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29485
儿童声带小结临床辨治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张 宾

    单位:武汉市第十二医院(武昌,430074)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0920 声带小结是指发生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对称性粟粒样增生。儿童罹患此疾,多因高声叫喊引起,故又称为:“喊叫性小结”。临床特征是:早期发高音破裂,逐渐沙哑,以至声嘶。祖国医学虽无本病的记载,但《类证治裁》说:“其逆风叫号,致伤会厌者”,《医统》说:“因歌唱伤气而声不出,此不内外因也,养息自愈”。所述病症均类似声带小结,应属久或慢喉范畴。笔者依据病因分为两型施治,现简介如下。

    1 水湿停聚型

    声音沙哑,语久加重,声带膜部中点边缘对称性针尖状突起,色白,闭合时有缝隙,有粘丝样分泌物横跨声带间,伴少气乏力或有便稀,舌淡、苔白、脉濡滑。肺脾失健,湿聚不化,结于喉关,故发高音破裂,声音沙哑,多语伤气故语久症重,水湿停聚声户,故声带小结色白,有粘丝样分泌物横跨声带间。

    治则:健脾益气,利湿开音。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益肺脾;山药、砂仁、 白扁豆、大枣健脾补中;泽泻、薏苡仁、白扁豆、砂仁健脾利湿;蝉蜕、僵蚕化瘀开音。全方共收健脾益气、利湿开音之功。

    2 痰浊瘀血型

    声音嘶哑,持久不愈,多语更重。声带膜部中点有对称性粟性状突起,色白或微红,声带呈淡红色,伴少气乏力,语久更甚。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少,脉沉细。因脏虚气血不和,痰浊瘀血结聚喉关,故声嘶难愈;多语气更虚,故声嘶加重;痰浊瘀血结于声户,故声带小结质硬。肺脾气虚则少气乏力,语久更甚,舌脉乃瘀血之征。

    治则:益气活血,化瘀散结。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加白术、白扁豆益气活血化瘀;海浮石、玄参、贝母祛痰散结;蝉蜕、僵蚕、胖大海祛痰利咽开音。诸药合用,共收益气活血、化痰散结、润喉开音之效。

    3 小结

    高声喊叫,滥用嗓音,是儿童声带小结形成的主要原因,14岁以下的小儿,正处在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充,即所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之时,先天之本的肾气尚未充足,后天之本的脾亦不够健壮,正所谓:“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肺常柔嫩”。另一方面,此时的儿童在心理上已开始摆脱依赖状态,口头语言发育已就,自我表现欲强,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造成过度言语或歌唱而伤喉气。因气伤火动,火克肺金,气血不和,经脉受阻,故易发为小结。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嗓音的恢复取决于小结的大小和声音嘶哑时间的长短,应嘱患儿做到发声休息和改变不合理的发声习惯。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不滥用嗓音,矫正不良发声方法。

    (收稿日期:1999-03-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