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49248
静滴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4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秦福兴 古兆君

    单位:宁夏泾源县白面镇中心卫生院,宁夏 泾源 756401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0730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07033502

    自1998年5月~1998年12月,我院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肠炎和肺感染等疾病,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4例。报告如下。

    1 病历简介

    例1.患者女,54岁,因发热、咳嗽、气促3日入院。查体:体温38.7 ℃,呼吸23次/min,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X线胸片示双肺肺纹理增多增粗。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予双黄连注射液60 ml入液静滴。于输液30分钟时患者出现寒战,立即停用双黄连注射液,静注氯丙嗪50 mg,莫菲氏管滴入地塞米松5 mg,5分钟后寒战消失。改用抗生素治疗。

    例2.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咽痛、咳嗽、头痛2日入院。查体:体温38.1 ℃,咽红,双侧扁桃体不大,心、肺正常。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60 ml入液体静滴。于输液后1分钟时患者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困难,立即停用双黄连注射液并先后给地塞米松15 mg、氯丙嗪50 mg、氨茶碱250 mg静注,抽搐未止,并诉四肢疼痛。再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注;氢化可的松300 mg入液静滴,约30分钟后抽搐停止,呼吸平稳。改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

    例3.患者男,10岁,腹痛、腹泻4日,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体温37.4 ℃,心、肺正常,腹平软,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0.69,淋巴细胞0.31。粪镜检无异常。诊断:病毒性肠炎。给予双黄连注射液40 ml入液静滴。输入后患儿即感输液肢体疼痛、麻木,停止输用双黄连注射液后上述症状消失;第2次输用双黄连液射液时相同症状再次出现,停用双黄连注射液或改输其他药物无上述症状出现。

    例4.患者女,11岁,因发热、咳嗽3日入院。查体:体温38.2 ℃,右侧肺部可闻及湿性口 罗音,心、腹正常。X线胸片示右肺底散在的斑点状阴影。诊断:右肺部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50 ml入液静滴。于输注结束时出现全身搔痒,但无其他症状和体征;第2日重复用药时出现面色潮红,全身皮肤散在红斑。给扑尔敏4 mg口服,每日3次。未停用双黄连注射液,后上述症状消失。

    2 讨 论

    双黄连注射液是由双花、黄芩、连翘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是目前可供静滴的中药制剂。双黄连注射液是清热解毒之重剂,并具有表里双解、气血两清之功效。有关资料表明双黄连注射液具有双重抗细菌和病毒作用〔1〕。故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但对其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我们均采用同一生产厂家的药品;在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4例,均为第1次单独应用时发生。由于发现早、抢救治疗及时而未出现严重后果。提醒临床医生予以注意,尤其对首次应用双黄连粉针者。

    参考文献:

    〔1〕徐凯建,王跃红,胡君茹,等.双黄连气雾剂与注射剂的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1):689.

    (收稿日期:19990107 修回日期:199906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