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30693
王清任祛瘀诸方在骨伤科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8期
     作者:张兆华

    单位:

    关键词:

    新中医990838 王清任,清代河北人,著《医林改错》2卷,其中下卷载有活血化瘀系列方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解毒活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笔者10余年来在骨伤科临床工作中碰到各类外伤血瘀之症,运用王氏的祛瘀诸方治疗颇有疗效。

    骨伤科临证中,骨折、软组织损伤最多见。骨折治疗用药按早期、中期、晚期,软组织损伤按急性和慢性各期不同的病理、生理特点而辨证施治。在骨折损伤早期,损伤部位常有明显的疼痛、肿胀、皮肤发红或青紫瘀斑,伤肢活动受限,甚则畸形、功能障碍等。而损伤中后期,常有气虚血瘀,血不荣筋致伤处反复疼痛,软乏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 减轻等表现,治疗时应辨别虚实。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强调:“治病要决,在于明白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由此可见,王氏论气血,是以瘀血证和气虚血瘀证为重点的。因损伤的程度、部位和病程发展的阶段不同,临床上运用王氏的祛瘀方也各异。
, 百拇医药
    头面部外伤,症见头皮血肿、面颊瘀肿、头痛、目眩、恶心、失眠烦躁、纳呆便秘等,证属瘀阻头面,予通窍活血汤加减内服,应用时去麝香,加三七、丹参、延胡索以活血通窍。若头痛眩晕明显,可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疏风潜阳。本方多用于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

    胸部外伤,多因负重屏气,或暴力撞击所致,气机阻滞,经络受阻,瘀血停于胸胁, 症见胸胁疼痛、胀闷,转侧、咳嗽掣痛,心烦失眠,舌瘀暗,脉弦紧。方选血府逐瘀汤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随症加三七、郁金、丹参;若以伤气为主,胸闷、走窜胀痛者,加薤白、瓜蒌皮;伴咳嗽痰多,加法半夏、桑白皮、紫菀;若伤后气血瘀积腠理,营卫阻遏不通,郁而化热,口干口苦,可加龙胆草、栀子。若肋骨软骨炎引发胸痛,加秦艽、地骨皮、鹿衔草。

    跌打损伤而及胸腹者,瘀血多停积膈下,属肝郁血瘀证,予膈下逐瘀汤治疗。腹壁挫伤后,腹部压痛,胃脘隐痛,嗳气纳呆者,合平胃散;瘀阻膈下,形成积块,痛有定处者,加三棱、莪术。
, http://www.100md.com
    外伤致腰痛或周身疼痛,腰部瘀肿,舌黯、苔黄,脉弦者,可用身痛逐瘀汤以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解毒活血汤,王氏原用治温毒,笔者多用来治疗颈项外伤而症见疼痛,颈肌紧张,拒按,胸痛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者。方中常加羌活、黄芩、忍冬藤以加强清热祛风通络之力。对于四肢骨关节损伤后局部红、肿、热、痛者,可去柴胡,加生地黄、牡丹皮、 羚羊骨、蒲公英等,使清热解毒之力更优。

    补阳还五汤,原方用来治疗正气亏虚,瘀血阻络之中风后遗症,笔者常用治损伤中后期或年老体弱之气虚血瘀而症见伤肢肿胀,疼痛不明显,肤温凉,舌淡、脉细弦者。该方加入祛风通络之全蝎、蜈蚣、僵蚕,行气止痛之延胡索,舒筋活络之五爪龙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痛,疗效满意。对于脊髓神经损伤后出现肌肉萎缩、乏力、运动功能障碍等,亦可选用本方加健步虎潜汤内服,以益气祛瘀通络、壮筋骨。

    王清任在其《医林改错》中,灵活运用活血祛瘀之剂, 遣方用药别具风格。上面所列各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是基础药, 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其中通窍活血汤配有姜葱、麝香,通窍作用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血府逐瘀汤中配有行气开胸的桔梗、枳壳、柴胡以及引血下行之牛膝,宽胸行气之力较佳,主治瘀阻胸中之证;膈下逐瘀汤配有香附、乌药、枳壳疏肝理气止痛,行气止痛力强,主治瘀阻膈下之两胁腹部胀痛;解毒活血汤配有葛根、连翘、柴胡等,故清热解毒力优;身痛逐瘀汤配有通络宣痹之秦艽、羌活、地龙, 多用于瘀血瘀阻,肢体及周身疼痛等症;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补气以通络,祛瘀而不伤正,用治气虚血瘀之证。由此可见,王清任的“活血祛瘀”法变化多样,在骨伤科中可灵活应用。但要指出,治疗骨伤科疾病,应遵循辨证论治、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方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1998-11-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