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作者:张兆霞 卞礼恩
单位:山东枣庄市立医院中医科,山东 枣庄 277102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0725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07033102
通腑法是用泻下药物攻逐实邪的一种治法。通腑法不仅能荡涤肠胃,通利大便,驱除积滞、水邪等,而且还有良好的清热泻下、降浊排污、调气活血等功效;它不仅能治阳明腑实证,而且还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因此其为病虽有部分虚证,但其实证或虚中挟实证却占很大比例,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肠梗阻等,不管其临床表现如何多种多样,证候多么错综复杂,只要表现有火热炽盛、毒邪充斥、大便秘结或泻下滞而不爽、瘀血积滞、顽疾浊秽附着留滞胃肠间、水邪痰饮潴留于中下焦等,均可在治疗方药的基础上加以通腑泻下药物治疗,往往可收良效。
, http://www.100md.com
例1.患者男,35岁,5日前饭后脘腹胀饱隐痛,夜间转移为右下腹痛,时轻时重,继而发热,伴恶心欲吐,腹痛拒按,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拒绝手术而转我科。查体:急性病容,痛苦貌,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右下腹可触及鸡蛋大小包块,并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胀满,粪便干、数日未行,体温39 ℃,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血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0.80。属中医“肠痈”,积滞内蕴、壅热凝结。急宜通腑泻热,行瘀散结。方选大黄牡丹合承气汤加减:大黄15 g,丹皮、桃仁、枳实各12 g,冬瓜仁、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地丁各30 g,甘草10 g,芒硝8 g(冲)。服药1剂,热轻痛减,大便5次,多臭秽而稀。上方去芒硝,大黄改用10 g,再服3剂后,患者体温正常,腹痛消失,包块日渐缩小。上方加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5 g,再服5剂调治,诸症皆消,患者痊愈。
按:急性阑尾炎多由细菌性感染所致,属中医“肠痈”范畴,是急腹症中常见病之一,若误诊失治极易化脓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等。通腑法是肠痈的常用治疗方法,不仅能攻逐邪结,畅通肠道,还能减少肠腔的炎性渗出,消除炎症及瘀血水肿,且能对机体的失衡状态、升降乘异情况有所调整。因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通腑法不可忽视。
, 百拇医药
2 在卒中急救和卒中后遗症恢复期的应用
卒中多因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痰火内扰上阻脑络而致。常用滋阴熄风、平肝潜阳、涤痰开窍等法治疗。临床常发现一些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或功能恢复期出现舌红、苔燥、大便数日不行,或虽一日一解但干结难下。这时治疗上,及时改用通腑法或在原有治法中配以通腑泻下药物,使其腑气畅通,排便顺利,会明显提高疗效。
例2.患者女,64岁,因左侧肢体瘫痪12小时入院。患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言语不利,伴头晕, 面红便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血压26/15 kPa(1 kPa=7.5 mmHg),脑CT示脑血栓形成。西医诊断:脑梗死。予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甘露醇等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并出现恶心欲吐。中医会诊,见粪便数日未行,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滑,分析为痰热腑实、风火上扰、热盛津耗之证,急宜导热下行,佐以平肝潜阳。方选天麻勾藤承气汤加减:大黄15 g,芒硝8 g,天麻12 g,勾藤15 g,石决明30 g,生龙牡各30 g,牛膝30 g,栝蒌15 g,胆南星12 g,生山枝12 g,黄芩10 g,竹茹10 g,半夏10 g,枳实10 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大便泻下,以后排便通畅,恶心呕吐消除,头晕、面红减轻,舌较前灵活,舌质仍红,苔黄厚而润,脉仍弦滑,诸证好转。这是服药后腑气通畅、痰热瘀滞速下、风火上升之势下降、津液渐复的佳兆。再拟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药物。方剂改天麻勾藤合导痰汤加减:天麻12 g,勾藤12 g,半夏10 g,石决明30 g,生龙牡各30 g,枳实10 g,胆南星12 g,生山枝12 g,牛膝30 g,丹参15 g,菖蒲12 g,郁金12 g,地龙12 g,黄芩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调治,语言渐清晰,口眼歪斜消失,血压正常(19/12 kPa),左下肢扶拐已能行走,左上肢活动仍不灵活。继用上方加减调治,又服15剂后,患者能自行走动,左侧上、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语言流利,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按:卒中急性期患者通过泻下,可使意识迅速转清,壅盛之痰很快消除,头痛、头晕等症缓解。用泻下药不但能通便,而且能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可直折上升的心肝之火,平逆气血痰浊。通腑法常配以理气破气药,有利于全身气机,纠正气血逆乱,所以应用通腑法是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当务之急。
