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作者:韩建新 杨金龙 夏子禹
单位:200233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科
关键词: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1],而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则是一大难点。我们对7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观察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文中92例病人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HBeAg均为阳性。其中治疗组77例,包括男性52例,女性25例,年龄17~59岁,平均(35±9)岁;对照组15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62岁,平均(40±12)岁。两组无论年龄、性别和病情都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二、治疗方法
(一)治疗组 给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吉林大学洮南联合药厂)2mg,以生理盐水稀释,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
(二)对照组 给予一般保肝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判定
(一)显效 自觉症状消失,肝肿大回缩或不变,血清ALT、AST、SB复常,HBsAg和HBeAg均转阴者。
(二)有效 自觉症状消失,肝肿大不变,血清ALT、AST、SB复常,HBeAg转阴而HBsAg未消失者。
(三)无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四、统计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采用χ2检验。
结果
一、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3个月后,病人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应用一般保肝治疗,症状也有好转,两组比较似无明显区别。体检肝肿大情况两组治疗期间也未见改善。
二、治疗前后ALT、AST、SB的比较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ALT、AST、SB复常率分别为91.8%、88.1%和78.9%;对照组则依次分别为66.7%、53.3%和37.5%。(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ALT、AST比较
项目
, http://www.100md.com
ALT异常
AST异常
SB异常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例)
73
6*
59
, http://www.100md.com
7*
38
8*
对照组(例)
15
5
15
7
8
5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1
三、治疗前后HBV-M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对照组15例病人中HBeAg阳性的转阴率为13.3%,无抗-HBe阳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77例病人的HBeAg转阴率为42.9%(P<0.001),抗-HBe阳转率25.4%(P<0.001)。两组均未见HBsAg清除和抗HBs阳转。(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Be系统
项目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例)
, http://www.100md.com
77
44*
71
53*
对照组(例)
15
13
13
13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1
四、副作用
两组病人均未见任何副作用。
, 百拇医药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以及由此引起的病毒的复制有关,因此调整机体免疫状态和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免疫核糖核酸能显著增强病人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全面提高抗HBV免疫功能,并且在体内可诱导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2]。
本文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了77例病人,并与15例对照组病人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的乏力、纳差、腹胀症状均消失;ALT、AST、SB的复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超过2/5的病人HBeAg转阴,1/4的病人出现抗HBe阳转,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3%和0。因此治疗组部分效应优于对照组。提示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肝功能和消除症状。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凌,彭文伟,何树初.肝癌和癌周双份肝组织的HBVDNA整合状况.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63.
2 陈宗淦.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30.
(收稿:1999-03-12 修回:1999-05-22), 百拇医药
单位:200233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科
关键词: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1],而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则是一大难点。我们对7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观察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文中92例病人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HBeAg均为阳性。其中治疗组77例,包括男性52例,女性25例,年龄17~59岁,平均(35±9)岁;对照组15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62岁,平均(40±12)岁。两组无论年龄、性别和病情都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二、治疗方法
(一)治疗组 给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吉林大学洮南联合药厂)2mg,以生理盐水稀释,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连用3个月为一疗程。
(二)对照组 给予一般保肝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判定
(一)显效 自觉症状消失,肝肿大回缩或不变,血清ALT、AST、SB复常,HBsAg和HBeAg均转阴者。
(二)有效 自觉症状消失,肝肿大不变,血清ALT、AST、SB复常,HBeAg转阴而HBsAg未消失者。
(三)无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四、统计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采用χ2检验。
结果
一、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3个月后,病人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应用一般保肝治疗,症状也有好转,两组比较似无明显区别。体检肝肿大情况两组治疗期间也未见改善。
二、治疗前后ALT、AST、SB的比较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ALT、AST、SB复常率分别为91.8%、88.1%和78.9%;对照组则依次分别为66.7%、53.3%和37.5%。(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ALT、AST比较
项目
, http://www.100md.com
ALT异常
AST异常
SB异常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例)
73
6*
59
, http://www.100md.com
7*
38
8*
对照组(例)
15
5
15
7
8
5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1
三、治疗前后HBV-M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对照组15例病人中HBeAg阳性的转阴率为13.3%,无抗-HBe阳转。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77例病人的HBeAg转阴率为42.9%(P<0.001),抗-HBe阳转率25.4%(P<0.001)。两组均未见HBsAg清除和抗HBs阳转。(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Be系统
项目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例)
, http://www.100md.com
77
44*
71
53*
对照组(例)
15
13
13
13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1
四、副作用
两组病人均未见任何副作用。
, 百拇医药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功能紊乱以及由此引起的病毒的复制有关,因此调整机体免疫状态和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免疫核糖核酸能显著增强病人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全面提高抗HBV免疫功能,并且在体内可诱导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2]。
本文应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了77例病人,并与15例对照组病人相比较,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的乏力、纳差、腹胀症状均消失;ALT、AST、SB的复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超过2/5的病人HBeAg转阴,1/4的病人出现抗HBe阳转,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3%和0。因此治疗组部分效应优于对照组。提示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肝功能和消除症状。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凌,彭文伟,何树初.肝癌和癌周双份肝组织的HBVDNA整合状况.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63.
2 陈宗淦.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30.
(收稿:1999-03-12 修回:1999-05-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