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36798
右颈第3腮裂瘘长期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7期
     作者:邓爱民 王国华 林延德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510010)

    关键词:

    右颈第3腮裂瘘长期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 患者,男,34岁。因劳累后出现右侧颈部疼痛伴发热及局部皮肤轻度发红,咽喉部异物感等症状,无明显心慌、心跳、怕热及手抖等,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口服“强的松、消炎痛”及静滴“青霉素”等处理,症状于5~7 d后缓解。1984~1992年期间因上述症状复发4次,住我院内分泌科,多次查T3、T4、TGA、TMA在正常范围,血沉为14~52 mm/h,甲状腺吸131I率偏低,甲状腺99锝显像无异常。每次均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用激素或加用抗生素治疗,症状可于5~10 d好转。后因症状再次复发时行甲状腺(右侧)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B),抽出豆腐渣样恶臭液体约5 mL,镜检为大量脓细胞,才考虑可能为“先天性颈部瘘管伴急性化脓性感染”,并于抗炎治疗症状好转后转入口腔科行手术探查并行瘘管切除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右颈部第3腮裂瘘,术后随访3 a,未见复发。

    讨论 自从临床广泛开展测定血中TT3、TT4、TGA、TMA及甲状腺吸131I率、甲状腺显像等检查以来,临床一般易把亚急性甲状腺炎误为颈部其他疾病,而较少把其他颈部疾病误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本例临床误诊长达15 a之久,实为少见,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患者疼痛及包块部位与甲状腺右叶位置基本一致,发作时伴发热及血沉增快等,与亚急性甲状腺炎表现相似。②对患者反复反映发病高峰时,自觉咽喉部有臭味液体流出,随后颈部疼痛减轻,体温下降的重要线索重视不够。③第3腮裂瘘系一少见病,临床一般情况不易联想到此病,患者多次住院期间,曾请有关专科会诊,也未考虑此病。④诊断上先入为主,因病人在外院曾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并已治愈,故复发时收入我科后,未进一步分析有关检查结果不似亚急性甲状腺炎,而仍按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