3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通畅有利于肺气肃降。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如果兼有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畅,治疗上一味清肺化痰平喘,往往收效不大。这时若以泻表安里利肠通便治疗可降肺气,配以通腑泻下药会收到明显效果。
例3.患儿男,6岁,咳喘病史3年。4日前多食过饱受凉,夜间发热,次日出现咳嗽,轻微憋喘,给予急支糖浆口服、青霉素等治疗3日,效果不佳。查体:患儿体温39.6 ℃,口渴欲饮,咳嗽,吐黄粘痰不易咳出,气粗憋喘,面色红,腹胀纳差,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滑数,属肠中积滞,痰热腑实,肺失清肃而气逆。宜通腑导热,泻肺平喘。方选麻杏石甘合承气汤加减:生大黄8 g(后下),枳实6 g,川朴5 g,炙麻黄6 g,杏仁8 g,生石膏30 g,桑白皮6 g,葶苈子8 g,甘草4 g。1剂后大便3次,呈酸腐臭味,腹胀除,热退,咳喘明显减轻。再服1剂,大便稀薄,痰少易咳,呼吸平稳。三诊上方去大黄、枳实、川朴、葶苈子,加黄芩、白术、焦三仙各10 g,3剂后咳喘痰涎消失。
按: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外邪易入里化热,实热燥邪阻滞肠胃,使腑气不通,上下熏蒸,循经相传,变证丛生。运用通腑泻肺法,不但能使肺气肃降无阻,痰涎下行有路,而且可泻火解毒,抗菌消炎,减轻或消除全身中毒反应;通过通腑泻下调畅全身气机,还能改善肺内循环,加强肺的通气功能。因此通腑法对肺热痰壅咳嗽憋喘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张兆霞(1953),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310 修回日期:19990531), 百拇医药
单位:山东枣庄市立医院中医科,山东 枣庄 277102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0725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07033102
通腑法是用泻下药物攻逐实邪的一种治法。通腑法不仅能荡涤肠胃,通利大便,驱除积滞、水邪等,而且还有良好的清热泻下、降浊排污、调气活血等功效;它不仅能治阳明腑实证,而且还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因此其为病虽有部分虚证,但其实证或虚中挟实证却占很大比例,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细菌性痢疾、阑尾炎、肠梗阻等,不管其临床表现如何多种多样,证候多么错综复杂,只要表现有火热炽盛、毒邪充斥、大便秘结或泻下滞而不爽、瘀血积滞、顽疾浊秽附着留滞胃肠间、水邪痰饮潴留于中下焦等,均可在治疗方药的基础上加以通腑泻下药物治疗,往往可收良效。
, http://www.100md.com
例1.患者男,35岁,5日前饭后脘腹胀饱隐痛,夜间转移为右下腹痛,时轻时重,继而发热,伴恶心欲吐,腹痛拒按,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拒绝手术而转我科。查体:急性病容,痛苦貌,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右下腹可触及鸡蛋大小包块,并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胀满,粪便干、数日未行,体温39 ℃,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血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0.80。属中医“肠痈”,积滞内蕴、壅热凝结。急宜通腑泻热,行瘀散结。方选大黄牡丹合承气汤加减:大黄15 g,丹皮、桃仁、枳实各12 g,冬瓜仁、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地丁各30 g,甘草10 g,芒硝8 g(冲)。服药1剂,热轻痛减,大便5次,多臭秽而稀。上方去芒硝,大黄改用10 g,再服3剂后,患者体温正常,腹痛消失,包块日渐缩小。上方加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5 g,再服5剂调治,诸症皆消,患者痊愈。
按:急性阑尾炎多由细菌性感染所致,属中医“肠痈”范畴,是急腹症中常见病之一,若误诊失治极易化脓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等。通腑法是肠痈的常用治疗方法,不仅能攻逐邪结,畅通肠道,还能减少肠腔的炎性渗出,消除炎症及瘀血水肿,且能对机体的失衡状态、升降乘异情况有所调整。因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通腑法不可忽视。
