂而愈。继续服药半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慢性荨麻疹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瘾疹、风疹等相似。此例为肾之阴阳两虚,故以补虚为主,滋阴补肾,益气固表,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着重滋阴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防风、黄芪寓玉屏风散之意以益气固表祛邪;龙骨安神镇惊;甘草调和诸药,辨证用方准确,10余剂之方药解10余年之沉疴。
例2:郑某,男,62岁,1998年2月12日初诊。近10年来常感皮肤阵发性瘙痒,风团时隐时现,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以四肢及颜面居多,瘙痒难忍,抓后起大片红斑,每于夜间发作较重,曾多方求治,内服过皮质激素、H1、H2受体拮抗剂和中药,还进行过自血疗法,效果均不显著。平时自觉乏力,纳差,失眠多梦,腰口渴,盗汗。诊见:未见明显红斑、风团,有条状抓痕、血痂,皮肤粗糙,舌光少苔,脉细数。诊为慢性瘾疹,证属肾阴不足,治以养阴补肾,以左归饮加减。处方:熟地黄、山药、鱼腥草各20 g,茯苓、山茱萸、枸杞子各15 g,龙骨、薏苡仁各30 g,徐长卿12 g,甘草10 g。水煎服,每天1剂,复渣再煎,分2次服。服药7剂,偶尔痒,抓后起小片红色风团。稍作加减,再予21剂,睡眠转好,自觉精神转佳,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皮疹未复发,临床治愈。
, 百拇医药
按:本例虽以慢性瘾疹求治,但虑及患者肾阴虚之主症,而此前又服用一派疏风解表、凉血清热之药,药不对症,反更伤阴。本方着重养阴补肾,以熟地黄滋肾水、填真阴;辅以枸杞子、山茱萸养肝血、涩精敛汗,使水旺足以制火;山药滋益脾肾;茯苓健脾渗湿;患者年届六旬,养阴太过则滋腻碍胃,故加薏苡仁健脾以利宣化;甘草调药和中;龙骨镇惊安神;徐长卿、鱼腥草等抗过敏。
例3:郭某,女,42岁,1998年3月6日初诊。患者全身起风团伴瘙痒5年余,几乎每天发病,一般遇热风吹加剧,遇冷稍减,迁延不愈。素有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病史,经期伴有心烦、口渴,平时腰困,时有手足心汗出,动则气促,常有咳嗽,咳剧时常感气少不足以息。诊见:身形较胖,全身散布抓痕血痂,皮肤粗糙肥厚,脸、颈、胸背可见多处疹块,皮疹色呈淡红色,皮肤划痕征(+),舌淡尖红、少苔,脉细。诊为慢性瘾疹,证属肺肾不足,治当补肾敛肺,以麦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生地黄20 g,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乌梅、白蒺藜各15 g,五味子、甘草各10 g。水煎服,每天1剂,复渣再煎,分2次服。另足三里穴注人参针剂,每周2次。服药7剂,皮肤瘙痒明显减轻,食欲转好。继用15剂后,已很少出风团,月经较前好转。再经1月治疗,临床痊愈。3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按:本例为肺肾不足,故以补肾敛肺之法治之。用《医级》八仙长寿丸(麦味地黄丸),取其滋阴补肾、敛肺,加入乌梅敛肺肾,白蒺藜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更加足三里穴注人参针剂,大补元气,诸药相合,而收祛疾健体之功。
中医多认为瘾疹的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肌肤有关,一般急性瘾疹多为实证,慢性则多为虚证,虚证多从气血不足、血虚受风、心脾两虚等论治,而老独辟蹊径,以补肾法治疗肾虚型瘾疹,往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认为治疗皮肤病切不可守一方治一病而失中医之根本。如前述3例患者,以瘾疹求治,医家往往予以解表疏风、凉血清热、散寒之剂,每每缘木求鱼,无甚疗效,主要原因是诊病不以辨证论治。皮肤病虽多以皮肤病损为外在表现,但总有内在之因,脏腑气血变化之由,不审因求由,何能治病?总结老诊治慢性顽固性瘾疹的经验,有如下体会。
许多慢性顽固性瘾疹的患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肾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抑制T淋巴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水平,使DNA、RNA合成率恢复正常,并可调节机体内环境、激素代谢、能量及水电解质代谢、造血功能及细胞受体水平。中医学认为肾阴肾阳必须相对平衡协调,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顽固性皮肤病与脏腑病变有着密切关系,且多损及肾阴、肾阳,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使沉疴得愈。在这一点上,中、西医观点不谋而合。
