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47133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40例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7期
     作者:郭鑫芳 王爽

    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沈阳 110024

    关键词:

    现代康复99073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冬季、早春、秋季。诱发因素与风寒受凉,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引起面神经局部发生炎性肿胀,压力升高致面神经麻痹。近几年来,该科采用超短波、低频电、光疗、物理疗法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40例,男140例,女100例;年龄6~70岁;左侧面瘫178例,右侧面瘫162例;病程少于7~14d80例,15~30d50例,1~3个月20例,>3个月30例。病情轻度64例,睑裂扩大约2mm,无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2mm歪向健侧不明显,蹙额力弱,睑闭合稍不全,吹哨能力差;重度95例,睑裂扩大超过3mm,下睑外翻,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大于3mm,并明显歪向健侧,蹙额无额纹,睑闭不能,吹哨不能;中度81例,病情介于轻、重度之间。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超短波采用上海产五官科超短波电疗机,功率50W、波长6m,圆形电极,直径7cm×2,并置于患侧乳突和耳屏前,间隙0.5~1cm,微热量,10min/次。光疗采用沈阳产TDP灯,功率250W,预热10min后辐射患侧耳面部20min,距离25~30cm,以舒适热感为宜。最后用北京产NMT91型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低频脉冲,双向不对称矩形波,以2cm×5cm长方形电极外湿绒布套包裹,2组分别置于患侧面神经干及颞支、颧支、颊支,以引起肌肉收缩并逐渐加大至耐受限为宜,每次10min。以上3种均为1次/d,10d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表情肌功能恢复正常,两侧对称,无不适感;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表情肌功能基本恢复,静止时大体正常,运动时稍不对称;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表情肌功能部分恢复,颜面外观仍不对称;无效:治疗1疗程症状、体征和表情肌功能无改善。

    2 结果
, 百拇医药
    经治疗痊愈显效为206例占86%,好转21例占9%,无效13例占5%。详见表1。

    表1 病情、病程与疗效的关系(例) 观察指标

    痊愈显效

    好转

    无效

    疗程(10d/疗程)

    程

    度

    轻64

    64

    0

    0
, http://www.100md.com
    1~2

    中81

    70

    7

    4

    2~3

    重95

    72

    14

    9

    4~6

    病

    程

    <7d60
, 百拇医药
    59

    1

    0

    1~2

    7~14d80

    79

    1

    0

    1~3

    15~30d50

    44

    4

    2

, http://www.100md.com     2~4

    1~3月20

    10

    5

    5

    3~5

    >3月30

    15

    9

    6

    5~6

    3 讨论

    超声波能改善面和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体内抗体和补体能力,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达到消炎、消肿,减轻肿胀对神经压力和松解组织的粘连。低频神经治疗仪能引起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兴奋运动神经和肌肉使失神经支配的瘫痪肌得到训练,并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冲动,从而改善面神经、周围组织和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TDP可增强以上两项的作用深度,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三种物理疗法联合应用可达到改善局部循环代谢,促进炎症和水肿的吸收,减轻神经受压损伤,具有相互协作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观察表明,病程越短,病情越轻,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主张早期治疗。 (收稿日期:1999-03-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