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49909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7期
     作者:李国霖 段淑荣 韩 辉 丰宏林 王德生

    单位:李国霖 段淑荣 韩 辉 丰宏林 王德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科,哈尔滨 150001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0720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根据潜伏期的命名法,因为最初记录的潜伏期多在300 ms左右,故这个电位又可称为P300。而根据出现顺序的命名法,则称为P3。P300的测定是由Sutton〔1〕于1965年首先发现并应用的,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ERP在神经系统及神经心理方面应用较广泛,本文对7例慢性酒精中毒的住院病人行ERP检查,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7例住院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57岁。此7人均有长期饮酒史,饮酒均为白酒。饮酒量小于250 ml/d 2例;250~500 ml/d 4例;500~1 000 ml/d 1例。饮酒史小于10年1例;11~19年2例;20~29年2例;30年以上2例。饮酒时间长者可达40余年,最短者也近10年。并排除既往已诊断为痴呆的病例。经神经系统检查、病史及电生理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依据:①有酒精中毒史或营养不良史;②有呕吐,出现锥体束征;③有四肢轻瘫;④感觉系统功能无异常等〔2〕

    本实验室检查的23例正常人作为正常人组。23例中男18例,女5例,年龄在36~65岁,平均年龄54岁。

    脑梗死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5.5岁。均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均为第一次发病,CT显示均无脑萎缩、小脑梗死及脑干梗死,均无智能障碍。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2.1 用丹麦产Evomatic 8000 C型诱发电位仪,对7例酒精中毒患者进行ERP检查,电极安放按国际EEG学会制定的10/20系统法放置电极,记录电极放置于头顶正中Cz,参考电极位于双侧乳突A1和A2,FPz为接地点置于前额,电极与皮肤间阻抗小于2 kΩ。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oddbal 1刺激序列,采用两种声音刺激受试者双耳,随机编成序列,靶刺激强度96 dB,靶刺激发生频率2 kHz,随机出现占20%;其中双短音占80%称非靶刺激,非靶刺激频率为1 kHz,强度96 dB。要求受试者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闭目。先让其区别靶刺激与非靶刺激的声调,让其注意靶刺激并用心默记累加计数不规则出现的靶刺激的次数,每个病人重复检查两次,以观察其波形的重复性。每次检查结束后,询问受试者累加的靶刺激数与实际的靶刺激数相比较,以判断其配合程度。如受试者不能完成上述任务(不能或不愿配合),则P300不能或不能完全引出。测试完毕并进行长谷川简易痴呆智能检查(用改良的长谷川简易痴呆检查量表),根据检查得分及配合情况比较正常组、脑梗死对照组与酒精中毒患者间的差异。此项检查由机器自动叠加50次,所得图形在显示屏上经处理后用X-Y描记仪,自动打印数据结果及波形。观察指标为靶刺激诱发的P300波的潜伏期。
, http://www.100md.com
    关于波幅由于正常人P300波幅的变异甚大,用何种方法分析其变化,使其有临床价值,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所以只观察了7例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的ERP中P300的潜伏期。

    1.2.2 智力检测 7例患者均用改良的长谷川简易痴呆调查表测验。满分为32.5分;31分以上为正常;30.5~22分为近正常;21.5~10.5分近痴呆;10分以下为痴呆。经过检查此组患者最高分数为28分,最低分数为9分,平均分数为19.5分。正常人组与脑梗死病人组的长谷川表测验,其分数均在26分以上。由此可见记忆下降尤为明显,且其它注意力、综合力均较差,而智能减退并不十分严重(未达痴呆程度)。

    2 结果

    7例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的ERP中有5例病人P300潜伏期延长,异常率达71.4%。而无长期饮酒史的脑梗死病人的P300潜伏期明显的短于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潜伏期,其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差异(t=6.95,P<0.01)。而正常人P300潜伏期与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组潜伏期相比,其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7.65,P<0.01)。正常人组P300与脑梗死病人组P300潜伏期相比较,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59,P>0.05)。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识别诱发电位

    P300潜伏期对照表(±s)

    例数

    P300(ms)

    正常人组

    23

    341.31±21.36*

    脑梗死对照组

    20

    351.25±19.65*
, http://www.100md.com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组

    7

    406.60±12.20

    运用配对t检验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组与正常人组、脑梗塞对照组相比:P<0.01有极显著性意义;正常人组与脑梗塞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长期酗酒可产生慢性中毒症状,广泛损伤机体各个器官及神经系统,并可带来严重的功能缺损,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疾病中,酒精中毒性神经病最为常见。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病程较长时,可见有脑萎缩[3],饮酒史长者症状持续时间长,病程亦长[4]。这些脑实质的广泛损害波及P300识认电位的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边缘系统及额叶、颞叶和皮质下结构,这些部位与记忆、识认、判断等智能密切相关[5]。慢性酒精中毒器质性损害,波及整个机体,并伴发自体中毒现象[6],酒精中毒时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而广泛,这是由于酒精中毒时可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的缘故。由此产生的躯体和精神症状及体征都比较严重。可见,慢性酒精中毒时神经症状的产生与饮酒史密切相关,除维生素B族缺乏、营养缺乏外,继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ERP主要成分为受所给刺激物理特性影响的外源性成分和不受其影响的内源性成分。前者主要有P1、N1、P2,后者主要包括N2和P3[7],根据波形出现的时间还可将N2和P3命名为N200和P300,ERP的内源性成分尤其是P300对人脑的认知功能有关,反映人脑的信息传递、决断、期待、刺激评价时间等认知心理过程,能反映酒精中毒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因而可望成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早期辅助诊断工具。

    关于P300的神经发生源,目前尚无一致见解。可能整个大脑参与P300的形成,而大脑的各个部位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也可能全部或部分产生于皮质下结构,并认为是大脑各皮层之间的综合活动之一的表现,与复杂心理因素(识认过程)有关[8]

    综上所述,P300属于反映认知功能的综合指标,并不能反映出病因学方面的差异,因而其敏感性、特异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ERP作为一项临床电生理技术,在慢性酒精中毒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协助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观察,并及早发现临床上痴呆发生的可能性,予以相应处理,并予以防治,均有较大帮助。此项研究在国内外报道很少,因而还需要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进一步探讨,使其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的诊断依据。
, 百拇医药
    本研究获1998年哈医大医疗新技术三等奖

    参考文献

    1 Sutton S, Tueting P,Zubin J,et al.Information delivery and the 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cience,1967,1437-1439.

    2 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第一版.北京出版社,1994.546-637.

    3 夏镇夷.精神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7-48.

    4 吴岳洲.慢性酒精中毒致脑萎缩12例报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218-219.

    5 Meador KJ,Loring DW,Augusta GA,et al.The P3 evoked potential and transitent global amnesia.Archives of Neurology,1988,45:465.

    6 沈渔.精神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05.

    7 张明岛,陈兴时,等.脑诱发电位学.第一版.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258-260.

    8 赵宗彦,宋蓓,于玫.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的研究.脑电图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5:78.

    收稿:1998-12-27

    修回:1999-03-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