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47073
重症新生儿高血糖7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7期
     作者:蒲友华 阳思尧 胡波 吴琼英 朱艳丽

    单位: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 遂宁 629000

    关键词:

    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对70例危重症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

    1996年1月至1997年3月对70例危重症新生儿进行血糖测定,并对血糖变化与临床意义及预后相关性进行回顾性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照组70例。1例多种疾病并存,其中新生儿肺炎34例,新生儿窒息16例,硬肿症15例,新生儿出血症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及低体重儿各8例,败血症及早产儿各6例,颅内出血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例,核黄疸、低钙惊厥各3例,新生儿破伤风、肠旋转不全、先天性肠狭窄各2例,单器官衰竭30例,多器官衰竭12例,包括心衰、呼衰、脑衰、肝衰及循环衰竭。死亡7例,死于肺炎伴心衰、呼衰3例,早产儿硬肿症伴肺出血、DIC2例,核黄疸1例,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1例。死亡患儿平均住院38h。日龄~3d22例,~7d20例,~28d28例。男38例,女32例。对照组38例。所有病例均除外糖尿病。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疾病组采取静脉血。22例治疗好转后复查血糖。

    2 结果

    70例危重症新生儿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单病组与多病组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病组血糖较单病组血糖升高更加明显(P<0.05),死亡组血糖最高21.63±3.29mmol/L,与对照组、单病组血糖、多病组血糖比较(P<0.05)。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血糖3.38±0.26mmol/L,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血糖越高病情越重、病死率越大。见表2。

    表1 危重症新生儿血糖与正常对照比较(x.gif (861 字节)±s)

    组别
, 百拇医药
    例数

    血糖mmol/L

    正常对照组

    38

    4.89±0.69

    危重疾病组

    70

    7.16±0.69

    表2 70例重疾病新生儿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血糖mmol/L

    例数

    存活
, 百拇医药
    死亡

    病死率(%)

    <10

    57

    56

    1

    1.75

    10~20

    7

    5

    2

    28.57

    >20

, 百拇医药     6

    2

    4

    66.67

    3 讨论

    危重症新生儿疾病对机体严重损伤和刺激,临床上最显著的特点为高血糖、尿糖、尿酮。本组70例危重症新生儿血糖均值为7.16±0.69mmol/L,与对照血糖4.29±0.69mmol/L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单病组血糖6.10±0.48mmol/L与多病组血糖10.48±1.43mmol/L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本文发现7例死亡患儿血糖均值达21.63±3.29mmol/L,与Ashwal等报告相一致,与单病组血糖、多病组血糖比较(P<0.05),差异明显。且血糖值越高,病情越严重,病死率增加。血糖值<10mmol/L时病死1.75%,当血糖>20mmol/L时病死率增加到66.67%;而控制葡萄糖入量,给予生理盐水、白蛋白治疗,病情缓解,血糖也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此可见高血糖是危重症新生儿疾病应激状态下最常见的代谢紊乱。因而血糖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在治疗上采取根据血糖深度调整葡萄糖用量和速度;多次检测血糖浓度避免低血糖发生;补充白蛋白及生理盐水等维持水电解平衡和补充能量,使症状缓解,提高治愈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