瘾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西医治疗以抗过敏为主,而中草药中有不少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如抑制组胺释放作用、降低过敏反应强度等,老认为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以多选用一些这方面的药物,这种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草药药理研究,选用有关药物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又一发展方向。
对于顽固性慢性瘾疹,可结合重镇味酸的收敛固表之品,如生龙骨、生牡蛎、乌梅、山楂、酸枣仁、五味子等。为减少复发,临床治愈后应继续巩固服药一段时间,治疗期间及恢复期均应注意饮食禁忌,不食鱼、虾、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诱发因素,以免引起该病复发。
(收稿日期:1998-11-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510120}
关键词:补肾;瘾疹;中药疗法
新中医990706 国维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在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科方面有独到见解,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方法。老治疗皮肤病、性病,往往是内治与外治、辨证与辨病、中医学理论同现代医学成果相结合,其组方用药既辨证守方又推陈出新,别有特点,既师古有法又融今贯西,每每功效卓著,药到病除。笔者就曾跟随老以补肾法治疗顽固性瘾疹多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
例1:张某,女,46岁,1997年11月3日初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风团反复发作10余年,一般在劳累时加重,感冒或着凉受风时也偶有发作,以躯干、四肢为甚,神疲乏力,纳差,睡眠不佳,多梦,手足心常有汗出,并常有面部烘热感,宿有哮喘病史。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曾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克敏煎等,外用炉甘石洗剂,当时有效,但多不能完全控制。诊见:面色白,唇甲不华,四肢及面部有数片皮疹及榆钱大小红斑,色淡红,稍扁平,扪之无灼热感,可见抓痕,皮肤划痕征(±),舌淡尖红、苔少,脉弦细。中医诊为瘾疹,证属肾阴阳两虚,治宜滋阴补肾,益气固表,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处方: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防风、黄芪各15 g,熟地黄、鱼腥草、乌梅各20 g,泽泻12 g,龙骨30 g,甘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外用消炎止痒洗剂。连服7剂后,疹退,睡眠转佳,但胃部稍有不适,上方去泽泻、山茱萸、乌梅,加蕤仁15 g,生薏苡仁30 g,再进7剂而愈。继续服药半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慢性荨麻疹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瘾疹、风疹等相似。此例为肾之阴阳两虚,故以补虚为主,滋阴补肾,益气固表,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着重滋阴补肾,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防风、黄芪寓玉屏风散之意以益气固表祛邪;龙骨安神镇惊;甘草调和诸药,辨证用方准确,10余剂之方药解10余年之沉疴。
例2:郑某,男,62岁,1998年2月12日初诊。近10年来常感皮肤阵发性瘙痒,风团时隐时现,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以四肢及颜面居多,瘙痒难忍,抓后起大片红斑,每于夜间发作较重,曾多方求治,内服过皮质激素、H1、H2受体拮抗剂和中药,还进行过自血疗法,效果均不显著。平时自觉乏力,纳差,失眠多梦,腰口渴,盗汗。诊见:未见明显红斑、风团,有条状抓痕、血痂,皮肤粗糙,舌光少苔,脉细数。诊为慢性瘾疹,证属肾阴不足,治以养阴补肾,以左归饮加减。处方:熟地黄、山药、鱼腥草各20 g,茯苓、山茱萸、枸杞子各15 g,龙骨、薏苡仁各30 g,徐长卿12 g,甘草10 g。水煎服,每天1剂,复渣再煎,分2次服。服药7剂,偶尔痒,抓后起小片红色风团。稍作加减,再予21剂,睡眠转好,自觉精神转佳,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皮疹未复发,临床治愈。
