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07617
大肠腺瘤与腺癌CD44V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8期
     作者:张振玉 陈 江 王崇文 祝金泉 张昆和 黄德强

    单位:张振玉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210006);陈 江 王崇文 祝金泉 张昆和 黄德强 江西医学院一附院消化研究所(330006)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821 CD44分子是一种膜糖蛋白,参与细胞之间及细胞基质之间特异性粘附。目前发现CD44变异体(CD44V)异常表达,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转移及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44V6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表达。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所有标本取自本院1990~1996年手术切除及病理活检标本。大肠腺瘤22例,大肠癌54例,其中管状腺癌30例、乳头状腺癌17例、粘液腺癌7例。鼠人CD44V6单抗及SP试剂盒均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
, 百拇医药
    二、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连续切片,片厚5μm,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CD44V6按1:750稀释,在加一抗前标本于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中行微波修复抗原。每批染色均设阴性空白对照,即以PBS液代替一抗,以食道鳞状上皮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判断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即根据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比例及着色深浅计划。着色细胞比例1/3以下为1分,1/3~2/3为2分,2/3以上为3分。着色程度,无着色0分,浅黄色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然后根据二者乘积判断阳性等级。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大于4分为强阳性(++)。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 果

    CD44V6阳性染色部位位于细胞膜,腺瘤多呈灶性表达,色浅。12例(-),9例(+),1例(++),而腺癌多呈弥漫性表达,18例(-),16例(+),20例(++),两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淋巴结转移组8例(-),27例+~++,无淋巴结转移组10例(-),9例+~++,两组比较P<0.05。在组织类型上,管状腺癌18(-),12例+~++,乳头状腺癌8例(-),9例+~++。粘液腺癌4例(-),3例+~++。三组比较P>0.05。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CD44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包括标准型CD44(CD44S)及变异型CD44(CDV1―10),前者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上,后者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源性细胞和肿瘤中,并认为其在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CD44V6皆有表达,大肠腺瘤阳性表达率为45.4%,且多呈灶性表达,色浅。大肠癌阳性表达率为66.6%,多呈弥漫性表达,且相对深染,这与Wielenga和Heider研究结果相一致。而且该作者还发现其表达率与异型增生分级相关,以中重度多见。Kim报道CD44基因异常表达在结肠腺瘤向结肠癌的演进过程中即已出现且早于Kras和p53基因突变,故认为CD44基因改变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肿瘤转移潜能大小是评价患者预后的关键,而淋巴结转移又是其重要指标。CD44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时可发生改变,从而导致CD44分子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影响了细胞间识别、粘附及信息传递,改变了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造成侵袭和转移的发生,有资料表明CD44V6与肿瘤转移相关。本组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CD44V6阳性率为77%,而阴性组为52.5%,二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CD44V不仅可以预测肿瘤转移,而且可用于早期诊断及复发的评价。Matsamura采用RT-PCR技术,可以从微量标本(血、粪便)中检出CD44基因异常,作为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普查的指标。郭亚军用Elisa法发现进展期结肠癌CD44升高,肿瘤切除后CD44水平下降。Mulder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也显示大肠肿瘤切除标本,若CD44V6阳性,常伴术后肿瘤复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