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间疗法》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30130
消核散结汤配合膻中刺血拔罐治疗咽异感症15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9期
     作者:安景芝 张红英

    单位:安徽省国有龙亢农场医院,233426

    关键词:

    中国民间疗法990912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自拟消核散结汤配合膻中刺血拔罐治疗咽异感症1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2例;年龄20~53岁;病程1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以咽喉部有异物、堵塞、痰粘着或不适等异常感觉为主诉,经纤维内窥镜检查,排除了咽部器质性病变。多数患者曾用各种中西药物无效。

    治疗方法

    消核散结汤:半夏10g、厚朴10g、陈皮12g、苏梗10g、柴胡10g、香附12g、川楝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2g、桔梗10g、远志6g。加减:脾虚湿重者加白术12g、砂仁6g;心神不安者加酸枣仁12g、朱茯神12g、陈胆星6g;心悸失眠者加灵磁石30g、煅龙骨20g、酥龟板20g、石菖蒲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禁食生冷油腻,忌烟酒。
, 百拇医药
    膻中刺血拔罐:局部行常规消毒,以三棱针快速刺入0.1~0.2寸,出针后迅速将玻璃火罐以闪火法吸附其处,并令患者作深呼吸动作5~7次,此时可见血液从针孔流出,当出血量达2ml左右时,即可将罐取下。轻者治疗1次可获效,重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局部症状及伴随诸症均消失,情绪明显好转;显效:局部症状已基本消失,但伴随症状尚未完全消失,情绪有所好转;有效:局部症状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本组经治疗痊愈136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5%。

    典型病例

    刘某,女,34岁,1996年9月28日初诊。患者4个月前与人口角后情绪不宁,夜不能寐,初起胸中痞塞,两胁胀痛,逐渐出现咽中梗噎不适,如有球状物阻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伴纳差、泛恶、嗳气频作等症状,经纤维内窥镜检查,咽喉及胃部均无明显异常。曾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诊见苔白腻,脉弦滑,诊为咽异感症。治以消核散结汤加减:半夏10g、厚朴10g、陈皮12g、苏梗10g、柴胡12g、杭芍15g、香附12g、白芥子10g、莱菔子12g、绿萼梅10g、八月扎12g、旋覆花10g、姜竹茹12g,每日1剂水煎服,共5剂。就诊当日予膻中刺血拔罐,起罐后即感胸宇宽畅,吞咽爽利,咽中梗阻感若失,情绪有所好转。嘱其回家继续服药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体会

    咽异物症属中医梅核气范畴,多与情志失调有关,五脏受伤,以肝郁为最,肝气失疏,气郁不畅,则脾胃受侮,运化不健,津液内聚,日久煎熬成痰,痰气交阻,循冲脉之气上逆,壅于咽中,结于咽喉而形成梅核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当从疏利气机、化痰降逆着手。方中厚朴、陈皮、苏梗、柴胡、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半夏、白芥子、莱菔子化痰降逆;桔梗、远志宣肺祛痰,二药相伍,既可增强化痰之力,又可助白芥子消散痰结。诸药合用,令肝木条达,脾胃升降有序,则气行痰消,诸郁不能为害。

    膻中为任脉之脉气所发,又为气之会,具有宽胸利膈,调气降逆之功,主治一切气机不利的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膻中穴刺血拔罐对治疗咽异感症取效较捷,一般在见到罐内有血液流出时即可收到开郁散结之效,不仅能迅速减轻咽喉部症状,使病人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得以缓解,且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收稿日期 1999-05-29, http://www.100md.com