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10364
肌肉延长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乔 芳 王淑香

    单位:乔 芳 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眼科(518001);*现在深圳市中心医院眼科工作;王淑香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962 我们自1988年以来采用下斜肌边缘间断交叉剪开术(肌肉延长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疗效较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2.5~24岁,10岁以下17例。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1例为双眼),均无代偿头位,毕肖氏征阴性。继发于上斜肌不全麻痹8例,3例有明显代偿头位,5例无代偿头位,毕肖氏征8例均阳性。合并水平斜视5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经结膜切口,在颞下方位3点~5点或6点~9点,角膜缘外1.5mm处弧形剪开球结膜,在切口两端做子午线方向之延长切口约10~15mm,提起剪开之球结膜与筋膜,向后分离巩膜与下斜肌间的纤维带。用镊子提起结膜瓣,用斜视钩钩出下斜肌并将其与周围组织分离。用牵引器将外直肌及有关组织向上牵引,将球结膜及其它软组织向下外牵引,充分暴露出下斜肌止端至与下直肌重叠部分的一段下斜肌约10~15mm。用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暴露的下斜肌之两端,把此段下斜肌拉平,以便在其上做切口,功能亢进≤2型者可做2个切口,功能亢进≥3型者可做3个切口。用剪刀在下斜肌两侧间断交叉剪开切口长度为2/3~4/5肌肉宽度,每个切口间的距离为3~4mm。肌肉切口的出血可用烧灼法止血。对于局麻手术的患者,可在手术台上观察手术效果,若矫正不足可增加手术量直到满意为止。间断缝合结膜与筋膜。在下斜肌减弱手术后,可立即行水平肌肉手术以矫正水平斜视。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本组23例中,下斜肌功能明显减弱,眼球水平运动时内转眼向上斜的症状完全消失。15例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者疗效最为满意,术后原在位眼位仍保持正位,向左右转动的高低位消失。在8例继发性患者中有3例代偿头位有改善,但没有完全消失,有2例毕肖氏征仍为阳性,术后半年又行患眼上直肌后退术,术后毕肖氏征转为阴性。

    2 讨论

    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在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中所占比例最高,因此需行下斜肌减弱手术的患者临床上比较多。由于下斜肌的解剖特点使下斜肌手术比较复杂,如下斜肌起自眶内壁,从眼球下方绕行,止于眼球后外方,接触弧长,又不象直肌那样直行。因此肌肉后徙术时确定的新止点完全符合其生理走行是比较困难的。而下斜肌边缘间断交叉剪开术不改变下斜肌正常的起止点,而只是减弱肌肉的力量,这样更利于保持下斜肌的正常生理功能。另外,下斜肌止端呈扇形分开附着于球后巩膜上,其止端附近两个重要解剖部位,一个是黄斑,另一个是视神经。在行下斜肌后徙术间断下斜肌止端时,如不注意,容易损伤此两个重要部位而造成重大损伤。下斜肌切断手术虽然操作简单,但术后下斜肌断端再附于何处很难估计,手术效果不佳。而本术式不需充分暴露下斜肌止端及剪断,不存在肌肉重新附着的问题,不改变肌肉正常生理上的起点,操作简单、安全易行,疗效肯定。

    对于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单用该术式完全可以解决由此所致的一些症状,如眼左右转时呈上斜外观,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继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所产生的代偿头位则减弱对侧眼的下直肌效果较好。毕肖氏征阳性者单用此术式效果欠佳,需后退同侧眼上直肌,以补充该手术方法的不足。对于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在行下斜肌边缘间断交叉剪开的同时行水平方向的斜视矫正。术后应尽早打开术眼,嘱术眼向下看,使下斜肌拉长,效果较好。本术式经3年随访观察,近期及远期效果均好且稳定,未发生其它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