, 百拇医药
2 在卒中急救和卒中后遗症恢复期的应用
卒中多因肝阳暴张、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痰火内扰上阻脑络而致。常用滋阴熄风、平肝潜阳、涤痰开窍等法治疗。临床常发现一些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或功能恢复期出现舌红、苔燥、大便数日不行,或虽一日一解但干结难下。这时治疗上,及时改用通腑法或在原有治法中配以通腑泻下药物,使其腑气畅通,排便顺利,会明显提高疗效。
例2.患者女,64岁,因左侧肢体瘫痪12小时入院。患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言语不利,伴头晕, 面红便干。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血压26/15 kPa(1 kPa=7.5 mmHg),脑CT示脑血栓形成。西医诊断:脑梗死。予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甘露醇等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并出现恶心欲吐。中医会诊,见粪便数日未行,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滑,分析为痰热腑实、风火上扰、热盛津耗之证,急宜导热下行,佐以平肝潜阳。方选天麻勾藤承气汤加减:大黄15 g,芒硝8 g,天麻12 g,勾藤15 g,石决明30 g,生龙牡各30 g,牛膝30 g,栝蒌15 g,胆南星12 g,生山枝12 g,黄芩10 g,竹茹10 g,半夏10 g,枳实10 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大便泻下,以后排便通畅,恶心呕吐消除,头晕、面红减轻,舌较前灵活,舌质仍红,苔黄厚而润,脉仍弦滑,诸证好转。这是服药后腑气通畅、痰热瘀滞速下、风火上升之势下降、津液渐复的佳兆。再拟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药物。方剂改天麻勾藤合导痰汤加减:天麻12 g,勾藤12 g,半夏10 g,石决明30 g,生龙牡各30 g,枳实10 g,胆南星12 g,生山枝12 g,牛膝30 g,丹参15 g,菖蒲12 g,郁金12 g,地龙12 g,黄芩10 g,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调治,语言渐清晰,口眼歪斜消失,血压正常(19/12 kPa),左下肢扶拐已能行走,左上肢活动仍不灵活。继用上方加减调治,又服15剂后,患者能自行走动,左侧上、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语言流利,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按:卒中急性期患者通过泻下,可使意识迅速转清,壅盛之痰很快消除,头痛、头晕等症缓解。用泻下药不但能通便,而且能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可直折上升的心肝之火,平逆气血痰浊。通腑法常配以理气破气药,有利于全身气机,纠正气血逆乱,所以应用通腑法是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当务之急。
3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通畅有利于肺气肃降。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如果兼有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畅,治疗上一味清肺化痰平喘,往往收效不大。这时若以泻表安里利肠通便治疗可降肺气,配以通腑泻下药会收到明显效果。
例3.患儿男,6岁,咳喘病史3年。4日前多食过饱受凉,夜间发热,次日出现咳嗽,轻微憋喘,给予急支糖浆口服、青霉素等治疗3日,效果不佳。查体:患儿体温39.6 ℃,口渴欲饮,咳嗽,吐黄粘痰不易咳出,气粗憋喘,面色红,腹胀纳差,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滑数,属肠中积滞,痰热腑实,肺失清肃而气逆。宜通腑导热,泻肺平喘。方选麻杏石甘合承气汤加减:生大黄8 g(后下),枳实6 g,川朴5 g,炙麻黄6 g,杏仁8 g,生石膏30 g,桑白皮6 g,葶苈子8 g,甘草4 g。1剂后大便3次,呈酸腐臭味,腹胀除,热退,咳喘明显减轻。再服1剂,大便稀薄,痰少易咳,呼吸平稳。三诊上方去大黄、枳实、川朴、葶苈子,加黄芩、白术、焦三仙各10 g,3剂后咳喘痰涎消失。
按: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外邪易入里化热,实热燥邪阻滞肠胃,使腑气不通,上下熏蒸,循经相传,变证丛生。运用通腑泻肺法,不但能使肺气肃降无阻,痰涎下行有路,而且可泻火解毒,抗菌消炎,减轻或消除全身中毒反应;通过通腑泻下调畅全身气机,还能改善肺内循环,加强肺的通气功能。因此通腑法对肺热痰壅咳嗽憋喘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张兆霞(1953),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310 修回日期:1999053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