, 百拇医药
按:本例虽以慢性瘾疹求治,但虑及患者肾阴虚之主症,而此前又服用一派疏风解表、凉血清热之药,药不对症,反更伤阴。本方着重养阴补肾,以熟地黄滋肾水、填真阴;辅以枸杞子、山茱萸养肝血、涩精敛汗,使水旺足以制火;山药滋益脾肾;茯苓健脾渗湿;患者年届六旬,养阴太过则滋腻碍胃,故加薏苡仁健脾以利宣化;甘草调药和中;龙骨镇惊安神;徐长卿、鱼腥草等抗过敏。
例3:郭某,女,42岁,1998年3月6日初诊。患者全身起风团伴瘙痒5年余,几乎每天发病,一般遇热风吹加剧,遇冷稍减,迁延不愈。素有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病史,经期伴有心烦、口渴,平时腰困,时有手足心汗出,动则气促,常有咳嗽,咳剧时常感气少不足以息。诊见:身形较胖,全身散布抓痕血痂,皮肤粗糙肥厚,脸、颈、胸背可见多处疹块,皮疹色呈淡红色,皮肤划痕征(+),舌淡尖红、少苔,脉细。诊为慢性瘾疹,证属肺肾不足,治当补肾敛肺,以麦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生地黄20 g,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乌梅、白蒺藜各15 g,五味子、甘草各10 g。水煎服,每天1剂,复渣再煎,分2次服。另足三里穴注人参针剂,每周2次。服药7剂,皮肤瘙痒明显减轻,食欲转好。继用15剂后,已很少出风团,月经较前好转。再经1月治疗,临床痊愈。3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按:本例为肺肾不足,故以补肾敛肺之法治之。用《医级》八仙长寿丸(麦味地黄丸),取其滋阴补肾、敛肺,加入乌梅敛肺肾,白蒺藜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更加足三里穴注人参针剂,大补元气,诸药相合,而收祛疾健体之功。
中医多认为瘾疹的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肌肤有关,一般急性瘾疹多为实证,慢性则多为虚证,虚证多从气血不足、血虚受风、心脾两虚等论治,而老独辟蹊径,以补肾法治疗肾虚型瘾疹,往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认为治疗皮肤病切不可守一方治一病而失中医之根本。如前述3例患者,以瘾疹求治,医家往往予以解表疏风、凉血清热、散寒之剂,每每缘木求鱼,无甚疗效,主要原因是诊病不以辨证论治。皮肤病虽多以皮肤病损为外在表现,但总有内在之因,脏腑气血变化之由,不审因求由,何能治病?总结老诊治慢性顽固性瘾疹的经验,有如下体会。
许多慢性顽固性瘾疹的患者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肾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抑制T淋巴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水平,使DNA、RNA合成率恢复正常,并可调节机体内环境、激素代谢、能量及水电解质代谢、造血功能及细胞受体水平。中医学认为肾阴肾阳必须相对平衡协调,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顽固性皮肤病与脏腑病变有着密切关系,且多损及肾阴、肾阳,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使沉疴得愈。在这一点上,中、西医观点不谋而合。
瘾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常见病,西医治疗以抗过敏为主,而中草药中有不少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如抑制组胺释放作用、降低过敏反应强度等,老认为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以多选用一些这方面的药物,这种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结合中草药药理研究,选用有关药物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又一发展方向。
对于顽固性慢性瘾疹,可结合重镇味酸的收敛固表之品,如生龙骨、生牡蛎、乌梅、山楂、酸枣仁、五味子等。为减少复发,临床治愈后应继续巩固服药一段时间,治疗期间及恢复期均应注意饮食禁忌,不食鱼、虾、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诱发因素,以免引起该病复发。
(收稿日期:1998-11-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