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活血汤治疗溃疡病87例
作者:倪佩卿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中医科(510080)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749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笔者近年运用疏肝健脾活血汤治疗此病8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中,男63例,女24例,年龄20~40岁48例,41~60岁26例,61~70岁13例。病程:1~3 a 49例,~5 a 26例,~10 a 12例,平均3.5 a。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胃溃疡34例。全部病例均有胃脘隐痛或胀痛,空腹时加重,食后痛减,嗳气,反酸或呕吐,喜叹息,精神抑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矢气,大便稀薄,偶有大便潜血,舌质淡黯,或有瘀斑,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沉细。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自拟疏肝健脾活血汤组成:柴胡、枳壳、白术各12 g,白芍、炒扁豆、白芨各15 g,党参、海螵蛸、丹参各20 g,三七、红花、甘草各6 g,木香(后下)9 g。兼有胃热盛者,加白花蛇舌草、生地、黄莲。兼阴虚者,加石斛、麦冬、生地,去柴胡。兼溃疡出血者,加生地、地稔根、柴珠草、茜根。兼水停滞者,加茯苓、木通、车前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饭后服,1个月为一疗程。有效而未愈者,可进行第2、3疗程。3个月判断疗效。
1.3 疗效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大便近乎常人,胃镜复查溃疡面愈合,局部轻度充血者。②显效:临床主症明显好转或消失,次症有改善,溃疡面基本消失,局部仍有明显炎症者。③有效:主症减轻或改善,溃疡面缩小50%以上者。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溃疡面缩小不及50%者。
1.4 结果 本组经3个疗程治疗,治愈56例(64.4%),显效19例(21.8%),有效9例(10.3%),无效3例(3.4%)。总有效率达96.6%。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灵枢.五味》云:“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脾与胃以膜相连,一脏一腑同居中焦,在功能上表里相表,分工合作,同治中央而应长养之气。肝属木,主疏泄而应春生之气,肝气条达,疏泄有度,才能疏理脾土。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由于忧思恼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所致。从辨证来看,肝、脾、胃的生理关系密切,病理机制常常互为因果,即如《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的疏泄失常,可累于脾胃,或为木抑土壅,或为肝旺克脾;脾不健运,胃失和降,均可累及于肝,或为土虚木贼,或为土反侮木,因此,溃疡病的病机是肝郁脾胃虚,早期多见实症,晚期多见虚症。溃疡的腹痛是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痛点固定,治宜疏肝健脾胃益气,行气活血祛瘀法并用。本组病例所用自拟疏肝健脾活血汤,方中柴胡、枳壳疏肝解郁,理气、行脾胃气滞;党参、白术、炒扁豆健脾补气化湿;白芍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丹参、红花、三七能活血祛瘀;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白芨、海螵蛸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止酸、止痛,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胃益气,行气活血祛瘀之功,故临床上收到较满意疗效。,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中医科(510080)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749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痛”、“痞满”等范畴。笔者近年运用疏肝健脾活血汤治疗此病8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中,男63例,女24例,年龄20~40岁48例,41~60岁26例,61~70岁13例。病程:1~3 a 49例,~5 a 26例,~10 a 12例,平均3.5 a。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3例,胃溃疡34例。全部病例均有胃脘隐痛或胀痛,空腹时加重,食后痛减,嗳气,反酸或呕吐,喜叹息,精神抑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矢气,大便稀薄,偶有大便潜血,舌质淡黯,或有瘀斑,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沉细。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自拟疏肝健脾活血汤组成:柴胡、枳壳、白术各12 g,白芍、炒扁豆、白芨各15 g,党参、海螵蛸、丹参各20 g,三七、红花、甘草各6 g,木香(后下)9 g。兼有胃热盛者,加白花蛇舌草、生地、黄莲。兼阴虚者,加石斛、麦冬、生地,去柴胡。兼溃疡出血者,加生地、地稔根、柴珠草、茜根。兼水停滞者,加茯苓、木通、车前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饭后服,1个月为一疗程。有效而未愈者,可进行第2、3疗程。3个月判断疗效。
1.3 疗效标准 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大便近乎常人,胃镜复查溃疡面愈合,局部轻度充血者。②显效:临床主症明显好转或消失,次症有改善,溃疡面基本消失,局部仍有明显炎症者。③有效:主症减轻或改善,溃疡面缩小50%以上者。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溃疡面缩小不及50%者。
1.4 结果 本组经3个疗程治疗,治愈56例(64.4%),显效19例(21.8%),有效9例(10.3%),无效3例(3.4%)。总有效率达96.6%。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灵枢.五味》云:“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脾与胃以膜相连,一脏一腑同居中焦,在功能上表里相表,分工合作,同治中央而应长养之气。肝属木,主疏泄而应春生之气,肝气条达,疏泄有度,才能疏理脾土。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由于忧思恼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所致。从辨证来看,肝、脾、胃的生理关系密切,病理机制常常互为因果,即如《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肝的疏泄失常,可累于脾胃,或为木抑土壅,或为肝旺克脾;脾不健运,胃失和降,均可累及于肝,或为土虚木贼,或为土反侮木,因此,溃疡病的病机是肝郁脾胃虚,早期多见实症,晚期多见虚症。溃疡的腹痛是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痛点固定,治宜疏肝健脾胃益气,行气活血祛瘀法并用。本组病例所用自拟疏肝健脾活血汤,方中柴胡、枳壳疏肝解郁,理气、行脾胃气滞;党参、白术、炒扁豆健脾补气化湿;白芍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丹参、红花、三七能活血祛瘀;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白芨、海螵蛸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止酸、止痛,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胃益气,行气活血祛瘀之功,故临床上收到较满意疗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