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10435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彭余江 朱良才

    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3175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813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ADBS)较常见,它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同时存在。现将我科1993~1998年经CT或MRI确诊的45例ADBS报道并探讨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7~75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坠落伤14例,打击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10小时。

    1.2 合并伤 45例均合并有颅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30例,脑内血肿7例,多发血肿3例;合并脑挫裂伤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颅骨骨折26例,颅底骨折17例,合并四肢骨折2例。
, http://www.100md.com
    1.3 入院时意识、瞳孔及GCS评分 45例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浅昏迷5例,中、重度昏迷共40例。两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灵敏5例;一侧瞳孔散大、对光消失30例;两侧瞳孔散大、对光消失10例。GCS评分:GCS 3~5分24例,GCS 5~8分16例,GCS 8~15分5例。

    1.4 CT及MRI表现 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水肿、肿胀,脑室及脑池变窄或消失,其中中线结构发生偏移40例,脑室、脑池完全消失2例。

    1.5 临床表现和诊断 ADBS本身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与所产生的颅内高压的程度。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及逐渐出现的神经定位体征,严重者可出现脑疝。主要靠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CT、MRI主要表现为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以及CT值的变化。

    1.6 治疗及结果 45例中除3例脑肿胀合并颅内血肿,且年龄较小,GCS评分大于8分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外,其余均采取保守及综合疗法,据GCS评分,有效:治愈或轻残;无效:死亡或重残。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45例ADBS治疗结果(例)

    GCS评分

    例数

    有效

    无效

    3~

    24

    0

    24

    5~

    16

    4

    12
, 百拇医药
    8~15

    5

    3

    2

    χ2=13.03,P<0.05

    2 讨论

    外伤性ADBS是指外伤后数小时内(4~14小时)脑组织广泛肿胀,临床上较常见,可以单独或与各种类型颅脑损伤同时存在。其发病机制[1~2]:(1)头部加速或减速性损伤,使脑内血管运动功能麻痹,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和血容量增加,脑组织膨胀,脑体积增大;(2)严重头部外伤后引起的急性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急剧增加,脑肿胀形成,颅内压急剧增高,从而导致脑缺血和脑水肿形成[1,2]。头颅CT或MRI检查可确诊,主要靠保守和综合治疗,如脱水、大剂量激素、自由基清除剂、过度换气等。但对于年龄较轻,一般情况较好,尤其是GCS评分在8分以上且合并颅内血肿的应积极手术治疗,可获满意效果。ADBS患者预后很差,病死率和重残率很高。预后主要取决于伤后意识、瞳孔及GCS评分情况,同时与发病年龄及是否合并颅内血肿有关,而伤后GCS评分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3 参考文献

    1 张蕴增,杜长生. 急性外伤性脑肿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2):129.

    2 吴思荣,惠国桢.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23(5):257~26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