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德医案四则
作者:赵 峰 张晓敏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52000
关键词:
已故著名老中医吴庆德先生 已故著名老中医吴庆德先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60余年,擅长内科杂病和妇女病的诊治,其审证精细,立法严谨,配伍灵活。现选出疗效较好,记录较全的部分医案介绍如下。
梅核气
杨某,女,21岁,1978年4月16日初诊。患者胸闷气短,善太息,前额胀痛,咽中如有物粘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干咳少痰,纳呆,二便调,舌苔薄白,脉沉弦滑。辨证为痰气凝结,肺胃失降。治以行气开郁,降气化痰。方用半夏厚朴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半夏9g、厚朴6g、苏叶6g、旋覆花(布包)6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
, 百拇医药
按:梅核气多由于痰凝气结,情志郁闷而致,属郁证中的痰郁。气郁生痰,痰随上逆,循经上行。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均主张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以半夏厚朴汤治之。本例虽属梅核气,但吴老认为同时兼有胸闷气短,善太息,干咳,前额胀痛等肺气不宣,胃失和降之症,故治宜化痰散结,宣肺理气。方用半夏厚朴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5剂取效,可见治病须辨证明确,药因证用,方能奏效。
消渴
张某,女,46岁,1978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3个月来多食善饥,消瘦,伴口苦咽干欲饮,头昏乏力,腰痛,尿频,大便干燥,数日一次,月经错后,量少,舌苔薄黄干,脉滑。辨证属中焦湿热,肠燥津伤。治予清热生津,滋阴润燥。方用甘露饮加减:生熟地各12g、天麦冬各9g、石斛9g、沙参9g、女贞子9g、茵陈12g、炒黄芩9g、生枇杷叶9g、炒枳壳9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5剂后诸症消失,守方续服2个月后获愈。
按:消渴症是指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而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的病证。临床根据“三多”症状的偏重不同而分为上、中、下消,其因归咎于燥热过甚。本例症见多食善饥,身体消瘦,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证属中消,故治宜清胃养阴,润燥生津。吴老认为,治消渴应滋阴补肾以泻心火,除肠胃燥热以滋津液,使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传导通而不结。本例虽属中消,但兼见口苦,小便频数等肝胆郁热之象,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取决于胆,胆之脉上会于咽,胆汁上逆,则见口苦。故治宜清热润燥,养胃生津,佐以清肝利胆,滋清并用,诸症可除。
, 百拇医药
暴盲
梁某,女,27岁,1980年4月20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情志不遂而致双目突然失明,兼见口苦胁痛,胸闷纳呆,嗳气频频,二便调,舌苔薄,脉弦。辨证属肝气郁结,治予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香附9g、枳壳9g、川芎6g、白芍9g、川楝子9g、黄芩6g、木香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诸症悉除。
按:暴盲症多由肝气上逆,气滞血瘀或元气大虚所致。肝主疏泄,开窍于目,其经络上联于目系。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则见视物昏花,甚则视物黑蒙。吴老认为本例双目突然失明,其原因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上逆所致,故治宜疏肝理气。
恶阻
谢某,女,29岁,1979年1月9日初诊。患者脘部作痛,纳呆,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舌苔白腻,脉弦滑数。辨证属冲任上壅,胃热气郁。治则为清热降逆,和胃安胎。方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9g、竹茹6g、沙参9g、半夏6g、炒黄连3g、白术9g、炒黄芩6g、生枇杷叶6g、砂仁6g、谷芽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
吴老认为,发生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病在脾、肝、胃三经,故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本例辨证为冲任上壅,胃热气郁,升降失常,故予橘皮竹茹汤加减,用半夏、砂仁、白术、黄连以和其胃气,清热安胎。
(收稿日期 1999-04-19), 百拇医药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52000
关键词:
已故著名老中医吴庆德先生 已故著名老中医吴庆德先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60余年,擅长内科杂病和妇女病的诊治,其审证精细,立法严谨,配伍灵活。现选出疗效较好,记录较全的部分医案介绍如下。
梅核气
杨某,女,21岁,1978年4月16日初诊。患者胸闷气短,善太息,前额胀痛,咽中如有物粘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干咳少痰,纳呆,二便调,舌苔薄白,脉沉弦滑。辨证为痰气凝结,肺胃失降。治以行气开郁,降气化痰。方用半夏厚朴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半夏9g、厚朴6g、苏叶6g、旋覆花(布包)6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
, 百拇医药
按:梅核气多由于痰凝气结,情志郁闷而致,属郁证中的痰郁。气郁生痰,痰随上逆,循经上行。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治疗均主张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以半夏厚朴汤治之。本例虽属梅核气,但吴老认为同时兼有胸闷气短,善太息,干咳,前额胀痛等肺气不宣,胃失和降之症,故治宜化痰散结,宣肺理气。方用半夏厚朴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5剂取效,可见治病须辨证明确,药因证用,方能奏效。
消渴
张某,女,46岁,1978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3个月来多食善饥,消瘦,伴口苦咽干欲饮,头昏乏力,腰痛,尿频,大便干燥,数日一次,月经错后,量少,舌苔薄黄干,脉滑。辨证属中焦湿热,肠燥津伤。治予清热生津,滋阴润燥。方用甘露饮加减:生熟地各12g、天麦冬各9g、石斛9g、沙参9g、女贞子9g、茵陈12g、炒黄芩9g、生枇杷叶9g、炒枳壳9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5剂后诸症消失,守方续服2个月后获愈。
按:消渴症是指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而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的病证。临床根据“三多”症状的偏重不同而分为上、中、下消,其因归咎于燥热过甚。本例症见多食善饥,身体消瘦,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证属中消,故治宜清胃养阴,润燥生津。吴老认为,治消渴应滋阴补肾以泻心火,除肠胃燥热以滋津液,使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传导通而不结。本例虽属中消,但兼见口苦,小便频数等肝胆郁热之象,肝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取决于胆,胆之脉上会于咽,胆汁上逆,则见口苦。故治宜清热润燥,养胃生津,佐以清肝利胆,滋清并用,诸症可除。
, 百拇医药
暴盲
梁某,女,27岁,1980年4月20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情志不遂而致双目突然失明,兼见口苦胁痛,胸闷纳呆,嗳气频频,二便调,舌苔薄,脉弦。辨证属肝气郁结,治予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香附9g、枳壳9g、川芎6g、白芍9g、川楝子9g、黄芩6g、木香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诸症悉除。
按:暴盲症多由肝气上逆,气滞血瘀或元气大虚所致。肝主疏泄,开窍于目,其经络上联于目系。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则见视物昏花,甚则视物黑蒙。吴老认为本例双目突然失明,其原因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上逆所致,故治宜疏肝理气。
恶阻
谢某,女,29岁,1979年1月9日初诊。患者脘部作痛,纳呆,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舌苔白腻,脉弦滑数。辨证属冲任上壅,胃热气郁。治则为清热降逆,和胃安胎。方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9g、竹茹6g、沙参9g、半夏6g、炒黄连3g、白术9g、炒黄芩6g、生枇杷叶6g、砂仁6g、谷芽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诸症消失。
吴老认为,发生恶阻的主要机理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病在脾、肝、胃三经,故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本例辨证为冲任上壅,胃热气郁,升降失常,故予橘皮竹茹汤加减,用半夏、砂仁、白术、黄连以和其胃气,清热安胎。
(收稿日期 1999-04-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